第23章 帶著思想來工作,改變心中的“不可能”(1)(2 / 2)

又是一次奇跡,人們認為奇跡是遙不可及的,但在那屆奧運會上出現了這麼多紀錄長期無法被突破的奇跡,這又說明了什麼呢?對,沒有不可能,隻要去努力爭取,世上沒什麼不可能。

那屆奧運會上有一項世界紀錄5次被突破,令人驚歎。三級跳遠比賽中意大利運動員跳出了17.10米的世界紀錄,而蘇聯運動員超過了他0.01米,接著巴西運動員跳出了17.27米的好成績,最後蘇聯運動員以17.39米的成績奪得金牌。

這件事不禁令我們吃驚,世界紀錄5次被突破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並且十分罕見,但是那些運動員們做到了,最後的成績超過原先紀錄0.36米。數字看似很小,但是它有原先的世界紀錄作為基礎,難度大大增加。蘇聯運動員創造了新紀錄,這件事在我們麵前再次展現了“沒有不可能”的事實。

“好像沒什麼事能難住王總。很多大家覺得不可能做成的事,一到他手裏,就變得輕而易舉。”這句話是業界對奧康的老總王振滔的評價。

王振滔就是一個在工作中奉行“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典型代表,他的許多工作細節就體現了這一點。

一次,王振滔出差在外,答應了一位客戶第二天回到溫州和他見麵談合作,當天必須返回溫州。於是,他急急忙忙去買票。誰知售票小姐卻告訴他,當天飛往溫州的機票已經沒有了。

或許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想:算了,這也不是我能做主的,改天再回去吧。但王振滔卻覺得,畢竟已經答應別人了,如果爽約的話,會讓人覺得自己不講信譽,同時,他也不相信買不到票。

於是,他幹脆到機場,一直站在售票窗口等。他當時隻有一個想法,就是今天必須回去,也一定能回去。

他在窗口等了足足3個小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等到了一張退票,順利返回了溫州。

當第二天他出現在公司與客戶見麵時,大家誰都無法相信:不是買不到機票嗎?他是怎麼回到溫州的?

事後,王振滔自己說:“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體現了我在奧康一貫倡導的理念——沒有什麼不可能!”

的確如此,一般人在買票時,如果確認沒有票了的話,大部分都會走掉,等改天再來;哪怕有人在窗口等著,也不一定能堅持到最後,可能在中途就選擇了放棄。能一直堅持到最後的人,就是少數能成功的人。

奧康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許多別人覺得無法做到的“神話”,而這些所謂“神話”的產生,其實正體現了敢於蔑視困難、把問題踩在腳下的精神。

我們再來看一個奧康創造的“沒有什麼不可能”的故事:僅用3個月,就建成了一棟7400平方米的廠房。

2006年,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奧康準備再蓋一棟廠房。

為了讓廠房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奧康的高層對負責這一工程的主管下了死命令:3個月必須將廠房建好。

開始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通常蓋這樣一棟廠房起碼需要8個月,而3個月建好,這不是開玩笑嗎?

但在奧康,沒有什麼不可能。

奧康製訂出了一個詳細的工作計劃,什麼時候該完成什麼工作,都寫得清清楚楚,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

如為了用足24小時,奧康安排工人三班倒,晚上的工資是白天的3倍。這就是奧康所信奉的“寧願損失金錢,也不能浪費時間”。

終於,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廠房如期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

當時有一個工人開玩笑地說:

“奧康建房就像山裏的竹筍一樣,前一天還沒破土,第二天就冒出來了。”

其實,除了3個月建成廠房,奧康還創造了很多個“不可能”:

西部鞋都,這個荒地上誕生的奇跡,在開始時看來也是不可能,但最後,“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和意大利一流製鞋企業geox的合作,在別人看來同樣不可能。因為當時geox考察的中國企業有七八家,論實力,奧康比不過某些企業;論名次,奧康被排在考察的最後一位。在考察奧康之前,geox內部已經有了初步定論,甚至有些人提議不要去奧康了,免得浪費時間。但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奧康成了geox在中國唯一的合作夥伴。

幾年前,當奧康決定投資生物製藥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可事實證明,投資這一領域是很有眼光和商業前景的。

黃岡商業步行街是奧康打造的100條商業步行街的第一條,之前幾乎聽不到讚同的聲音,可是黃岡步行街的開業讓所有不相信的聲音都從此銷聲匿跡……

做大的事業,需要的正是將所有“不可能”踩在腳下的勇氣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