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到此為止吧,我不得不告訴你,先生,你被捕了!”
“怎麼回事,為什麼?為什麼?你有什麼證據?”
探長的證據在哪裏呢?
女影星上吊的屍體
女影星細川安娜上吊的屍體在長野縣的深山中被發現是六月末的事情。現場是人跡罕至的險峻的深山,冬季常年被厚厚積雪所覆蓋。
根據遺體的狀況判定,自殺大致是在三月末。
一月初,安娜與經理人的醜聞被披露,此後她便銷聲匿跡。警察認為,安娜為輿論所迫,心力交瘁,於三月末來此自殺。
現場滾落著兩塊看起來像是安娜用來墊腳的大石頭。她大概是將兩塊石頭摞在一起,然後踩在上麵將繩套套在脖子上,再用腳將石頭登倒。繩子的長度與石頭的高度恰好一致。
當警方就要結案時,團偵探來到現場,他發現死者上吊的繩子上有她的頭發,斷定“這是他殺”。
但警察並未找出3月末時誰來過這裏,團偵探看了一下四周,說道:“她不是在3月死的,凶手用了個小手段。”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證券商的末日
憎恨立花尚平的人不止一兩個人,因為這個大證券商為了攫取手續費而不擇手段、坑人害產。所以,聽信立花的花言巧語而傾家蕩產的投資家有好幾個人。
其中,藤井和夫聽信了立花“還會往上升”的話股票投資失敗,從而債台高築。“一定要殺了立花”已成了藤井的口頭禪。
終於有一天,立花被人用刃器割斷頸動脈死亡。窗邊丟著一把像是凶器的登山刀,但指紋卻被擦得幹幹淨淨。
作為重要參考證人,沒有不在現場證明的藤井受到傳訊,但他反複說“我沒殺他”。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間諜脫身
被特工部門視為超級間諜的伊凡,為了搜集一份重要情報,他背著照相機和閃光燈偽裝成一名記者混入了a國舉行的一個外交集會。就在他不停拍照的時候,一名a國特工走到他的跟前:“記者先生,能看看你的證件嗎?”
“當然,請過目。”
伊凡遞上“記者證”。
那中年特工仔細看過“記者證”,突然喝道:“好一位冒牌的記者先生,還是亮明你的真實麵目吧。”他一麵說,一麵把手伸進衣袋裏取槍。伊凡意識到必須立即逃走,但他立刻又想到,如果此刻轉身逃跑,對方一拿出手槍,自己就會被擊中。伊凡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爭取時間的巧妙辦法,終於脫險,逃之夭夭。
你能想到伊凡是怎樣脫身險境的嗎?
搭車的女人
精明的警士哈林頓,有一次開車去看朋友,夜幕已降臨了,距離目的地還有五十英裏,他就下車找個飯店吃飯,這時,一個漂亮女士請求搭車回家。
哈林頓答應了,但走了不到一英裏,就有一輛小汽車從後麵追了上來,那個女士轉身去看,突然大叫道:“追來的是我丈夫,他會殺死我們的!”
哈林頓覺得很蹊蹺,加上天黑道不熟,他決定不與追車賽跑,幹脆把車停在路邊。很快追車也停了下來,從車裏跳出一個凶暴的男人,大喊大叫。哈林頓完全明白了,他平靜地指出製造這個鬧劇的破綻,這對男女垂頭喪氣地溜走了。
你知道哈林頓明白了什麼嗎?
槍去哪裏了
一個漆黑的夜晚,警士木村正騎著自行車沿著河邊的路巡邏。突然,從下遊大約一百米處的橋上傳來一聲槍響。木村馬上蹬車朝橋上飛奔而去。他一上橋便見橋當中躺著一個女人,旁邊還有一個男的,那個男的見有人來拔腿便逃。與此同時,木村聽到“撲通”一聲,像是什麼東西掉進了河裏。
木村騎車追上去,用車撞倒那男的,給他帶上了手銬,又折回躺在橋上的女人身旁。
她左胸中了一槍,已經死了。
“這個女的是誰?”
“不知道,我一上橋就見一個女的躺在這兒,嚇了我一跳,一定是凶手從河對岸開的槍。”
“撒謊!她是在近距離內被打中的,左胸部還有火藥黑色的焦糊痕跡,這就是證據。槍響時隻有你在橋上,你就是凶手。”
“哼,你要是懷疑就搜身好了,看我帶沒帶槍。”那男的爭辯著。
木村搜了他的身,未發現手槍。橋上及屍體旁也未發現手槍。這是座吊橋,長三十米,寬五米,罪犯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將凶器藏到什麼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