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長經常這樣教訓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你學習是為自己,你學會了,作為家長,誰也奪不去,我們作為家長不但付出金錢,還要承擔被你們不理解的心理折磨,圖的就是你們有個好前程。這樣樸素的話語大概我們每個人都記憶猶新。道理都是樸素的,並且是相通的,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突發事件麵前,你能站在公司這邊嗎
張揚是一家“連鎖餐飲”集團公司的普通營業員。平時工作表現好,曾多次被評為最佳店員。其中一次是他有效處理了一次危機事件。
有一天,一位顧客在進餐時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唾沫,眾人一時紛紛懷疑是食品中毒,甚至有人拿出電話想通知報社和電視台。在這關鍵時刻,張揚鎮定自若,一方麵指揮其他店員打急救電話,一方麵竭力安撫顧客,聲言不是食物中毒。她告訴大家,食物絕對沒有毒,並冒險當場吃下很多飯菜。為了防止謠言擴散,她還請求大家等待急救車的到來,由醫生評判。
不久,急救車過來了,經驗豐富的醫生告訴大家,所謂“中毒”顧客實際上是典型的“羊角風”發作,不過湊巧趕在這樣一個場合,大家盡可放心。一場危機就這樣過去了。
突發事件麵前,張揚的鎮定、冷靜和為公司負責的精神當然受到了高度的讚揚。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公司時,使用的代名詞通常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至少沒有一種“我們就是一個整體”的認同感。
對公司負責,就是履行你作為員工對公司、對老板的責任。任何一名員工,在享受公司給自己帶來榮譽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對公司的責任和使命。如果你隻是把公司當成謀生的手段,把公司當成謀生的場所,把本應彼此協作的關係看成簡單的勞資關係,那麼你就無法擁有成長的機會。
圖書行業有個知名的設計公司,有幾個才華出眾的設計人員。在開始進入設計公司時,他們都能夠齊心協力,以公司的發展為目標,公司的業務一天天地擴大。但是隨著公司的成長,利潤的分配出現了問題,幾個有才華的人都認為自己為公司創造了高利潤,可是公司給自己的回報卻微乎其微,於是就出現了極端的行為。有的人因為在公司中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些利益,竟然在外麵接私活幹,其他人也紛紛效仿。時間長了,設計公司的工作反而被耽誤了。設計公司經理苦勸這些設計師,希望他們不要再幹私活,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事情被揭穿後,這些設計師反而肆無忌憚,更加追求高利益回報,最後設計公司在經理的一聲哀歎中倒閉了。
此時,這些設計師紛紛尋找自己的客戶,想要跳槽,但是他們這種隻顧個人利益的行為卻深深讓他們的客戶反感。客戶們認為:“你在那個公司隻想著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公司的興亡,在我們的公司難道會替公司的利益著想嗎?”可歎的是這些設計師雖然才華出眾,卻因為隻顧自己的私利而毀了前程。
在公司和員工一起成長、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公司和員工實際上就形成了一種合作關係,在這種合作關係當中,公司和員工互為合夥人。員工努力工作、對公司負責,公司相應地也會給員工回報。
對公司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如果說公司是一艘船的話,那麼這艘船將載著老板和所有員工共同駛向茫茫的事業之海,隻不過老板扮演的是船長的角色,而員工則是船員。為了到達目的地,在行駛途中,船員必須與船長共同麵對海上的狂風、巨浪以及暗礁。
自從公司存在以來,它就一直扮演著員工根基的角色,員工以它為歸宿並依托它逐步成長;它又在培養員工成長的同時,不斷提升團隊的整體水平。於是,就形成了一種個人進步帶動公司成長,公司成長促進個人發展的“雙贏”循環模式。
選擇工作也意味著責任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例如,在職場上,你選擇一家公司上班,這是你的主動選擇,而不是公司強迫你來上班。既然你做了選擇,就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選擇了這份職業,就必須接受它。它不僅僅為你提供薪水、給你帶來成就感,同時也會給你帶來辛苦、壓力、挫折等。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不論是在家庭中、工作中還是學習中,都承擔著角色賦予或者說加之於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