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資金支持國營經濟
全民所有製的國營經濟是實現國家工業化、搞好城鄉物資供應、繁榮經濟的主導力量。在一九五二年國民經濟恢複時期終結時,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雖然有了很大增長,但私營工商業的力量仍然不小。據統計,一九五二年私營商業在商業企業商品批發額中仍占36.3%,在商業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的比重則高達57.2%;私營工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0.6%,全民所有製工業產值隻占工業總產值的41.5%。這種狀況表明,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尚未形成。因此,集中資金力量支持國營經濟的發展,盡快壯大國營經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重點支持國營和供銷合作商業的發展
“一五”時期,銀行支持國營經濟的發展,重點是支持國營和供銷合作商業的發展壯大。
(一)配合商業部門“建站核資”,對商業經營單位直接發放貸款,促使其擴大購銷。
一九五二年,隨著國民經濟恢複任務的基本完成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即將開始,原來實行的對平抑物價起過積極作用的以物資統一調度、資金集中管理為內容的貿易金庫製,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這年九月,政務院決定撤銷貿易部,分別設立商業部和對外貿易部,同時將原來貿易部糧食公司和財政部糧食局合並設立糧食部。同年十月,商業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邯鄲地區百貨係統就取消貿易金庫、核定資金、實行經濟核算製進行試點,其基本內容是:按經濟區劃建立各級批發站,使企業經營機構與管理機構分開,改變按行政區劃調撥商品的製度;對商品實行分級管理,改變高度集中的調撥製度;對企業核定資金,使之進行單獨核算,廢止貿易金庫製度。企業所需要的商品資金,按全年商品儲存定額最低的季度核定,企業自有資金參加10%,其餘由銀行貸款解決。
在邯鄲地區百貨係統進行“建站核資”試點的基礎上,一九五三年二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商業部聯合頒發《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國營商業短期貸款暫行辦法》,確定將原來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統一掌管、向中央主管部門集中發放貸款的做法,改為將貸款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區分行分級管理,由各級銀行向當地實行獨立核算的商業企業按其財務收支差額發放貸款。這樣,使基層銀行與商業經營企業建立起直接的信貸關係,便於銀行了解企業的資金運用情況,更好地發揮信貸的服務和監督作用;可以減少在上交、下撥過程中的資金占用,增強企業的責任感,節約資金的使用;有利於國營商業企業根據市場情況靈活營運資金,擴大購銷業務。實行的結果,國營商業和合作商業在社會商品批發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明顯上升:一九五二年為63.2%,一九五三年為69.2%,一九五四年為89.3%,一九五六年為97.2%,一九五七年為95.3%。
(二)支持國營商業部門落實統購統銷政策,搞好市場供應。
一九五三年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以後,社會購買力迅速提高,市場開始出現某些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供應更為緊張。為了解決供需之間的矛盾,國家除了狠抓發展生產這個根本環節外,還從分配和流通上采取了有力措施。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起,國家相繼對糧食、食油、棉花、棉布實行了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簡稱統購統銷)的政策,一九五三年下半年,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擴大了對國營工業產品的包銷,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擴大了對私營工業的加工訂貨和統購包銷。這樣,不僅使國營商業部門掌握了重要工農產品的貨源,增強了市場供應能力,也促進了對私營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一五”期間,國家對糧食和棉花的收購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一九五七年與一九五二年相比,糧食(原糧)的收購量由3327萬噸增加到4804萬噸,增長44.4%;棉花收購由109.7萬噸增加到141.9萬噸,增長29.4%。
為了支持國營商業部門貫徹落實統購統銷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對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統購統銷物資的收購,采取了充分供應資金的信貸方針。“一五”時期,銀行對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的貸款額增長了1.3倍,在銀行貸款總額中,商業貸款所占的比重達到73.8—87.6%。
由於銀行在資金上給予大力的支持,“一五”時期國營商業發展迅速,力量顯著壯大。據統計,國營商業部門(包括供銷合作社,下同)的商品購進總額,由一九五二年的175億元增加到一九五七年的428億元,增長1.45倍,其中農副產品收購從90.1億元增加到176.5億元,增長95.9%;國營商業部門銷售總額從一九五二年的176.5億元增加到一九五七年495.2億元,增長1.8倍;國營商業部門年末庫存總額從一九五二年的116.5億元增加到一九五七年289.2億元,增長1.48倍。
(三)協助國營商業部門開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
國營商業部門通過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經銷、代銷和公私合營等形式,為逐步實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重要條件。“一五”時期,中國人民銀行一方麵以大量的資金,及時解決國營商業部門對私營企業實行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的資金需要;另一方麵,又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不同行業和不同企業,通過貸款的貸與不貸、貸多貸少、期限長短、利率高低等,鼓勵和促使它們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由於銀行和國營商業部門的緊密配合,使對私營企業的改造工作進展快,成效顯著。從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和一次性收購占私營工業產值的比重來看,一九五二年為56%,一九五三年為62%,一九五四年為79%,一九五五年為82%。一九五六年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後,全部工業品基本上為國營商業部門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