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特區的文件2(3 / 3)

(一)國營農場應在管好現有膠樹的基礎上,在場界範圍內繼續擴大植膠麵積;有計劃地更新、改造低產實生樹,努力提高質量,增加產量,為國家提供更多的橡膠;同時相應地發展其他熱帶作物生產。

廣東墾區的領導管理體製,仍按現行辦法不變,投資和主要物資繼續由國家直供。

(二)海南島社隊經營橡膠的潛力很大,要加快發展。根據資金、勞力等實際情況辦事,注意經濟效果,提高植膠質量,不可片麵追求數量、追求麵積。已種的六十萬畝,由於管理不善,產量很低。要下功夫加強撫育管理,有計劃地進行更新改造,使幹膠產量大幅度提高。

一九八五年前,社隊生產的膠水仍由農墾部門統一收購和加工,按國家規定的統一價格,扣除運輸費和加工費,利潤全部返還社隊。

(三)國營農場要大力扶持社隊發展橡膠生產。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農場每年給地方的利潤留成比例從現在的百分之六,提高到百分之七。其中百分之四用於社隊發展橡膠和其他熱帶作物生產,百分之三留給各縣用於生產建設事業。

要充分發揮農墾部門科研機構和技術隊伍的作用,有計劃地幫助社隊培訓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四)農場和社隊聯營植膠,是加快發展橡膠生產的一種好形式,也是積極改善場社關係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實行集股聯營,可以搞單項合同,也可以采取類似補償貿易的辦法,等等。總之要積極試辦,把路子搞寬,辦法搞活,以兼顧國家和社隊利益為原則,自願互利,使國家多拿到橡膠,使農場和社隊共同富裕。各種形式的聯營都要簽訂經濟合同,嚴格遵守。

四、恢複和發展森林資源,建立新的生態平衡

海南島森林資源長期以來受到嚴重破壞。解放初期有天然林一千三百萬畝,現在減少到三百六十萬畝,蓄積量由六千四百萬立方米,減少到二千九百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百分之二十五,下降到百分之十三點六,加上橡膠林、防護林也隻有百分之二十一點四。而近一年多來,亂砍濫伐的現象又有發展。因此必須采取堅決的措施,大抓林業的管理和建設;否則,海南不但不能發揮優勢,還有變為沙島的危險。

建設海南島的林業,必須采取保護、恢複與發展並重的方針,立足於建立新的生態平衡,發展熱帶林的優勢,為國家提供珍貴熱帶林木和用材,同時有步驟地解決島上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海南島的林業要有較長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第一、在山區恢複和建立熱帶森林體係。以五指山、黎母山、尖峰嶺、壩王嶺、吊羅山等為主的廣闊山區,恢複、發展熱帶森林體係,從根本上改善海南水源短缺的狀況。

第二、在海南環島的海岸線上,建立防護林體係,以抵禦台風的侵襲。

第三、充分利用不宜種植橡膠和熱帶作物的宜林荒山荒地,大力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以盡快扭轉木材供不應求的局麵。

以上設想實現後,森林覆蓋率可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以上,全島的自然麵貌將得到根本改變。

為了實現這個任務,必須采取如下措施:

1.認真解決好山林權屬問題。要在海南行署和自治州的統一領導下,根據統籌兼顧的原則,劃定林業用地,農墾用地,水源林,防護林,自然保護區,名勝古跡風景林區等。對少數毗連國營林場,無林或少林的社隊,要適當劃出一部分山地給社隊集體經營,並給社員分一定麵積的自留山,以解決集體和社員用材、燒柴和開展多種經營的需要。要劃出一定麵積的荒山荒地給駐軍造林。農墾局和農場都要建立林業機構,限期把農場墾區內不宜植膠的荒山綠化。

2.林業內部要進行調整,減少和控製森林資源的消耗量。把尖峰嶺、壩王嶺等國營采伐企業轉為以營林為主,把木材采伐任務減下來,同時,建議國家適當調減廣東的木材上調任務。國營農場采伐林木也要嚴加控製。迅速改變刀耕火種的習慣,堅決製止毀林開荒、亂砍濫伐。農村要大力推廣沼氣,大造薪炭林。

3.適當增加林業投資。考慮到海南林業建設工程量大,地方財力又有限,請中央從國家支援不發達地區的經費中,每年撥出一定數量的專款,除用於海南主要山係水源林的育林經費外,還要幫助少數民族發展集體林業和其他生產;建議林業部投資與海南聯合經營二百萬畝速生豐產林。

五、放寬政策,把經濟搞活

為了充分發揮海南的優勢,並照顧少數民族的經濟利益,當前主要靠發揮政策的威力,放寬政策,把經濟搞活。

1.在進出口貿易上,主要是對香港的出口,應讓海南有更多一些自主權。對外經濟活動可參照深圳、珠海市的辦法,給以較大的權限。外貿和其他外彙收入的增長部分,可給海南留成多一些,以利於以進養出。

2.調整糧食征購任務。對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和生活很困難的社隊,在五年內免除其公購糧任務。海南的一億二千萬斤糧食超購任務,從明年起改為議購,其議購價與統購價的價差補貼,由廣東省與糧食部具體商定辦法。

3.農副產品的統派購要靈活一些。有的可以實行全部產品比例留成;有的可以確定一個收購基數,超產部分全部留給生產單位或比例留成。留成產品,可以自行處理;有的產品不列入派購範圍,讓生產單位自行議價出售。

4.建議銀行專撥扶持社隊發展熱帶作物的長期低息貸款,到有產品收獲時,再逐年清還。

5.在海南的中央和省屬企業,其利潤應適當留成一部分給海南地方使用,留成比例請廣東省和財政部研究確定。

6.為了提高熱帶作物和糧食產量,中央和省要多支援海南一些化肥。

7.財政體製應適當放寬,多給海南島以機動權,具體辦法由廣東省研究決定。自治州實行“收支包幹,超收留用”的辦法。按中央政策規定照顧少數民族的各項費用,都要堅決落實。

8.農場、社隊和其他企業單位,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條件,打破所有製界限和行業界限,同省內外的經濟單位實行各種形式的聯營,產品或利潤按比例分成,有外彙收入的還可實行外彙分成。橡膠、林業、畜牧、漁業和熱帶作物產品的生產可以搞各種形式的農工商、林工商、牧工商、漁工商等綜合經營。

鑒於海南在自然資源和國防上都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為了加快海南建設,建議對廣東省財政包幹之內投資有困難的少數重要基建項目,經報國務院批準後,由國家給予特殊照顧和支持。

六、正確地解決場社糾紛問題

海南地區的場社糾紛,這兩年發展得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一些地方的生產秩序和安定團結。

場社矛盾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是曆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有工作中的問題。農墾事業創建初期,還不可能對長遠發展中的問題考慮得十分周到,在土地規劃方麵經驗不足,給個別人多地少的社隊留的荒山荒地偏少;農場建立以後場社之間體製多變;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後擴大的一批土地,工作粗糙,有的手續不完備,遺留問題很多。場社發生糾紛以後處理得不夠及時果斷,對個別帶頭破壞國家財產的不法分子打擊不力,致使搶割橡膠等違法現象不斷發生。

大家認為,對場社矛盾的處理,各級黨委要加強領導,各有關方麵應以大局為重,本著團結起來向前看的精神,各自多作自我批評,對廣大群眾多作思想教育工作。應當看到,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互助互讓,正確處理場社糾紛,不僅有利於一場一社矛盾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將進一步改善國家和集體的關係、國家和農民的關係以及各民族的關係,鞏固工農聯盟。這是問題的實質所在,各級領導同誌務必充分注意。要通過發揮海南的優勢,加速發展集體生產,加強國營農場對社隊發展橡膠的支援,使農民盡快富裕起來,才更加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場社關係問題。當前,對場社糾紛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搶割橡膠、強砍防風林等破壞國家財產的行為堅決製止下來。海南地方各級政府和農墾部門要大張旗鼓地傳達國務院召開的這次會議的精神,肯定工作成績,總結經驗教訓,對廣大幹部和群眾進行法製教育和愛護國家財產的教育,表揚好人好事,明確是非,統一認識;對極少數帶頭破壞國家財產、嚴重違法亂紀、影響極壞的不法分子,必須追究法律責任,進行嚴肅處理。

對曆史遺留下來的土地糾紛,應根據國家憲法有關規定,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遵循以下原則,經過充分協商,妥善處理。

1.凡是雙方已簽定協議經過縣以上政府批準的場界,均應遵守和維護。

2.原來未作地權處理、場界不清的,應經雙方協商,現場勘察,劃定場界,並報縣以上政府批準。

3.原來雖作過地權處理,手續完備,但因原定場界不合理,給社隊留地過少,社隊生產、生活確有困難的,農場應適當劃回一部分土地給社隊,但應采取慎重的方針,經雙方充分協商,農墾部門同意,報海南行署和自治州正式審批。

4.農場和社隊雙方借用的土地,應有借有還;未經協議占用的土地原則上應退還對方,如已種上作物的,短期作物收獲後退還,長期作物可用等量土地交換,或用合營的辦法解決。

5.一九六五年場社搞並、幫、帶,後來又分開,生產隊留給農場的土地已經種上橡膠,可以經過協商,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作為生產隊的投資入股,用場社聯營的辦法加以解決。

.場社插花地多的社隊,可以通過協商加以調整。對於個別矛盾太多,不好調整的,可經過海南行署和自治州批準,實行場社合並。

7.水庫移民、墾荒隊和其他並入農場的生產隊,應本著“土地隨人並場”的原則,帶進來的土地、林木、水利資源歸農場所有。

8.凡屬公共的溝、河、塘,場社可共同使用。屬場社各自範圍內的水利資源,由各自開發利用。流經雙方較大的河流,應在當地政府主持下,統一規劃,合理分配使用。雙方共同投資修建的水利設施,應統一管理,共同受益。

大家認為,這次座談會,在國務院領導同誌的親切關懷下,經過參加會議的各方麵同誌的共同努力,開得很有成效,對解決海南場社矛盾和加速海南建設,極為重要。大家相信,海南各族社員群眾、農墾職工、各個部門、各級幹部,一定不會辜負黨中央的期望,迅速動員起來,認真落實這次會議精神,加強團結,同心同德,盡快把海南建設好。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和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

(中發〔1981〕27號)

廣東、福建兩省和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總結了兩年來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和籌建經濟特區的經驗,提出了進一步做好工作的政策措施,會議開得是好的。中央、國務院同意這次會議的紀要,現轉發給你們,請研究執行。

廣東、福建兩省是我國的南大門和主要僑鄉,戰略地位重要,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很多。兩省在經濟調整、體製改革,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以及建設經濟特區等方麵,打開局麵,創造經驗,不僅對兩省經濟的繁榮,而且對全國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政治上,也有利於穩定港澳人心,爭取台灣回歸祖國。兩年來,兩省在中央各部門的支持下,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當前的任務是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1979〕50號、〔1980〕41號文件和這次會議提出的政策措施,堅定不移地把各項工作繼續推向前進。

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和試辦經濟特區,是一項重大的改革,必然會遇到大量複雜的新情況,需要解決許多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要把工作做好,必須具有敢於試驗、敢於創新的革命精神,凡是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兩省和全國的經濟調整和發展有利的事,就要大膽放手去幹。同時,要有嚴格的科學態度,力求穩步前進。由於這方麵的工作還缺乏經驗,一定要加強調查研究,搞好綜合平衡,舉辦各種事業要認真進行可行性研究,講究經濟效果。要用心抓好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一些涉及外省、市、自治區的政策措施,要注意與外省、市、自治區銜接,搞好協調。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