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90年山東商業大事
1901—1949年
本年山東省巡撫袁世凱奏準設商務局,以倡導實業,振興商務,由唐紹儀總司局務,並委用候補道員孟繼笙和試用道員蕭應椿辦理。次年,商務局改為農工商務局,仍以“振興實業”為宗旨,統一管理全省商務、栽種、蠶桑、墾殖、工藝等各種實業。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本年濰縣建立商會。這是山東最早建立的一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團體。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4月山東巡撫周馥與直隸總督袁世凱聯名上奏,請開濟南、濰縣、周村為商埠,獲清廷批準。濟南於1905年11月12日開埠,濰縣、周村於1906年1月10日開埠。
本年德人在青島建屠宰廠,1906年竣工開業,1908年擴建,兼管檢疫,為半行政性機構,故又稱官宰局。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本年濟南建立商務總會,其宗旨是“聯絡商情、啟導商智、保護商業”。1908年公舉本籍士紳、候補道江懋琨為總理。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本年德商禮和洋行在濟南開設分行。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本年煙台設立商務總會,榮成、黃縣相繼設立商會。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本年山東巡撫吳廷斌奏請清政府批準設立勸業道,原農工商務局、墾務局、湖田局、礦務調查局等相繼裁歸勸業道管理,蕭應椿任第一任道員。1909年(清宣統元年)10月膠澳華商組織青島商會,報北京清廷農商部批準。
中華民國1914年
6月寧波人樂汝成等在濟南創辦泰康食品公司,資本5000元,生產餅幹糖果及罐頭食品。
11月日本乘歐戰之機,出兵侵占青島,取代德國。青島的經濟命脈控製在日人手中,日商“巨細兼收、無孔不入”。德占時期日商僅5戶,至1921年增加到1700餘戶。
本年山東當局依照北洋政府農商部的要求,設立實業司,取代勸業道。
1915年
4月28日民族工商業者曹海泉在青島開設同泰車行,經營批發自行車零件兼修裝自行車,此為山東省自行車行業的開端。山東省第一輛自行車由1905年濟南電燈公司工程師德國人司密特帶入。
11月龍口正式開為商埠,設東海分關。
本年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修訂後的《商會法》,通令實施。該法規定商會為法人,實行會董製,減弱了原商會的官署色彩。山東各地依據此法規改組並發展了商會組織。到1924年,全省共有117個城鎮,先後建立了商會和分會。至此,該團體遍布全省各地
1917年
本年精益眼鏡公司在濟南開設分店,經營鍾表眼鏡業務。
本年青島建立第一座大型公立市場,稱勸業場(今人民商場)。
1919年
4月5日山東省議會、教育會、工會、農會、商會等聯合致電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專使,要求取消中日密約。6日又致電美、英、法四國首腦,要求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非法占領的膠濟鐵路和青島等地主權交還中國。
4月12日山東省議會、教育會、商會代表抵達上海,向南北議和代表遞交公函,請求速電巴黎和會各國代表,聲明否認賣國的“二十一條”及1918年中日鐵路密約,並要求和會支持將德國侵占山東的一切權益直接歸還中國。
4月20日山東各界10萬餘人在省城濟南舉行國民請願大會,要求北京政府堅持青島及山東路礦由巴黎和會公判直接交還中國,並請懲辦賣國禍首,廢除非法密約。會後,商界同各界群眾舉行示威遊行;同日,濟南總商會致電北京政府,力爭外交“勿稍退讓”。
5月8日濟南總商會通電全國商會抵製日貨。濟南各行業議定了抵製日貨辦法。煙台、龍口、周村、濟寧、東昌、沂州等地商界也都參加抵製日貨。
6月10日濟南“學商聯合會”發動和組織全市商民罷市,商界發表罷市宣言。罷市堅持4天,於15日複市。
6月18日山東各界組織赴京請願團,推舉代表109人,其中商界代表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