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複經濟思想
嚴複學貫中西,加之身處近代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曆史時期,使他並未因介紹西方文化而變成一個全盤西化論者。他對待傳統思想的態度是“統新故而視其通,苞(包)中外而計其全,而後得之”。他的諸多經濟思想都是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並根據中國實際有感而發。所以,其經濟思想中把許多看似對立的觀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複合特征格外鮮明。
一、嚴複以幹預“度”的界定為結合點
主張放任自由與國家幹預
嚴複對亞當·斯密的放任自由經濟思想極為推崇。他在分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中國經濟的看法。他認為在中國應實行經濟上的放任自由政策,惟此才能充分提高人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蓋財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悉絕束縛拘滯而後可。國家每一寬貸,民力即一恢張,而其致力之宜,則自與其所遭之外境相劑。如是之民,其出賦之力最裕,有非常識所可測度者。若主計者用其私智,於一業欲有所豐佐,於一業欲有所阻撓,其效常終於糾棼,不僅無益而已。”他認為,經濟方麵“凡事之可以公司民辦者,宜一切委之於民,而為上者特謹其無擾足矣”。
嚴複認為財富來源於民力,政府對生產行業的直接幹預(限製或扶持),會妨礙生產要素在各行業間的自由轉移和優化配置,由此會影響財富的產出,也會有違其欲增加財政收入的初衷。“蓋法術未有不侵民力之自由者,民力之自由既侵,其收成自狹,收成狹,少取且以為虐,況多取乎?”
嚴複不僅反對政府對生產的幹預,也反對政府對流通的幹預。在他看來,物價如同流水,隻要順其自然,最終總會達到平衡,用不著政府幹預。政府的幹預會破壞這種自然形成的平衡,而人為形成似平非平的官方壟斷價格。他指出:“顧任物為競,則如縱眾流以歸大墟,非得其平不止。而辜榷(壟斷)之事,如水方在山,立之堤鄣,暫而得止,即以為平。去真遠矣。”“設官斡之,強物情就己意,執不平以為平,則大亂之道也。”
嚴複很讚賞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主張,認為放任自由思想亦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的商品流通。他指出重商主義“爭進出差之正負”是錯誤的,認為“保商權、塞漏卮之說,無所是而全非”。他還進而用自由貿易來總括自由放任的優越性:“自由貿易非他,盡其國地利民力二者出貨之能,恣賈商之公平為競,以使物產極於至廉而已。”
嚴複極力主張經濟上的放任自由,但同時提出在某些領域內的國家幹預不能完全取消。在鼓吹放任自由的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私人部門辦不好、辦不了的事業或社會效益大而經濟效益小,私人部門不願涉足的行業,需要由國家直接幹預。他還把宜由國家直接幹預的三個領域界定如下:“一、其事以民為之而費,以官為之則廉,此如郵政電報是也。二、所利於群者大,而民以顧私而莫為,此如學校之廩田,製造之獎勵是也。三、民不知合群而群力猶弱,非在上者為之先導,則相顧趑趄。”他還認為對於經濟生活中的“在上者為之先導”之事業,國家應是“必至不得已而後為之”,不能把範圍擴得太大。
在這裏,嚴複經濟思想的複合性體現在把經濟上的放任自由和國家幹預這兩個互相對立的觀點有機地結合了起來。他這是根據當時的中國國情,對亞當·斯密放任自由主義進行大膽揚棄的結果。他讚賞亞當·斯密讓市場機製充分發揮作用的觀點,但不完全認同亞當.斯密的那種在經濟生活中國家隻是充當“看門人”或“守夜人”的看法。
嚴複的國家幹預思想是建立在放任自由基礎上的有限幹預。他認為,國家的幹預是對放任自由缺陷的彌補,因而國家隻宜舉辦那些公辦成本遠低於私辦成本,社會效益遠大於經濟效益的事業或僅靠私人或私人合夥力量無法舉辦的事業。在他看來,隻有對國家直接幹預範圍的嚴格限製才能保證放任自由政策的實施,也隻有一定程度的國家幹預才能有效彌補放任自由的市場失靈之缺陷。
正是通過對國家直接幹預“度”的界定,嚴複才把放任自由和國家幹預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嚴複的這種把放任自由和國家幹預適度結合的思想切中了洋務派推行官僚壟斷的時弊。他指出洋務派推行的“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是“皆將文例拘牽,斷行抵滯,而度支煩費,又複不訾”。他指責洋務派搞的天津江南製造局、福州船廠等“顧為之者一,而敗之者十。畛域之致嚴,侵蝕之時有,遂使事設三十餘年,無一實效之可指。至於今,治戰守之具猶糜無窮之國帑,以仰鼻息於西人,事可太息無愈此者。”
不僅如此,嚴複的上述思想在我們當前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嚴複曾對舊中國的官方壟斷行為進行過批判。他認為壟斷從全局來看,弊遠大於利:“凡約聯壟斷之事,皆於本業有大利,而於通國有大損。若總其全效,則貨棄於地者亦已多矣。且其事必絕外交而後可。”“貨之本可賤者,吾既以法使之成貴矣,而他人無此,則二國之貨同輦入市,正如官私二鹽並行民間,其勢非本國之業掃地無餘不止。是故壟斷之業,可行於自封之時,必不存於互通之事,灼灼然也。”如今,我國已加入WTO,許多行業在經過一個不長的過渡期後,將全麵開放。而不少地方政府對國內異地同類產品仍以地方壟斷手段排斥之,這與嚴複當年批判的情形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實在是短視之舉。如此下去,在中國全麵對外開放之前,國內產業不能在本國市場上得到充分地發展壯大;中國全麵對外開放後,源源不斷的外國廉價商品將會把同類的本國商品從市場上擠出去,進而衝垮國內企業。因此,在中國麵臨全麵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不僅要盡可能地減少政府幹預,更要及早摒棄地方壟斷保護主義的種種做法。隻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企業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