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目的創作
翻身奴隸的歌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使得少數民族說唱獲得了新生。一批批流浪四方、掙紮在死亡線上的民間藝人,同千百萬各族同胞一道,從封建領主的鐵蹄下被解救了出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給予他們以極大的關懷,通過所組織的各種活動,肯定了他們的藝術成就,提高了他們的政治地位,鼓勵了他們的創作熱情,並向他們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想。少數民族最多、少數民族說唱品種也最多的雲南省,五十年代初便開始了對民間藝人的團結教育工作,組織他們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參加社會改革,到內地參觀、訪問,以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藝術水平。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初,即認真地抓了民族說唱工作,陸續舉辦了不少活動。如一九五○年在張家口召開的全自治區民間藝人代表會議,一九五三年在烏蘭浩特舉辦的內蒙古東部區民間藝人會演,一九五五年自治區文聯、文化局聯合舉辦的民間藝人訓練班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新文藝工作者的幫助下,少數民族說唱藝人懷著極大的政治熱情,以一顆掙脫鎖鏈、當家作主的自豪之心,創作、演唱了一批控訴舊社會的黑暗、歌頌新中國和共產黨的新曲,對鼓舞各民族人民團結一心,堅定地沿著黨所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影響較大的新作品有:蒙古族好來寶《說唱藝人的今昔》、《黨和母親》、《兩隻羊羔的對話》,烏力格爾《苦歌》,白族大本曲《社會主義門》、《恩仇難忘》,本子曲《解放曲》、《婦女翻身曲》,哈尼族哈巴《共產黨領導賽蜜糖》、《窮人站起做主人》、《婦女翻身算人了》,傣族讚哈調《玉娥的新衣》、《三個歌手唱北京》,侗族琵琶歌《李妮和清苦情歌》,壯族末倫《黃連變甘草》,維吾爾族苛夏克《我們在自由幸福地生活》等。
“像那天上的月亮,像那草原的大江,在這毛主席的時代裏,我們的生活多麼歡暢。”苛夏克這段感情真摯的唱詞,正表達了各民族翻了身的奴隸們的心聲。
社會主義少數民族說唱藝術
一九五六年五月,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社會主義時期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根本性方針,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少數民族說唱藝人的創作積極性。通過學習,他們的思想和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精神解放了,視野開闊了,創作的觸角伸向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廣闊天地。
通過自身政治、經濟地位的改變和山鄉風物的新貌,肯定、歌頌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是這一時期創作的主流。維吾爾族苛夏克《拖拉機來了》,蒙古族好來寶《鐵牤牛》、《時代巨變》,藏族折嘎《好得很》、《翻身奴隸唱家史》,朝鮮族三老人《豐收之歌》、說話《兄妹的命運》,白族大本曲《大理好風光》、《蒼洱好風光》、本子曲《唱豐收》,撒拉族巴西古溜溜《新循化》,壯族唱師《新風讚》,傣族讚哈調《傣家人之歌》、《流沙河之歌》、《瀾滄江之歌》、《幸福日子萬年長》等,即屬於這類新作當中的佳篇,這些作品直抒胸臆,激勵著人們投身祖國建設事業的幹勁與熱情。
《富饒的查幹湖》(道爾吉、烏蘇博格彥、納·賽音朝日圖作)是寫於內蒙古文化藝術學校說唱藝人訓練班上的一部好來寶作品,它運用寓言的形式,曲折、含蓄地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社會主義富饒前景的向往。一群天鵝向兩隻孤單的鴻雁發出去查幹湖的邀請,“那兒沒有混濁的泥水,也沒有沙蓬和蒿草,誰要是看到它那秀麗的景象,就永遠不願離開那個地方。”偏執、頑固的公雁不信良言,結果上了到處製造罪孽的白嘴鴉的當,被引向了毒蟒的身旁。危難之中,天鵝攜大雁、水鴨、海鷗等趕到,它們與毒蟒展開了拚死的鬥爭,終於打敗敵人,救下負傷的公雁,一同飛往了查幹湖。麵對事實,身遭劫難的公雁總算覺醒了,“和大家共同生活,和平、幸福有保障,咱們單獨地過活,災難重重苦難當。”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細膩、生動,繼承傳統民族說唱的隱喻手法,通過精心塑造的擬人化的寓言形象,抒發了作者對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理想追求。
侗族琵琶歌《三斤油》,水族旭早《後生與女銀行員》、《修橋》,白族大本曲《試驗田一枝花》,蒙古族好來寶《兩個青年競賽》、烏力格爾《保衛水晶路》,朝鮮族說話《好管家》,傣族喊伴光《養鴨姑娘》等,多從一件小事或一個側麵,於矛盾和鬥爭之中謳歌了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大公無私的崇高品德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以精心塑造的藝術形象,為人們樹立了可供學習的榜樣。
朝鮮族判捎裏《偵察兵大黑的憎恨》、壯族末倫《送子參軍》、白族大本曲《軍民聯防》、回族宴席曲《我身背上新三八》等作品,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子弟兵解放軍的擁戴之心、崇敬之情。
白族本子曲《老樹逢春》、《難忘的會見》、大本曲《燈塔》,蒙古族好來寶《毛澤東頌》,傣族讚哈調《潑水節之歌》,彝族阿蘇巴底《毛主席的恩情說不完》等,傾訴了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對人民領袖的景仰與熱愛。《難忘的會見》原為即興之作,藝人張明德於一九六○年出席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當場用歌聲傾吐了心裏話:“夜裏做夢把您盼,白天做活把您想,想您想得心焦渴,端起涼水缸。左手舀來喝不夠,右手捧來越更想,今日見了毛主席,不喝也涼爽。”此後,這首情真意切的曲子便不脛而走,四處傳揚。
運用諷刺的武器,批判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和不良風氣,在這一時期的少數民族說唱新作中開始有所體現,影響較大的有:蒙古族笑嗑亞熱《懶漢》、藏語相聲《醉酒的害處》、維吾爾族埃提西希《夏爾瓦尼汗大姐》、朝鮮族三老人《去開會的路上》等,寓莊於諧,寓教於樂,使人們在忍俊不禁之中受到啟迪與教益。
除去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說唱新作之外,有的作家在創作中大力開拓革命戰爭題材,如蒙古族烏力格爾《草原烽火》、《十八英雄搶渡大渡河》、《劉胡蘭》、《趙一曼》,朝鮮族判捎裏《烽火》,白族本子曲《滇西北武裝起義》、《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抵禦侵略、奪取政權的艱苦曆程,歌頌了人民英雄獻身革命的光輝業績。
如此之多的少數民族說唱新作,尤以傣族讚哈波玉溫的敘事長篇《彩虹》成就突出,影響廣大。作者在一九六○年學習毛主席的文藝思想的活動中,有感於建國以來傣族人民精神麵貌發生的巨大變化,產生了創作的意念。他采用夾敘夾議、熱情渲染的傳統表現手法,著意塑造了傣家兩代普通婦女形象——老年玉坎和年輕的鄉長玉香,通過典型的人物、完整的故事,超脫了一般慣用的對日新月異的物質環境的描摹與歌頌的寫法,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主題。忠厚、善良的玉坎,原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反動頭人為霸占她沒過門兒的兒媳玉香,用毒箭殺死了她的兒子和丈夫。慘遭厄運的老人卻將去佛寺賧佛做為精神寄托,心灰意懶,成了佛寺中的“八戒信士”。共產黨的階級教育使她幡然醒悟,終於認識到“真正關心我們的人,隻有毛主席和共產黨。”她投入到土改運動中,勇敢地麵對麵地和領主進行鬥爭。後來,當她發現披著袈裟進行叛國活動的反動領主要用機槍殺害解放軍時,毫不猶豫地撲上前,用土鍋砸傷了敵人的腦袋,自己卻獻出了生命。而美麗的玉香,卻表現了與婆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她抵抗了頭人的威逼,擦幹了眼淚,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革命隊伍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培養下,成長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在1000多行的唱篇中,作者采用對比的手法,以傣家老一代人的覺醒和新一代人的成長,熱情謳歌了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毛主席的洪福啊,像朝霞把菩提樹環繞,傣家人像從夢中醒來,朵朵千瓣蓮花,迎著太陽放。”歌手以雨後的彩虹,喻示了傣族人民精神上的巨變與升華。《彩虹》先後進行13次修改,初稿寫成後,作者曾到景洪地區11個村寨演唱,廣泛征求意見。作品將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語言優美質樸、生動形象,運用說唱藝術慣用的豐富比喻、側麵烘托、集中渲染的表現手法,體現了鮮明的民族說唱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