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業

一、世界酒店業的現狀

1、世界酒店業分布的地區格局

歐洲和美洲是酒店業最為發達的兩個地區,1995年,這兩個地區所擁有的客房數量分別占了世界總量的44.36%和35.86%。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由於經濟和旅遊業的迅速發展,酒店業的規模擴張較快,其份額從1991年的11.38%增加到1995年的13.93%。中東、南亞和非洲本身規模較小且發展緩慢,在世界酒店業中一共隻占了5.85%。預計今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酒店業還將獲得持續的快速發展,而歐洲和美洲兩大地區由於發展速度低於亞太地區,其份額將不斷下降。其他地區則可能保持緩慢上升的趨勢。

2、世界酒店業中幾種主要的企業形式

·獨立所有酒店

指為個人或企業獨立所有並獨立經營的酒店。獨立所有酒店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既不為聯號所有,也不參加任何一個特許經營係統。因為獨立所有酒店不是酒店聯號的成員,因此,在旅遊者的心目中隻有較低的品牌認同。這類酒店也不能加入屬於某一聯號的統一預訂係統,顯得較為孤立:獨立所有酒店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通過加入一種特殊的酒店聯合體——酒店戰略聯盟的方式獲得預訂和營銷方麵的支持,例如世界一流酒店組織(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最佳西方國際(Best Western International)就是這類酒店戰略聯盟。

當前國際酒店業中獨立所有酒店的比例有逐漸減少的趨勢,1980年美國最大的25家酒店聯號經營的酒店數量占了所有酒店數量的50%,到2994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65%。越來越多的獨立所有酒店以各種形式加入到了酒店聯號中,而一些大的酒店聯號在擴張時也選擇購買尚未品牌化的獨立所有酒店。

·聯號酒店

酒店聯號通常指一個企業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經營酒店:所有並管理自己所有的酒店;對酒店進行特許經營;通過提供酒店管理人員,簽訂酒店管理合同的方式對他人所有的酒店進行管理。

聯號酒店指屬於某一酒店聯號的酒店。其中又分為:公司聯號酒店(Corporate chain hotels)通常由這一酒店聯號公司所有並管理,使用聯號統一的品牌和標識,管理者來自聯號內部;特許經營聯號酒店(Franchised chain hotels)則由不同的公司所有,聯號隻提供特許經營許可及技術支持,一般情況下,不對聯號酒店進行管理;管理合同聯號酒店(Management contract chain hotels)通常由不同的公司所有並統一由另一家公司(酒店管理公司)進行管理。通常沒有統一的品牌。

3、世界酒店業中主要的經營擴張方式

·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大約1900年。當時,裏茲發展公司(Ritz Development Company)向紐約的一家酒店出售了第一份Rih—Carlton品牌的特許經營許可。但是,酒店業中的特許經營在20世紀五六年代才開始大規模地發展起來。一般來說,特許經營的出讓方提供品牌、生產及經營中必須遵循的方法和標準,提供組織及預訂、營銷方麵的幫助,從而確保業務有效運行,並定期對受讓方進行檢查,以保證市場中同一品牌的酒店產品保持質量的一致性。通過以品牌為主要紐帶的方式將受許酒店吸收到酒店聯號之中;而受讓方的財產權和財務仍保持獨立,不受酒店聯號的控製。表2列出了全球酒店聯號中擁有最多的特許經營酒店的公司。其中,聖達特、精品國際等四家是單一的特許經營聯號,他們所有的酒店都是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加入聯號的。其他的公司除了特許經營以外,還采用了其他的經營方式。

·管理合同

管理合同指的是酒店所有者和酒店經營者之間的書麵協定,酒店所有者雇傭經營者(通常是酒店管理公司)運營酒店,對酒店的經營和管理負全部責任。酒店管理公司分為兩類:一類是隸屬於酒店聯號的酒店管理公司,另一類是獨立酒店管理公司。酒店聯號一般都擁有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對聯號下屬的酒店進行管理。獨立酒店管理公司則不屬於任何一家聯號,主要為獨立所有酒店或加入了特許經營聯號但又沒有接受聯號管理的酒店提供管理服務。美國的裏奇菲爾得酒店管理公司(Richfield hotel Management,Inc.)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酒店管理公司,管理著希爾頓、喜來登、雷迪遜等特許經營聯號範圍內的大量酒店。表3列出了世界上管理酒店數量最多的公司。

最近幾年來,酒店管理公司受到了酒店所有者不斷提高的對經營業績要求的壓力,業主要求盡快提高酒店的業績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要求盡快收回投資並不再願意和酒店管理公司簽訂長期管理合同。

·擁有並管理酒店

采取這種經營方式的酒店大致可以為兩類:第一類是獨立存在,同時由酒店所有者對酒店進行管理的酒店(即單體酒店);第二類是由所有者對擁有的酒店進行管理。同時管理的酒店數量達到了兩家以上,形成了聯號。近年來,由於所有並管理的酒店在進行規模擴張時采取興建或購買酒店的方式,需要大量的資金,不像采取特許經營和管理合同方式的公司,可以獲得快速的擴張,一些曆史悠久的所有並管理酒店的聯號紛紛開始采用特許經營和合同管理的方式擴張,如美國的汽車酒店6(Hotel 6)和紅屋頂客棧(RedRoof Inns)。其次,第一類所有並管理的酒店往往由沒有酒店管理經營的非專業人土(那些富有的投資者和機構)進行管理,導致酒店的經營水平較差,現在,這些酒店也在進行轉變,聘請專業的管理公司來管理酒店。

·租賃

這種經營管理方式是由承租人(一般是某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向租賃方(酒店所有者)簽訂租賃合同,租賃期由承租人向租賃方支付一定數量的固定租金,酒店的所有者隻對酒店資產保留所有權,酒店資產的使用權、經營枚則讓渡給承租人。對於酒店管理公司來說,這種經營管理方式有很大的風險、不像特許經營和管理合同那樣可以給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因此,現在在國際酒店業中采取租賃經營的情況較少。

·擁有部分股權的管理合同

一些酒店管理公司在和酒店業主簽訂管理合同的同時購買酒店的部分股叔。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將管理公司和酒店捆綁到一起,酒店管理公司可以參與到酒店業主的決策中,防止酒店業主做出不利於管理方的決策。同時,在酒店的戰略計劃製定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減少戰略決策失誤而給業主和管理方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根據英國一家投資機構(Kleinwort Benson Securities)1996年對世界上最大的34家全球經營的酒店聯號(共經營215萬間客房,相當於同一時期世界酒店客房總數的1/6)的統計情況,美國和加拿大在經營管理方麵采用特許經營的比例最高;歐洲,尤其是西班牙和英國,特許經營比例極低,主要采用所有並管理酒店的方式;亞洲國家更多的是依賴於管理合同;租賃和擁有部分股權的管理合同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都隻占了很小的比例。

二、世界酒店業的發展趨勢

1、普遍實行多品牌戰略

在沒有實行多品牌戰略以前,由於每一家酒店的市場定位不同,同一品牌的酒店往往提供的是差別極大的產品,這嚴重地模糊了消費者對酒店形象的認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酒店聯號采取在不同的細分市場采用不同品牌的多品牌戰略,使每一類酒店有自己獨特的品牌和標識,和酒店聯號內的其他酒店區分開來。例如,品質國際(Quality International)共有三個不同的品牌係列:舒適客棧(Comfort Inns)是經濟等的酒店,品質客棧(Quality Inns)則是中檔酒店,聯號中的高檔酒店品牌是皇家品質(Qudity Royal)。馬裏英特酒店則采用了很寬的產品品牌線,庭院酒店(Courtyard by Marriott)和仙境客棧(Fairfield Inn)專門麵對對價格敏感的中低收入者;馬裏奧特酒店/度假酒店/全套間酒店(marriott hotels/Resorts/Suites)則分別是高檔酒店/度假酒店/長期停留酒店;公寓客棧(Residence Inns)則針對延長停留型客人;侯爵酒店(Marquis Hotels)主要麵對豪華消費的旅遊者。福特酒店(Forte Hotels)則以Meridien為四星級豪華品牌,Postouse為中檔酒店,Signature是典型的城市酒店,Heritage是獨特的、曆史悠久的古建築型酒店。

2、酒店業日益向聯號經營方向發展

在酒店業發展初期,許多酒店是家族所有並經營的。現在,酒店聯號所經營的酒店數量巨大,1998年,世界前100名的酒店聯號所經營的酒店總數達到了454萬多間。酒店聯號迅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使酒店膳宿服務是有了可預見性和一致性,在一個載來越充滿不可預見性的社會,這一點對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從表5可以看出,在世界各個地區,聯號酒店的數量都非常巨大,北美地區的數據未列入,但這一地區是酒店業聯號經營規模最大的地區,1994年,美國最大酒店聯號中的前25家聯號所經營的酒店的客衣總數總已經占美國國內酒店房總數的65%。

3、酒店業中國際化經營的程度越來越高

酒店業中國際化開始較晚,一般認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酒店業中才開始了國際化經營的步伐。但是,這一進程的速度是驚人的。到1998年,國際化經營及國家最多的巴斯酒店聯號已經在世界上95個國家管理酒店。表6給出了酒店業中國際化的基本數據。

4、經濟等酒店發展迅速

近10年來,經濟等酒店在歐美地區發展較為迅速。以美國為例,從1987—1998年,經濟等酒店的數量從42萬多間增加到72萬多間,增長了73.8%、同一時期,高檔酒店的增長僅為26.4%。而且,許多經濟等酒店公司都是單一品牌、單一細分市場(經濟等市場)類型的企業,成為大酒店公司擴張的重要對象。許多大的酒店公司為了進入經濟等酒店這一細分市場,對主要的經濟等酒店聯號進行購並。1992年在美國酒店業排名前15位的聯號中的經濟等酒店公司都被其他的多樣化公司(指同時在不同檔次的細分市場中都有業務的公司)收購,如天天客棧(Days Inns of American)和超級汽車酒店8(Super 8 Motels)、汽車酒店6(Motel 6)和紅屋頂客棧(Red Roof Inns)就分別為膳宿特許經營係統(HFS,聖達特的前身)和雅高所兼並。

除了希爾頓、凱悅和最佳西方等少數主要經營高檔酒店的聯號以外,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酒店公司基本上在其品牌係列中部包括了一個甚至多個經濟等酒店品牌。如表1—11所示,聖達特、巴斯、喬伊斯、馬裏奧特、雅高、普羅姆斯等幾家排名在世界前十位的酒店公司都擁有眾多的經濟等酒店。其中,聖達特的兩個經濟等酒店品牌的房間數相加占了聖達特1998年所有房間數量(約52萬間)的一半;而雅高的五個經濟等酒店品牌(還有兩個是未列人表中的伊塔浦(Etap)品牌和弗慕勒旅館(Hotel Formule)品牌)的酒店數量占了雅高1998年所有酒店數量(約29萬間)的68.9%。

5、通過兼並收購進行擴張越來越普遍

通過兼並和收購,形成了一批規模巨大、經營多樣化的企業集團

例如,1998年世界排名第一的聖達特公司(Cendant Corp.)就是通過一係列兼並收購活動得到不斷發展壯大的。1980年,聖達特的前身HFS(Hos—pitality Franchise Svstem,酒店特許連鎖係統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當時在美國酒店聯號中分別列第三位和第七位的拉馬達(Ramada)和霍華得·約翰遜(Howard Johnson);1992年HFS收購了天天客棧(Days Inns);1993收購了超級汽車酒店8(Super 8 Motles);隨後,HFS還收購了Red Carpet/Master HostInns, Passport and Scottish Inns,Travelodge,Knight’s Inn及Park Inn等一係列酒店公司。1997年10月,NFS和CUC(美國國際旅遊服務公司)合並成為聖達特公司(Cendant Corporation),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連鎖係統及國際(Starwood Lodgin Trust)是一家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而喜達屋膳食公司(Starwood lodging Corp.)則是一家酒店管理公司。一般,由前者在酒店市場進行收購兼並,由後者從事經營管理。

三、世界著名酒店管理精要

1、“到我的酒店來,我請客”——希爾頓酒店

(1)希爾頓酒店公司的發展概況及曆程

希爾頓酒店公司已是世界公認的酒店業中的佼佼者。1998年,它已擁有156家酒店。客房103151間,雇傭員工4.5萬人,在世界酒店集團中排列第八。1998年它的總收入達到17.69億美元,平均每間客房收入116美元(詳見附表)。希爾頓酒店以全而優質的服務,嚴格而高效的管理和超群的經濟效益在同行業中素享盛名。

希爾頓酒店的宗旨是“為我們的顧客提供最好的住宿和服務”。無論是商務出行還是休閑度假,希爾頓酒店可以滿足不同顧客的不同需求。希爾頓的品牌名稱已經成為“出色”的代名詞了。

在希爾頓酒店80餘年的經營與發展中,它不僅為廣大的顧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環境和服務,它的許多經營方法與思想對於酒店業來說都是創新之舉。希爾頓是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酒店公司;第一家經營賭場的酒店公司;第一家發行免費酒店信用卡的酒店公司……。希爾頓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為世界酒店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萬丈高樓平地起”,希爾頓酒店王國是由一幢紅色磚樓的小旅館開始的。1919年,康拉德·希爾頓投資5000美元買下了他的第一所酒店。1925年,在DALLAS建立了第一家以“希爾頓”命名的酒店。到1939年、希爾頓又在加利福尼亞州、紐約、伊利諾斯州及其他各地興建、租進和購買了一批旅館。1945年他又購入芝加哥的世界最大旅館——擁有3000個房間的史提芬斯大旅館。同時他建立了希爾頓酒店公司集團,自此他成為美國酒店業大王。1948年希爾頓國際酒店公司建立,當時它是希爾頓酒店公司的一個獨立的子公司,1964年這個子公司擁有24家酒店,便從希爾頓酒店公司脫離出來,成為一個在紐約交易所單獨上市的公有公司。希爾頓酒店公司與希爾頓國際酒店公司早已是兩家獨立的酒店聯號,但它們共同享有希爾頓這一世界馳名的商標,共同使用覆蓋遍及世界各地4仍多家酒店的希爾頓預定係統。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酒店集團資本經營的一個重要方式——管理合同的雛形,就是60年代希爾頓酒店集團同波多黎各合作經營Carribe Hilton酒店時使用的利潤共享租賃。波多黎各的開發部門為了吸引國外旅遊者,需要一座高檔名牌酒店。他們要求有著名酒店參與酒店的設計,建設、裝備這個酒店。波多黎各政府同意把酒店租給希爾頓酒店集團,隻要求獲得2/3的經營毛利,也不需要希爾頓酒店集團的任何擔保,希爾頓酒店集團提供的廣告促銷費用還能得到補償,希爾頓酒店集團隻需要提供營業前的開銷及營業資本。這種協議就是利潤共享租賃。後來希爾頓酒店集團又把這種租賃逐步轉變為現代的管理合同,要求股東承擔全部的經營風險,包括利息及營業資本的提供;管理公司有經營的全部權利,包括雇傭與解聘員工,確定員工工資與客房價格。後來希爾頓認為股東應支付酒店使用管理公司品脾、係統及專家的費用,因此引進了5%毛收入的基本費外加10%經營利潤的獎勵費的概念,而且要求股東按照非盈利的原則支付預定費、市場促銷費、廣告費及一些業務指導費,這些費用也超過經營毛收入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