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蘇聯、東歐國家、南斯拉夫關係的改善(3 / 3)

從一九八三年起,中國同民主德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五國之間,高級官員的接觸越來越多,級別也不斷提高。雙方副總理進行互訪,議會之間也恢複了往來。在第三十六至四十屆聯大召開期間,中國同東歐五國的外交部長分別進行會晤,就雙邊關係和國際問題進行磋商。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六年期間,中國外交部長和副部長先後訪問了民主德國、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東歐五國副外長和捷外交部長也相繼訪問了中國。通過上述互訪,大大增進了中國同東歐五國的相互了解,為促使兩黨、兩國關係的恢複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一九八六年秋,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總書記、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主席昂納克正式訪問中國,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第一書記、波蘭國務委員會主席雅魯澤爾斯基對中國進行了工作訪問。民主德國與波蘭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對中國的訪問,標誌著中國同民主德國和波蘭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在會談中,雙方最高領導人對八十年代前期相互友好合作關係的迅速發展表示滿意,交流了各自的建設經驗,讚賞對方根據自己的特點建設社會主義所取得的成就,還就世界形勢的一些重大問題交換了意見。他們的訪問,為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方麵指出:雙方建設社會主義的總目標是一致的,維護世界和平的願望和利益是共同的。盡管由於具體處境不同,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處理對外關係上有不同點,但彼此不存在根本利益的衝突,中國充分尊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黨和政府根據自己的國情所製訂的內外政策,希望雙邊關係能夠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得到穩步發展。昂納克主席表示,民主德國將進一步發展並加深雙方的合作。雅魯澤爾斯基主席表示深信,波中最高級對話的恢複和雙方達成的協議,對發展各個領域內的雙邊關係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同東歐五國在經濟、科技、貿易等方麵的合作也有了顯著發展。一九八四年春中國經濟代表團訪問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國、保加利亞期間,同這些國家商定了一係列經濟合作項目,其中一部分已經開始落實。同年夏天和秋天,中國分別同五國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並達成了成立雙邊“經濟、貿易、科技合作委員會”的協議。一九八五年,又同五國分別簽訂了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長期貿易協定。中國同東歐五國的總貿易額,一九八五年比一九八二年增加了兩倍左右,同五國的雙邊貿易都已達到或超過曆史最高水平。中國期望根據雙方的需要與可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民主德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加強經貿與科技合作,鞏固和發展已有的合作渠道,並探索新的合作內容與途徑。

此外,中國同東歐五國在文化、教育、科學、新聞、體育等方麵的合作逐步恢複和發展;工會、青年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人員聯係日益加強。這些交往的發展增進了中國同東歐五國的友好合作和友誼。

中國人民一向對阿爾巴尼亞人民懷有深厚的友好感情,中國希望發展同阿爾巴尼亞之間的關係。經過雙方的努力,一九八三年兩國恢複貿易關係後,貿易額逐年增加。一九八五年兩國簽訂了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長期貿易協定,總金額為1.3億美元。一九八六年貿易額比上一年增長44%。雙方還就一些協議外的換貨達成了協議。由於貿易關係的恢複和發展,雙方接觸增加,兩國關係的氣氛也有所改善。

一九八六年七月和十二月,中國領導人在會見離任和新任的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時,對中阿兩國關係有了一些發展表示高興,並且說:“中阿兩國有許多共同點,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在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進行建設,中阿兩國人民有著傳統的友誼。中國方麵對進一步改善和發展同阿的關係持積極態度,可以首先從經濟、貿易、科技和文化這幾方麵做起。兩國間存在分歧並不妨礙國家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我們主張求同存異,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