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於阿拉伯國家之間,阿拉伯各國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之間以及巴勒斯坦內部出現的分歧和爭執,以及由此引起的複雜形勢深為關切。一九八五年五月,鄧小平主任在會見來訪的約旦、巴勒斯坦聯合代表團時表示:解決中東問題的關鍵是阿拉伯國家和巴解組織的團結鬥爭。希望他們求同存異,加強團結。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中國的朋友。中國對不幸發生的兩伊戰爭一直嚴守中立。中國認為,兩伊戰爭不僅使兩國人民遭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損失,而且還使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麵臨嚴重威脅。中國殷切希望兩伊都要以大局為重,在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下,盡早實現停戰,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彼此之間的分歧。中國願意為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積極努力。一九八五年六月,鄧小平主任在會見來訪的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時表示:我們不願看到第三世界國家自己消耗自己的力量。如果兩伊雙方為結束這場戰爭,需要中國做什麼,我們將願意去做。
在這一時期,中國與中東各國的經濟關係在“平等互利,形式多樣,講究實效,共同發展”四項原則指導下,有了新的進展。工程承包、勞務合作等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正在積極而有成效地開展。一九八四年底,中國同中東國家簽訂的承包工程(包括勞務)合同總額達25億美元。中國從海灣國家引進資金也已起步。科威特向中國提供了3.3億美元低息貸款。一九八六年,中國與科威特簽訂了《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中國、科威特、突尼斯三方共同合作在中國合資興建現代化磷肥廠,成為南南合作的一個範例。
中國與阿聯酋於一九八四年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與沙特、巴林、卡塔爾三國尚未建交,但來往逐漸增多。一九八六年沙特高級企業家代表團訪華,標誌著中國與沙特的關係有了新的發展。
▓積極發展同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各國的關係
進入八十年代以後,中國在繼續增進同亞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間關係的同時,采取積極態度,為發展同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各國的關係作出新的努力。一九八五年,趙紫陽總理訪問了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吳學謙、國務委員穀牧和康世恩等中國政府高級官員也相繼對拉美國家進行了訪問。應中國方麵的邀請,墨西哥、安提瓜和巴布達、厄瓜多爾、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巴西、圭亞那、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尼加拉瓜等國家領導人到中國訪問。中國領導人訪問拉美四國期間,提出中國同拉美國家發展關係的四項原則:“和平友好、互相支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對於已建交的國家,中國希望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發展雙方的關係;對於尚未同中國建交的國家,中國也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它們建立和發展關係;如果這些國家一時還有困難,中國也可以等待,雙方不妨先從經濟貿易和人員互訪做起,逐步發展雙方的關係。
中國對緊張動蕩的中美洲局勢非常關切,認為中美洲地區已成為世界上的熱點之一,如不采取積極措施,局勢的發展將影響拉美整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此,中國的主張是:第一、反對任何外來勢力幹預中美洲的事務;第二、中美洲各國內部的問題應由中美洲每個國家人民自己來解決;第三、中美洲國與國之間所存在的糾紛和問題應通過和平談判公平合理地加以解決,而不應該訴諸武力或武力威脅。一九八五年五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吳學謙對來訪的哥倫比亞外交部長拉米雷斯·奧坎波表示,中國堅決支持孔塔多拉集團為解決中美洲問題所進行的和平努力,中美洲國家之間以及美國與尼加拉瓜之間的爭端應當按照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和平談判加以解決,而不應該訴諸武力或武力威脅,或以貿易禁運作為施加壓力的手段。
關於拉美債務問題。中國支持以卡塔赫納集團為代表的拉美債務國在解決債務問題上提出的合理主張。中國不讚成廢除發展中國家全部外債的觀點,但讚成債權國同債務國共同分擔解決第三世界債務問題的責任,利率要降低,償還期要延長,特別是要幫助債務國發展經濟,增加出口收入,從而提高債務國的還債能力。如果單純地逼債,將導致拉美國家經濟的停滯,也會導致這些國家政治上的不穩定。解決拉美國家外債問題的根本途徑還在於改革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
此外,中國還考慮到許多拉美和第三世界國家缺乏對外支付能力的情況,提倡在中國和拉美國家間,以及在第三世界國家彼此間開展雙邊乃至多邊的易貨貿易,以便更好地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經濟。
一九八五年,胡耀邦總書記訪問了南太平洋的西薩摩亞、斐濟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三個島國;基裏巴斯、斐濟等國家領導人訪問了中國。中國完全支持建立南太平洋無核區的主張,支持南太平洋成為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南太平洋,支持南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維護獨立、反對外來幹涉、發展民族經濟、加強區域合作的努力。通過互訪,加深了中國同南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加強了彼此的友好合作關係。
一九八三年以後,中國又先後同安提瓜和巴布達、玻利維亞、格林納達、尼加拉瓜等國相繼建交。中國同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國家的關係有了明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