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不容易啊。劉病已十七歲登基,一直戰戰兢兢做人,裝了近十年的孫子,徹底搞掉霍氏家族,他才總算鬆了一口大氣。是的,最大的心事是了結了。可是,還有幾件事,讓他挺傷腦筋的。
這幾件事,說小不小,說大,其實也算挺大的。第一個就是立皇後問題。自從霍成君被廢後,皇後一位就空缺著,得趕緊找個女人來填了。皇帝當然是不會缺老婆的,問題是,要選一個好老婆,問題就難了。
目前,有幾個女人是皇後的候選人。一個姓華,一個姓張,一個姓衛。三人當中,劉病已最心儀姓張的那個夫人。可是,他還是猶豫不決。
劉病已遲遲沒拿準主意,那是有緣由的。想當初,霍成君為什麼想毒殺太子劉奭?那還不是想騰出一個好位,好留給自己的孩子。霍成君如此,能保證張夫人當了皇後,規矩做人,保護現任太子嗎?
答案是,不能。
孩子是跟母親連在一起的。天下的母親,沒有誰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的。當初,呂雉為保住劉盈太子位,與戚姬大打出手。結果戚姬敗下陣來,血染皇宮。當初,太子劉榮,本來屁股坐得穩穩的。結果,王夫人聯合長公主劉嫖,搞掉劉榮母子,將劉徹扶上太子位,製造了漢朝曆史上,第二宗宮廷鬥爭流血案。當初,太子劉據功德無量,鉤弋夫人慫恿小人江充等人,借巫蠱之案,替劉弗陵皇權之路掃平道路,製造了漢朝曆史上最殘酷的一宗流血案。還有那個霍顯和霍成君,權迷心竅,陰謀敗露,以致讓霍家被誅滅全族。
曆史,永遠是一麵大鏡子啊。在大流血的教訓麵前,劉病已不得不警惕曆史的重演啊。
那怎麼辦?選了皇後,怕多事,太子不安全;不選,宮裏多事,那些爭寵的女人也不安全啊。這個問題,的確夠頭疼的。
然而,事情馬上就有解決方案了。劉病已認為,從大局出發,必須將他的寵妃排除在皇後人選之外。所以,他決定選一個性情可靠,沒有兒子的女人當皇後。根據這個標準,劉病已一下子就把目光鎖定了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姓王,長陵人。當年,劉病已在民間活躍的時候,最常玩的就是鬥雞走狗。在那期間,他認識了一玩友。那玩友有個女兒,十幾歲。此女最大的能耐,就是克夫。老爹給他許配男子,還沒嫁出門,對方就登天了。連續搞了幾次,結果再也沒人敢娶她了。
劉病已不信邪,他登基時,便將那克夫之女召入後宮。不知是劉病已冷落了她,還是怎的,王女士一直無子。盡管如此,王女士任勞任怨,性格敦厚,不怎麼招人耳目。
公元前64年,二月二十六日。劉病已正式封王夫人為皇後,同時,指定王皇後撫養太子劉奭。
世間之事多奇妙。王女士人長得不怎麼樣,還特不招男人喜歡,進宮還是靠關係的。沒想到,隻一夜之間,便搖身一變,成了皇後,還當了太子他媽。或許她做夢都夢不到,輪八輩子都輪不到她頭上的好事,偏偏輪上了。
事實上,這都是假象。很快的,王皇後就發現,在這個皇宮裏,她隻有履行義務的份,卻沒有可享受的權力。皇後是劉病已給他的一個虛名,幾百年都沒來看她一眼。皇後想見皇帝一麵,比登天摘月還要難。
政治,總是使人類命運變得傳奇和荒謬。透過曆史的煙雲,我仿佛看到,漢宮裏那個沉默寡語的女子,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臉上掛著兩行清淚,徘徊窗前,獨自悲愴。
整完一事,還有一事。在劉病已看來,第二件心事,絕不亞於上麵那件。這一次,劉病已心煩的是,他的名字,實在配不上他這個皇帝。於是他就想到,要不要改個名呢?
劉病已改名的理由,可以裝滿一籮筐。首先,名字如衣服。什麼身份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那是有講究的。當初,劉邦造反時,人家還叫他劉三或者劉季的。當他當上皇帝後,誰還敢亂叫?又當初,劉徹小時還叫過劉雉。後來,劉啟覺得這個雉太難聽,於是替他改了個名,叫劉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