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趙充國呢?不向匈奴開戰,他不是挺無聊的嗎?事實上,趙充國一點也沒閑著。很快的,他就發現魏相的建議是正常的。因為有魏相反對征伐匈奴,讓趙充國有精力去擺平了另外一件大事。
漢武大帝時代,劉徹為了扼製匈奴,在大西北搞了一個大動作。首先,他在河西走廊設立四大郡屬,阻絕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西羌部落的交通。接著,劉徹還把西羌諸部落全部趕出了湟中。
湟中,也就是湟水流域,也就是青海湖至黃河跟湟水入口之間,約四萬平方公裏的地區。那裏土地肥沃,是西羌落部居住的祖地。西羌部落被趕出祖地,隻好向西及向南遷居。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更無奈。西羌部落在外流浪多年,都沒有找到一塊像樣的土地,所以,他們生活一直都特別困難。
所謂人窮思歸,公元前62年,劉病已派出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到羌中巡察。於是西羌諸部落中的先零部落首領楊玉,向義渠安國提出了一個請求。
這個請求就是,他們生活條件很差,請漢朝使節憐憫,允許他們到湟水以北水草豐盛的地方,放牧牛羊。
義渠安國,是春秋戰國時代義渠部落的後裔。按道理,義渠安國作為劉病已派出的特使,他的任務就是發現情況,然後傳達和反映情況。所以,先零部落提的請求,義渠安國能做的,就是把報告打到中央,由劉病已主持開會討論,最後才能說了算。
如果事情按程序辦,那就簡單多了。問題是,義渠安國不知吃錯了藥,還是腦袋抽筋了,竟然把程序搞反了。他是這樣做的:先批準先零部落搬回舊地,隨後,他才把報告打到中央。
消息馬上傳到長安,趙充國一聽,大叫不妙。接著,趙充國直接給劉病已上書,彈劾義渠安國奉使不敬,引寇生心。劉病已看了趙充國彈劾書,先是一愣,然而一想,他明白了。
在漢朝熟悉夷民之事的人當中,如果趙充國說他是第二,絕對沒人敢說第一。趙充國曾經蹲點大西北,跟夷民鬥智鬥勇,那些人屁股一動,他都知道人家要放什麼風。所以,趙充國認為,先零部落不好好在移民區呆著,竟然又打回湟水的主意,其中肯定有詐。
這下子,劉病已也慌了。於是,他連忙給義渠安國批複,不批準先零部落的請求。同時,緊急把義渠安國召回國。
然而,一切都慢了。
事實證明,趙充國的判斷是正確的。先零部落的請求,得到義渠安國口頭批準後,仿佛奴隸翻身做了主人般激動。於是,他們迅速行動,大批大批地強渡湟水。這時,漢朝郡守聞訊趕來,派兵阻攔。然而他們卻吃驚地發現,西羌部落仿佛是蝗蟲般,鋪天蓋地而來,除非有噴蟲劑,不然就別想擋住他們的路。
更可怕的事還在後頭。先零落部首領楊玉,聯合西羌落部二百餘酋長,互派人質,立盟訂誓,解除仇恨。
為什麼說這事可怕呢?一直以來,西羌落部之間,幾乎處於小戰國混亂狀態。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揍你,後天你又來砍我,再後天我又要抄你。他們之間,打架鬥毆,無休無止,誰都自稱老大,從來都沒有誰服過誰。如今,突然訂立盟誓,了卻恩怨,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帶著這個問題,劉病已馬上召來趙充國詢問。趙充國這樣回答道:“羌民聯合,之前僅有一回。三十年前,他們也像今天一樣解除仇恨,向天盟誓。然後十萬羌民聯合匈奴,進攻漢朝。結果,漢朝花了五六年,才將他們擺平。”
趙充國以上問題,基本問題也說對了。但是,有兩個數據他弄錯了。首先,十萬羌民聯合進攻漢朝,不是三十年前的事,而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其次,當時漢朝擺平羌民,不是五六年,而是幾個月。
公元前112年,秋天,十萬羌民聯合匈奴,大舉進攻漢朝。冬天,漢朝動員十萬大軍,派將軍李息攻擊羌民。不消多久,羌民就被擺平,變得規矩多了。
時隔五十年,羌民突然搞出這麼大的聯合,難道又要像五十年前一樣大舉進攻漢朝嗎?如果是這樣,是什麼氣候驅使羌民準備大打出手?
事實上,要回答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難。驅使羌民聯合,準備舉大事的,不隻是羌民內部的小氣候,還有外部國際大氣候。
趙充國繼續對劉病已分析:“公元前71年,匈奴跟烏孫國幹了一架,吃了敗仗,從此失去控製西域的能量,匈奴心裏一直鬱悶得很。匈奴要想對抗漢朝,僅靠自身力量,遠遠不夠。所以,他隻有引誘西羌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