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漢朝,今夜請將我遺忘(2) (2)(2 / 3)

然而這時,趙充國收到一封來自長安的奏書。趙充國讀完奏書,心情很鬱悶。奏書是劉病已轉交來的,而奏書的作者卻是趙充國的一個老熟人——酒泉郡郡長辛武賢。

趙充國一讀完那奏書,心裏暗叫一聲,麻煩事來了。

辛武賢,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西羌叛亂前,趙充國曾經建議劉病已派一個熟悉羌民的特使,深入羌地做安撫和偵察工作。那時,他推薦的人,就是辛武賢。然而魏相和丙吉倆人卻極力推薦義渠安國。劉病已同意派出義渠安國,結果事情越搞越亂,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對於平反羌民叛亂,辛武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於是他就上書給劉病已。而劉病已之所以把辛武賢的奏書轉交過來,是想征求趙充國的意見。之所以要征求意見,那是因為辛武賢的平亂方案,與趙充國先前的方案,有極大衝突。

辛武賢的意見是:漢軍後方的六萬大軍已經集結完畢,不能拖得太久。如果等到秋冬才作戰,北方天寒地凍,漢朝戰馬無法承受。所以,不如把作戰時間前挪,放到夏天七月上旬,漢軍攜帶三十日糧草,分別從張掖郡和酒泉郡出發,先對罕部落發起一輪攻擊,然後冬天再來一輪,殺雞給猴看,到時先零部落肯定就害怕了。

辛武賢這套方案,看上去很美。然而,在趙充國看來,問題很大。於是,他緊急給劉病已上書,批駁辛武賢。

趙充國是這樣反駁對方的:

首先,戰馬背負三十日糧草前行,跑得不快。如果行動緩慢,必然引起敵方警覺,逃之夭夭。而漢軍求戰心切,必然追敵,深入羌地。那麼敵人就可以先斷絕漢軍後路,再在險阻地方與漢軍決戰。如果那樣的話,漢軍可能會遭遇全軍覆沒。

其次,最先叛亂的是先零部落,其他部落都是在先零部落的引誘和威脅下造反的。所謂擒賊先擒王,打掉先零部落,其他部落自然解散。如果避開先零部落不打,選罕部落開刀,其他部落肯定引起恐慌。這樣的話,隻有一個壞處,促進羌民部落聯盟更加團結。

沒想到,趙充國的奏書一到中央,也引起了群臣熱議。於是,一場口水戰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這場口水戰,趙充國為一方,另外一方自然是辛武賢,而漢朝眾卿幾乎都站到辛武賢一邊去了。雙方糾纏的重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什麼時候打;二是,怎麼打,先打誰最合適。

劉病已頭都大了。大家意見不統一,這仗怎麼打呀。於是乎,他隻好召開會議討論。很快的,討論結果就出來了。中央的意見一致認為:先打罕部落,再打先零部落。而且馬上就打,不能再拖了。

接著,劉病已著手部署。任命侍中許延壽為強弩將軍,酒泉郡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下了詔書後,劉病已又給趙充國去了一封書。在書裏,劉病已一改客氣語氣,用詞嚴厲地責備趙充國。

劉病已是這樣罵趙充國的:

你這個後將軍率萬餘騎兵,萬裏奔波,卻按兵不動,偏要等到冬天才動手。難道你不知道,到時敵人糧草充足,漢軍不能承受冰凍嗎?你就知道拖泥帶水,卻不知道花國家的錢心疼。這樣,我已經命令辛武賢動身了,你必須配合好他攻擊罕部落,不得有任何借口!

這下子,劉病已真的是要撕破臉了!

劉病已這人,有一特點,一般不開口罵人。如果他對你破口大罵,那可能就是非罵不可了。對於趙充國說,一定要等到秋冬才動手,這事辛武賢百思不得其解,劉病已也是摸不著頭腦。想來想去,隻有一個可以解釋的理由:趙充國老了,人一老就容易趨向保守啊。在戰場上,保守等於怕死,怕死還打個球仗啊,回家養老算了。

劉病已這一罵,換成是張安世,早閉上嘴回家蓋被子哆嗦了。然而,趙充國不是張安世,反正他今年已經七十六歲了,該得到的也得到了,早活夠本了。既然劉病已要撕破臉,那他就拿那張老臉陪著你撕,看誰撕得可怕。

趙充國決定抗爭。

他再次給劉病已上奏書,將他的真正意圖重新解釋一遍。他的抗辯辭很長,總結起來,大約如下:

在造反這件事上,是先零部落牽的頭,罕部落較為規矩。所以,我才把罕部落酋長靡當兒的弟弟雕庫釋放,讓他回部落宣傳漢朝政策,以起到瓦解羌民聯盟的作用。如果拿罕部落開刀,正中先零部落下懷,結果是他們聯盟越來越團結,隊伍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會導致一舉兩傷,這樣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