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煉獄 (2)(1 / 2)

漢軍攻打車師前國首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市),斬獲頗多,殺近四千人,俘虜三千人。車師後王頂不住,再次投降,北匈奴也撐不住,逃之夭夭了。然而,當漢軍進入交河城後,發現關寵已經戰死了。

既然如此,接下來的問題就簡單多了。大夥收拾,趕緊去救耿恭。但是這時,謁者王蒙等人卻說,他們不準備救耿恭了,就此撤軍回家。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事不怪他們,因為要去拯救耿恭,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前麵說過,車師前國與車師後國兩地距離五百裏。距離不是問題,問題就在於兩地之間橫亙著該死的天山。天山海拔五千米,終年積雪。很不幸的是,他們現在正處在公元76年一月的冬天。

如果他們要救耿恭,就要翻過天山。大部隊翻過天山,一路上要凍死多少人?不知道,他們不敢想。

難道就真的棄耿恭在那遙遠而孤獨的城裏戰死嗎?

曆史永遠記得這一刻,正當漢朝諸將領準備撤軍回家時,有一個聲音震耳欲聾地響了起來:我堅決抗議放棄營救戊校尉!

那吼聲把眾人全都震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左右為難的神情。真是留也不是,走也不是,他們再次抬頭望著高不可攀的天山,那個鬱悶的心呀,窮盡所有語言都無法表述。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是我在山這頭,君在山那頭,我明明看見天山就在眼前,卻怎麼也不敢翻過去。不敢翻也就罷了,竟然還有人在現場抗議了。

漢軍將領都在猶豫著,彷徨著,徘徊著。終於,他們經過商議,提出了一條可以讓自己下台階的方案。他們這樣對朝他吼的那個人說,如果你想救耿恭,我們就撥兩千兵給你。

朝漢軍將領吼的人名喚範羌,是耿恭的部屬。說來也是湊巧,耿恭派範羌到敦煌郡接運官兵冬裝,恰好遇上出境救人的部隊,於是他就跟著他們一起來了。沒想到他們救不成關寵,準備連耿恭也不救了,情急之下,就朝他們憤怒地吼了起來。

曆史不應該遺忘小人物,小人物也能幹出大事業。範羌決定率領兩千兵翻過天山去救人。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此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地上的積雪足有丈餘。但是,範羌竟然克服重重困難,翻過了天山,及時趕到了疏勒城。

耿恭此時還活著,城中還有二十六人。一個深夜裏,他們都聽到了城外的人聲嘶叫,以為敵人又來襲了,全都爬起來準備戰鬥。這在這時,耿恭聽到了遙遠的城外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我範羌也,祖國派我們迎接校尉您來了!

這是夢嗎?不會是夢吧。耿恭再次屏氣細聽,城外又傳來了喊聲。他聽出來了,沒錯,這是範羌的聲音。老天啊,你終於開眼了。

耿恭開城,眾人仿佛逃出鬼城般向城外撲去。二十六人死難士兵與漢軍兄弟緊緊摟在一起,齊聲痛哭。這是世界上最悲壯淒厲的聲音,它穿透了冰山雪地,溫暖了大地上所有的生命。

第二天,天一放亮,耿恭和範羌即率軍向南撤軍。這時,北匈奴聞風而來,追打耿恭。耿恭無心戀戰,且戰且退,終於回到了玉門關。耿恭數人頭,跟隨他的那二十六個兄弟死了一半,隻剩下十三人。活著的一半,都瘦得隻剩下了皮包骨,仿若枯人。

耿恭等十三人在玉門關洗了個熱水澡,換上新衣服,返回洛陽城。死的不能白死,活的也不能白活。接著,有人給劉炟打報告,建議給耿恭賜官加爵。

替耿恭說話的有兩個人。一個是中郎將鄭眾,一個是跟第五倫扯皮救人成功的鮑司徒。鄭眾評價耿恭摘抄如下: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勵將帥。

鮑司徒也接著唱道:耿恭節義超過蘇武,重獎他是應該的。

耿恭七月守城拒北匈奴,回到玉門關是第二年的三月,整整半年多。半年煉獄,驚天地,泣鬼神,難道不可以與蘇武比肩齊名嗎?

報告打上去後,劉炟同意提拔,拜耿恭為騎都尉。跟隨耿恭作戰活著的十三人也通通封官。

從此,耿恭終於在江湖上有了自己的傳說——西漢有蘇武,東漢有耿恭。他們創造的生命奇跡,在曆史的黃紙上,在世世代代的傳說中,在遙遠的天山下,都將永世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