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攻城戰 (1)(2 / 2)

這廝名喚徐幹,他告訴劉炟,他與班超擁有一樣的夢想,即渴望建功立業於西域。今天難得有出使機會,願率團前往西域,充當班超副手。

人不怎麼出名,話卻說得很漂亮。劉炟聽得心裏也很舒坦,爽快地答應了。當即任命徐幹為假司馬,給他一千餘人。

劉炟撥的這一千餘士兵,基本由兩種人組成:一類是赦免的勞改犯,一類是渴望冒險的誌願軍。說得明白一點,這是一群不怕死的人。

看著這樣的隊伍,說是考察隊,鬼都不信。誰見過這樣的考察隊——都是玩命的人,連使者都是臨時封的。

事實上,劉炟這支隊伍掛的是考察名義,實則是派出去搶地盤的。可隻一千餘人的工程隊,就想去西域拉大項目,人數是不是太少了呢?

其實,這事也不能怪劉炟摳門。

他精打細算,自然有精打細算的道理。班超都說了,西域現在的問題就是一個龜茲國的問題。如果就項目級別來看,龜茲國也就一個中型項目。劉炟相信,他派出的這支工程隊,再加上班超在西域拉的讚助商,拿下龜茲應該問題不大。

以上道理,從理論上講是成立的。但必須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班超奏書陳述的必然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班超說的不算,眼見為實,徐幹說了才算。

然而,當徐幹到達西域後發現,班超給劉炟吹的一半是事實,一半卻不是事實。

事實的一半是,西域確實有很多國家被班超唬住了,願意臣服漢朝。另一半非事實就是,西域諸國說臣服漢朝,其實都是嘴巴說說,個個心懷鬼胎,心裏想什麼沒人知道。

要知道,長期惡劣的生存條件,讓西域諸國王都學會了牆頭草精神,誰厲害就倒向誰。在他們看來,漢朝靠不靠譜,不能由班超說了算。所以班超派人去遊說時,也就隻能口頭承諾。他們最想看的就是漢朝下一步有沒有實際行動,出兵攻打龜茲這類不聽話的流氓國家。

他們都等呀等,等了半天也沒看到漢朝中央有所舉動。於是,有人按捺不住,跳起來造反了。

最先沉不住氣的,是莎車國王。他認為,等了這麼久,都沒看到漢朝軍隊到來,說明漢朝不可能再派軍隊來西域保護他們這種太需要保護的國家了。

既然漢朝不來了,就隻有趁早找個可靠的來保護自己。於是乎,他就向龜茲國投降了。接著,班超蹲點的國家疏勒國都尉也沉不住氣了,起兵造反,響應龜茲國。

事實證明,出來混,還是淡定點好。稍微不淡定了,吃虧就在眼前呢。疏勒國都尉做夢都沒想到,他才跟班超翻臉,漢朝神兵就從天而降,落在了他麵前。

那時候沒有飛機,人又不能長翅膀,說漢軍為神兵,那是有點過了。隻能說,造反的這個都尉運氣太差了。他早不反,晚不反,偏偏是徐幹恰好趕到疏勒國的時候反了。

徐幹這支隊伍挺不容易的。他們好不容易抵達目的地,竟然連口水都來不及喝,就被班超拉去殺人了。這一戰大家都很玩命,漢朝一千餘人,加上班超那數十個兄弟,一起斬殺疏勒國都尉一千餘人。

接著,班超準備乘勝出擊,直接殺入龜茲國去。擒賊先擒王,解決了龜茲,剩下的問題都是毛毛雨了。

當然,要想將龜茲打趴打怕,僅徐幹帶來這一千人是很不靠譜的。要想成功拿下龜茲國,必須有一個可靠並且實力強大的讚助商參與。班超認為,按這個標準找人的話,烏孫國最為合適了。

但是,要請烏孫國出兵,僅靠班超那張鐵嘴是說不動的。這還得請一個人出來說話。

這個人當然就是漢朝皇帝劉炟。

班超給劉炟去了一封奏書,這樣講道:自漢武大帝把公主嫁給烏孫國以來,他們對漢朝都很客氣。如今,烏孫國擁有控弦之士十萬,實力很強。為了讓烏孫國死心塌地替我們出兵,您應該派人去跟烏孫國打個招呼,談判合作,這樣我們拿下龜茲就穩當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