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鬥牛之比較
中國式鬥牛中國式鬥牛之起源
中國式鬥牛具有悠久的曆史。關於其起源,有傳說古時人們為了慶祝獲得豐收,將象征豐收的牛作為求神、酬神的祭品。在祭祀活動中為了討神喜歡,人與牛、牛與牛之間往往要表演各種各樣的動作,這種討神喜歡而表演的動作便是鬥牛活動的起源。也有人認為,中國的鬥牛起源於李冰鬥蛟的傳說:“李冰為蜀郡守,有蛟歲暴,漂墊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為牛形,江神龍躍,冰不勝。及出,選卒之勇者數百,持強弓大箭,約曰:‘吾前者為牛,今江神必亦為牛矣,我以太白練自束以辨,汝當殺其無記者。’逐吼呼而入,須臾雷風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鬥於上。公練甚長白,武士乃齊射其神,遂斃。從此,蜀人不複為水所漓。……故春冬設有鬥牛之戲。”之外,還有認為鬥牛起源於農耕之餘,在放牛活動過程中,人們模仿牛與牛之間打架,而產生的人與牛之間的嬉戲,這就是中國式鬥牛的起源。
關於中國式鬥牛的起源,目前雖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但可以肯定,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中國式鬥牛,隻有到人類智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人們意識到其具有一定的娛樂或健身作用,人們有一定的空餘時間去參與或觀賞時,才有可能使這項體育娛樂活動產生出來。
中國式鬥牛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習俗、宗教活動、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等來自社會和自然的諸種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它的產生也必然要經曆一個漫長的曆史時期。早在“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的上古時期,“人民少而禽獸眾”。在那樣的環境裏,野獸成群出沒,人類在和大自然鬥爭中與各種野生動物打交道的機率十分頻繁,人們為了生存勢必要和野獸進行搏鬥。在中國雲南滄源岩畫中,就畫有一些先民與獸正在追逐相鬥的情景。這種源於求生的人與野獸之間的搏鬥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種社會文化現象的影響下,當人們意識到體育、娛樂活動有其自身的必要性時,也就逐漸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作為體育、娛樂的鬥獸活動。如鬥虎、鬥蛇、鬥雞等等。《尚書·舜典》與《益稷》中就記載了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紀時,帝堯手下的一位名叫“夔”的掌管音樂的官,能奏起石製的樂器,指揮“百獸舞”。《戰國策·齊策一》在描寫齊國都城的繁華景象時載:“臨淄之中七萬戶,……其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者。臨淄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鬥牛活動就同各種鬥獸活動的產生和發展一樣,伴隨著各種體育、娛樂活動而得到其自身的產生與發展。
從出土的文物來看,戰國時期已出現了人與牛鬥的活動,現存的戰國銅壺紋飾中還刻畫了一些單人或雙人持刀鬥牛的圖案。戰國之後,人與牛鬥的中國式鬥牛風氣經久不衰。在出土文物和文獻記載中也屢見不鮮。如,漢朝南陽畫像石中有不少有關鬥牛的畫像;〔唐〕高彥林《唐闕史》卷下、〔唐〕張《朝野僉載》卷四、〔宋〕吳自牧《夢粱錄》等各代文獻中均有鬥牛的記載。
古今中國式鬥牛之形式
關於中國式鬥牛的形式,從中國出土文物提供的線索看,戰國時期的鬥牛主要是單人或雙人的手持刀與牛進行較量。漢代,一方麵繼承了戰國時期鬥牛的風俗與習慣,一人鬥一牛,兩人鬥一牛的形式同於戰國時期的鬥牛活動。資料顯示,大力士赤上身,單手將牛的後肢提起,牛兩前肢著地,側首卷尾掙紮,另一力士揚掌握劍於牛前,作逼視狀。另一方麵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造了一人既鬥牛又鬥另外獸和帶假麵具來鬥牛等一些新的方式。譬如,南陽漢代畫像石中的象人舉手跨步,勇鬥一披毛獨角,曲頸疾首猛抵的犀牛;象人赤裸上體,作下蹲狀,力鬥一牛,牛驚恐回視,狂奔而逃;以及一人剛鬥敗一獸後,又迎鬥奮力角抵的怒牛的這種既鬥牛又鬥其它獸的鬥牛活動等。
這種人與牛鬥的中國式鬥牛活動,數千年來雖隨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人民生活方式、生產形式及民族習俗的變化和發展,在活動形式、活動規模等方麵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和發展。但數千年後的今日,在中華大地上流傳著、盛行著的鬥牛活動,仍然是古代鬥牛活動的延續,是在繼承古代鬥牛活動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一項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娛樂活動。目前在所開展的中國式鬥牛的形式,除給牛身披紅戴花,梳妝打扮外,鬥牛者隻穿民族或運動服裝,而不戴假麵具,一人鬥一牛。鬥牛時,鬥牛者先走到牛的前麵,用雙手分別抓住牛的兩角為預備勢,也有的在抓住牛角後用頭頂住牛的天靈蓋等為預備勢,接著鬥牛者做一些假動作和牛玩耍一陣,這主要是激發觀眾的興趣和尋找進攻的機會,然後鬥牛者開始與牛較勁,用勁硬把牛頭向一側擰,再用一手握住牛角,另一手握下頜,繼續向一側擰,直至牛失去重心摔倒在地上;也有的用勁將牛首擰向一側後,再用腳別住牛腿把牛翻倒在地。這種主要依靠鬥牛者的力量和技巧把牛摔倒在地的中國式鬥牛在不少地區也稱其為摜牛。它在中國的甘肅、寧夏、河北、浙江、廣西、雲南等回族、壯族及漢族居住的一些省份較為流行。
中國式鬥牛與西班牙鬥牛之比較
提起西班牙,人們就會聯想到西班牙人的鬥牛,可見鬥牛在西班牙之盛行。那麼,中國式鬥牛與西班牙鬥牛又有何聯係與區別呢?我們就鬥牛的曆史、形式、場地、觀眾以及鬥牛者等問題的異同作簡單比較。
①鬥牛的曆史
西班牙鬥牛,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王朝或古代羅馬。傳說是摩洛人入侵西班牙時,把鬥牛活動帶進安達魯西亞的,然後從安達魯西亞地區推廣到整個西班牙。中世紀主要是貴族參加,十七世紀後逐漸平民化,此後產生了專業鬥牛和鬥牛學校,大小城鎮漸漸出現了鬥牛競技場,鬥牛活動日趨興盛,直至今日成了西班牙的國術,成為西班牙民族的共同愛好,在人民生活中,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為吸引外國遊客的一種方式。中國式鬥牛,可上溯到原始社會,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文物上留有鬥牛的畫麵,漢代鬥牛活動已較盛,當今主要在回、壯等民族居住地區流行,列入少數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