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發揮(2 / 3)

培養質疑能力應注意之點:①不是任何問題都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要避免過於簡單的、學生已知的或脫離學生實際過難的問題,所提問題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具有一定思維力度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②教師不僅要自己提出問題,還要啟發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往往提出問題比解答還難,學生能提出問題不僅是積極思維的表現,也是積極思維的結果。③學生提出問題後,一般不要急於回答,以免造成其思維的惰性和抑製其思維的產生;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點撥,注意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善於分析問題的素質,使課堂上形成一種師生共同探討的氣氛和習慣。④要了解各類學生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學生思考問題時容易出現偏頗或錯誤的規律,這樣教師啟發生疑、鼓勵質疑引導解疑才更有針對性,才能在培養質疑能力的過程中使不同類別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體現,都有所提高。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

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內在保證,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學生主體作用的內在的心理因素。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認識活動,這種活動要經曆一係列複雜心理活動過程。教師注意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認識活動本身的心理活動過程,如記憶、想象、思維活動等因素固然重要,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麵的心理活動過程,即非智力因素,也是影響主體作用發揮的重要方麵。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互相促進。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即使學生有再高的智力因素也難於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曆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的培養。

興趣,是一個人愛好某種事物的穩定趨向,它具有動力作用。學生學習曆史的興趣可以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直接興趣是由所學曆史知識的內容和學習曆史知識的過程本身給學生帶來的樂趣,間接興趣是由學習的結果將給學生帶來樂趣。直接興趣是間接興趣的媒介,離開了直接興趣也就無所謂間接興趣了,教師應著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直接興趣。其途徑有:第一,突出教學的趣味性。通常是將曆史史實故事化,許多曆史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述,不僅可增加趣味性,且還可起到啟迪智慧的作用。第二,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曆史教學的直觀有語言、文字、地圖、圖表、實物、遺址等的直觀和電化教學的直觀,教師應結合教材實際,充分運用這些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廣泛開辟第二課堂。如舉辦曆史講座、曆史專題報告會、曆史故事會、曆史晚會、曆史展覽、曆史牆報,組織課外活動小組,舉行曆史知識競賽、參觀、訪問,等等。以在活動中激發其學習興趣,豐富其學習內容,擴大其曆史視野,陶冶其思想情感。

情感,對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在不同的情感和情緒下學習,效果明顯不同。在輕鬆、愉快、充滿信心的情感和情緒下學習,學生的智力活動能順利進行,並顯著地提高學習效率。反之,當學生處於緊張、憂慮、沮喪狀態時,則會抑製智力活動,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曆史教學中,首先要形成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師生感情融洽愉悅。實踐證明,學生喜歡那些和藹可親、尊重學生、耐心指導、誨人不倦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實現師生雙方始終保持知識流和感情流的暢通,並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想引入學習曆史的意境。其次,要隨時注意學生麵部表情的變化,及時反饋學生情感。學生麵部表情是對教師講課效果最好的檢測。當他們對教師的講授感到滿意時,會報以微微的頷首和善意的微笑,反之則表現出木然或不耐煩的神情。第三,充分利用教材中易於激發學生情感的史料。教材中不少曆史人物和事件的敘述十分生動,加之編著者的精心編排,並輔以各種插圖,更使這些史實具體形象,易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應仔細體會、善於挖掘,並在教學中努力加以體現。

意誌,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動,並與克服困難相聯係的心理過程,它是意識的能動表現。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曆史的堅強意誌,可從兩方麵入手:第一,結合教材的有關內容進行。如講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曆時27年方撰寫成舉世矚目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其間克服了無數的艱難困苦。為去武當山采藥,他取道襄河北上,一路上經過無數險灘,忍著饑餓和病痛,才終於到達目的地。他整天在危岩曲阪間活動,晚間就在野居道士的木房子裏借宿。這種木房子大多沿山壁搭起,上麵用幾根鐵鏈子吊著,大風吹來搖搖欲墜,遠處還不時傳來猿嘯狼嚎。聽了這些感人的事跡,學生無疑會受到熏陶、啟發和教育。第二,創設一定的困難情境。麵對困難而不畏困難、戰勝困難,才能鍛煉意誌。教師在作業中有意識地布置一定比例難度較大的習題,對於培養學生意誌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很有好處。此外除給予必要的指點外,更多的應引導他們刻苦鑽研、戰勝挫折,鼓勵他們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培養非智力因素應注意之點:①在培養學生興趣時,切忌將庸俗、低級的內容帶進課堂,亦應舍棄飯後茶餘之談,不能為興趣而興趣,一定要重視曆史知識的科學性、思想性和教學的嚴肅性。②教師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感情。教學中要注意經常親切地環視學生,所提問題即使學生不會回答,也應用親切的語氣、期待的眼神、及時鼓勵等方法啟迪他們的思維。切不可顯露陰沉的臉色,進行粗暴的斥責,或急燥缺乏耐心,那樣隻能使學生感到緊張、沮喪和疲勞,使思維進入抑製狀態。③在培養學生學習曆史的意誌力中,教師要以自己良好的意誌品質去感染他們。要堅持不懈地了解各類學生學習曆史的動機和態度,對學生提出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並不斷予以督促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