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寫作材料三法
一、觀察——“我手寫我看”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的知覺活動。如果充分利用自己的視、聽、嗅、味覺等多種感官進行仔細觀察,獲取認識,從而積累寫作材料。如寫《美麗的校園》不妨有目的地到校園裏去看一看校園裏的各種景致,走一走熟悉親切的石板小路,逛一逛嬉戲玩耍的大操場,摸一摸樹木的樹杆、樹葉,參與校園裏的各種遊戲,再把親眼目睹的東西按一定的條理寫下來。有了觀察這根拐仗,就能走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來。
二、想象——“我手寫我想”
兒童的想像比較豐富奇特,奇思妙想經常湧現。如學了《窮人》這課,結尾寫道:桑娜拉開帳子……西蒙的兩個孩子怎樣?善良的漁夫怎樣做?以後又是怎樣?這些作者都沒有寫,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間。我們可以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像,“拉開帳子以後”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的情景;再如“大樹鳥窩風”這三種看似不相幹的東西,把它貫穿到一起,確立一個美妙的主題,進行創造性想像。
三、實踐——“我手寫我做”
兒童有好玩好動的天性,常常會開展各種有趣的課外活動。這種活動也會成為寫作材料。如寫事、寫活動,就可親自去參與。找幾個夥伴來個老鷹捉小雞、踢場足球賽、來個智力急轉彎等。通過親身實踐,擴展自己的生活空間。走進夥伴,接觸自然,深入社會,讓沸騰的生活映入腦海。寫的東西就會具體生動,有真情實感。
總之,隻要善於細致觀察,充分展開想像,積極參與實踐,積累寫作材料,就會真正體會“生活——作文的源泉”,從而打下紮實的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