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來小荷生奇巧,摘得紅杏添秀色(1 / 3)

采來小荷生奇巧,摘得紅杏添秀色

流行歌曲在校園裏似乎永遠流行。前天是《真心英雄》,昨天是《心太軟》,今天是《赤裸裸》。那平易的曲調旋律、個性化的抒情唱詞,加上偶像崇拜的浪漫衝動,總是蒸發成心中永遠的感動,彌漫在校園裏,溫柔地穿透花季雨季中少男少女的心。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已經成為當今中學生生活與寫作中應該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種財富、一個優勢。

流行歌曲往往能夠誘導寫作情感。“聞歌而情動,情動而辭發。”因聽歌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成為寫作的契機。你寫作時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正苦思冥想呢,不知怎的流行歌曲那熟悉的的旋律和歌詞冒了出來,你一下子就找到了那遙遠的記憶,“給你此時紛亂的感情體驗一個定型,給你痛苦而又枯澀的構思一種啟發,給你茫然不定的選擇一些靈感的潤色,使你筆下的文字親切而又有流動感。”(曹勇軍語)回頭一讀,“哇,味道好極了!”雖是偶然的成功,卻給你增添了一份寫作的執著。記得有一年《作文成功之路》載,該年度全國中學生作文比賽一等獎作品《失落的草帽》,抒發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的追憶,就是因流行歌曲《草帽歌》的激發;另一獲獎作品《媽媽,你在哪裏》,寫對媽媽的渴望,是因為作者聽到一位小同學唱起《世上隻有媽媽好》而無法控製自己的感情,從而動筆一氣嗬成。

在越來越講究素質教育、創新意識、作文個性化、作文生活化的今天,善於發現、捕捉流行歌曲中的閃光點,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那麼,流行歌曲對我們的寫作究竟能有哪些幫助呢?

一、體驗細節的妙處。

辛曉琪的那首《味道》裏唱道:“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指尖淡淡的煙草味道,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你看,戀人間的想念是多麼難以表達的體驗,但這幾句歌詞卻寫得很簡單,想念是什麼?想念就是男友那臉憨憨的微笑,就是那件瀟灑的外套,就是那特有的煙草與襪子的味道。別小看了這幾個細節,你信不信,它的表現力勝過類似於“愛你愛得我心痛,愛你愛得我發瘋”之類的嘶喊與嚎叫!

適合中小學生的流行歌裏同樣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說《同桌的你》吧。那裏麵不是有很多喚起你美好回憶的生活細節麼?什麼“向我借半塊橡片”,什麼“誰把你的長發盤起”,什麼“我給你寫的信”,因為這些細節,唱著唱著,你就想起了自己的過去的同桌是不是?這就是細節的感染力。

我發現現在許多學生作文,習慣於說大道理,像表決心似的,一聽就是“學生腔”,不是地道的“孩子話”。其實呀,細節的魅力就在於以少勝多。孩子眼裏的細節與成人不同,它最能體現孩子的童真童趣。所以,如果你想表達一種意思,腦袋最好多轉幾下,看看有沒有好的生活細節可以寫到文章裏,或者說你那些長長的敘述和說明是不是可以換成幾個生動的細節?你應該知道,你想要讓你的文章打動讀者靠的不是口號和“理論”,而往往是幾處“漫不經心”的細節描寫。如果你一時還做不到,那麼,平常唱歌或聽歌的時候,碰到類似於我上麵講的例子時,再琢磨琢磨吧。

二、體味“體驗”的味道

在作文考試的要求中,明確了“感情真摯,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有個性特征。”換句說就是要能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獨特體驗。

“體驗”是個時尚的詞語,其實很好理解。體驗體驗,就是先“體”後“驗”。“體”就是要身體力行,“驗”就是心靈感受。體驗與發現不可分,前是因,後是果,體驗越深越細,發現就越多越新。還是拿流行歌曲來說吧。

有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陳紅和蔡國慶合唱了一首一夜走紅的《常回家看看》。你看歌裏寫的回家體驗是多麼細致而溫馨:“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在這樣一個到處都是競爭的社會,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奔忙者。我們成天都在忙工作,忙學習,忙事業,忙各種各樣的應酬,我們對回家的感覺越來越麻木,越來越粗糙,但是,再忙再累,你都逃不出家的引力。《常回家看看》正是以這種合家團聚的快樂體驗喚起了千萬人的情感共鳴!體驗了這份實實在在的快樂,對回家的含義也就有了新的發現:“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這首歌裏沒有一個“我”,但我們一聽起來就像在說“我”,特別是那些外出打工的人,或是那些在鄉下成長而在城裏工作的人,在某個月光很好的夜晚,在某個淒清的客棧,在某條顛簸的車船上,也許,他們的淚水就會在這樣的歌聲中悄悄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