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章要與別人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你筆下所寫的是不是你用心體驗到的。譬如童年,你不要一提筆就是什麼童年多麼快樂,最好先想想自己曾經真真切切經曆過的、體驗過的人與事。像羅大佑所唱的《童年》就很有味道,他寫童年的貪玩,就是“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隻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該念的書沒有念”。他寫童年的好奇就是“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山裏有沒有住著神仙”。你我仿佛都曾有過這種類似的體驗,唱這樣的歌便感覺特親切,特過癮。
體驗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你每天都是這樣那樣的生活,見過那麼多人,經過那麼多事,有過那麼的快樂與煩惱,能說自己沒有生活體驗麼?把這些體驗表達出來就是一篇文章,但不一定就是好文章,好文章裏的體驗總與屬於“我”自己的獨到發現相伴相隨的。記住,你想要讓你的文章感動別人,你就得先拿你的“體驗”來感動自己。
三、感悟語言的經典
經典的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俯拾皆是,中學生喜歡聽唱流行歌曲,其實許多流行歌曲就是從經典的古代詩詞中脫胎而來的。
一些流行歌曲就直接用唐詩宋詞的標題來做歌名,如劉海波的《人麵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A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等等。瓊瑤和馮小泉等人的詞作中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來營造氛圍,表達情懷。而陳小奇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白雲深處》和《巴山夜雨》),歌名也是從古人處借來的,“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卷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白雲深處》)及“推不開的西窗,漲不滿的秋池,剪不斷的卻是深秋的柔情萬縷”(《巴山夜雨》)這些優美的歌詞不都深得古典詩詞名句的三昧嗎?陳小奇借此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而通俗的流行歌曲也借助古典詩詞(包括其中的名句)多了許多雅意。
寫歌填詞尚且要借助經典的古代詩詞,作文為何不直接借用這些名句和我們耳熟能詳的流行歌詞呢?我們中學生完全可以大大方方讓這些名句(包括流行歌詞)在自己的談吐和寫作中熠熠閃光。伴隨著開放性命題方式的出現,高考作文在評分方麵不是也作了相應的改革:作文分數由“基礎等級”分和“發展等級”分合成。在“發展等級”中,有一項為“有文采”,要求:“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的手法,文句有意蘊。”熟練靈活運用名句(包括流行歌曲歌詞)對獲得發展等級分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你隻需看看近幾年的高考優秀作文,有幾篇沒有名句的引用?
四、采擷繽紛的歌詞
1.點作傳神的“善睞明眸”
著名散文家秦牧在《車窗文學欣賞》中寫道:“……一個好題目,常常對作品有畫龍點睛之妙,激發人們閱讀的興趣。”俗話說:“花香蜂自來,題好一半文。”然而參加高考作文閱卷的老師,常常遇到許多考生隨便擬題,甚至不擬標題的情況。特別是近幾年,話題作文是成了高考的一種時尚,“題目自擬”則成了高考作文的一道風景線,於是不少考生不假思索拿“話題”當“標題”,以為肯定沒錯,且不會偏題離題,其實大錯特錯。一方麵,“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文心靈的窗戶,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也是傳遞作品主題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麵,高考作文是一種特殊作文,隻容極短時間的檢閱,因此首先“出示”一個新穎別致醒目而獨具魅力的標題顯得尤為重要,何永康老師所說的“多來些二鍋頭,少來點碧羅春”,就是這個道理,它能快速攫住讀者(閱卷者)的注意力,讓人“一見鍾情”,為你的作文獲取高分打下基礎。高考作文標題的擬定也是發揮考生才情的小小舞台,切切不可小覷。眾多優秀考場作文,大多高懸起一盞盞奇麗耀眼的題目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