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語言生動技法例談
初中作文要求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把觀察和思考的內容述諸於文字。於是便有了"學會記實"和"善於寫虛"的作文要求(詳見九年義務教材初中語文第二冊的"寫作與口語交際")。記實就是要求把看到的和聽到的"現實生活"和"客觀事物"真實而準確的表達出來,這對於培養學生準確的觀察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虛就是為了表達感情的需要,把觀察到的生活和事物通過感情加工使之以主觀意識的形態表現出來,即主觀感受。這需要觀察者善於通過聯想和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融進去,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有助於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深刻的悟性和嚴密的思維。事實上,作用於學生大腦的實虛往往在一刹那之間就完成了,他在觀察的時候就已經不自覺的加進了自己的觀感,完成了由實到虛的心理轉化過程,即已經做到了"虛"、"實"相生。可學生的語言又為什麼不生動呢?筆者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的導向性將直接關涉到學生語言的生動與否。如何正確的導引學生的語言思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麵入手。
運用修辭,融進感情
例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隻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隻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摘自《紫藤蘿瀑布》)
比較句:這片紫藤蘿開得很茂盛很長,不知從哪兒長出也不知長到那兒結束。每一朵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顯然,比較句是作者觀察到的現實中的事物,是一種客觀的敘述;而例句卻融進了作者的想象和聯想,並通過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融進了作者的那種感慨和讚美的思想感情。如比喻:"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紫色的大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如擬人:"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正是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茂盛"和"格外醒目"具體化了、生動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融會在其中了。
又例: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處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摘自《絕唱》)
把本來無形無色的必須通過聽覺來獲取的聲音,卻寫成了有形有色的可以通過視覺來獲取的可見物--東洋煙火,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具體的事物,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藝術一下子變得可觸可感了。
這種通過修辭手段來具體描繪作者的觀感和思想的寫法,我們稱之為"修辭法"
揣摩聯想,表露感情
例句:"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壞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摘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