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話題作文的放與收(1 / 1)

淺談話題作文的放與收

話題作文是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的新走向,它采用開放式命題,其基本形式是用一段揭示語啟發思考、激發想象、限製範圍。實踐證明,這是曆年高考作文命題形式中最先進最有效的一種形式,能較充分的挖掘考生認識人生、分析社會的思維廣度與深度,有利於高考選拔人才這一目的的實施。但這種命題形式又過於靈活,考生把握起來有較大難度,我認為隻有抓住其本質特征才能作到在話題作文的領域收放自如,遊刃有餘。就讓我們從它的”三自政策”說開去:

一、立意自定

審題立意是作文之本,立意自定可見話題作文的自由度之大,它直接體現了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可以調動考生積極靈活的思維模式,不是象傳統命題作文那樣呆板而統一。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材料自由表達對有關誠信的看法,可以談誠信的內涵、外延,可以談誠信的時代性、重要性、必要性,可以揭露和批判欺詐的手段、原因、危害等。材料本身內涵的豐富性拓展了考生的思維空間,但再大的空間也有它的邊緣,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立意自定是有一定條件的,那就是準確、全麵、深刻。”誠信”是”誠實、守信”,有不少考生寫了”忠誠”、”信奉”“信服”之類,就有些偏離題意。2003年”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就屬於審題不全麵。所謂”一著不慎,全盤皆輸”,課堂訓練中我的一個學生寫說平凡,卻對親情、友情、愛情大唱讚歌,其思路是認為人間的真情都是平凡的,由此立意可見其偏頗至極。所以無論是考場上還是實際訓練中都要注意話題作文立意自定的放與收。

二、文體自選

自2001年始”文體不限”已改為”文體自選”,兩字之差,要求不同,更直接體現著話題作文放開文體限製的嚐試,也表現著對文體要求更加嚴格,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來談談文體開放度的放與收。以往的命題半命題及材料作文,往往有對+相關的特定文體的嚴格限製,記敘文就是記敘文,議論文就是議論文,寫成其它文體的就不合要求,這就對考生發揮自己的文體優勢加以束縛,而”文體不限”,可謂是大快人心。但是事物的發展是不斷嚴謹起來的,對”文體不限”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對文體不加限定,由考生任選一種文體寫;一種是對文體不加要求,考生寫成什麼樣(包括非驢非馬、四不像)都可以。而後者未免導致散漫無序,為了確保第一種理解,特將”文體不限”改為”文體自選”表明高考話題作文對文體是有要求的,隻不過不限定為某一種,讓考生自由選擇而已。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明確要求,把握文體界限,處理好記敘、議論、抒情、說明、描寫幾種表達方式在各種文體中的地位,千萬不要信馬由韁把作文寫成四不像的文體,要記住作文評分標準”基礎等級”中相應規定了”符合文體”要求的項目,你隻有選擇哪種文體的自由,而沒有不分文體的自由呦!不過也不要因此顯得過於拘束,因為實踐證明故事、寓言、小小說、調查報告、戲劇等多姿多彩的實用文體,已走向高考話題作文領域,且有一發而不可收之勢,學生都可以個個擊破,為我所用,為高考取得作文高分打下堅實基礎。

三、題目自擬

這是相異於以往命題半命題作文的最直接表現。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作文的內容和技巧,也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動讀者(尤其是閱卷教師),考生可以而且應該擬一個貼切、生動、形象、深刻的題目。”題好一半文”,好的題目總是首先吸引讀者的眼睛。如2003年高考作文,有考生擬題為:放下”感情的葉片”,”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豈以親疏辨好惡,莫讓情雲遮慧眼”,從這些題可以看出,作者的立意是明確的,題目也成了”個性”的一方麵。有考生直接運用話題題目作為自己作文的題目,不是不可以,但相對而言,是主動放棄了一次展示自己個性,表現自己語言功底的創新的機會。但也要注意,”個性”和”創新”永遠都不等於”標新立異”,就象流行不等於”奇裝異服”,擬題絕不能脫離話題本身,如2002年”心靈的選擇”,有的考生寫了”雪人”、”硬邦邦的東西”、”我”、”救人”等,都不是很確切,不但不能展示個性,反而會影響作文的分數,莫要為之。擬題之道有很多技巧,平時要強化訓練才行。

總之,高考語文合題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話題作文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傾向於穩定的一種形式,要成功地應對這種形式,取得高考作文的高分,就要不斷研究,探索其外部表現及內在特征,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讓我們都能把握好話題作文的放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