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討論”教學法(3 / 3)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所討論問題的深入程度以及學生主動性發揮的程度,問題討論式教學的組織有三種層次:

1)由教師提出討論題目,並在教師主持下,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或全班性討論。這種較低層次的討論,其內容相對較為簡單,討論中教師的引導和控製作用較強,適用於較低年級或學生具有有關知識和能力的水平較低的情形。

2)由教師擬定討論題目,在全體學生預先(課內或課外)研究題目之後,由教師(或學生)主持討論。這種中等層次的論論,其內容相對較為深入,教師僅在關鍵處進行引導和控製,適用於中、高年級或學生對有關知識和能力具有相當基礎的情形。

3)事先由學生擬出題目,教師提出修正意見,交由全體學生思考後,再由學生主持討論。討論中教師基本上隻作為討論成員之一發表意見。這種較高層次的討論,所涉及的問題可淺可深,主要是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一般適宜在一章或一部分知識學完後進行,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作為課外活動開展。

無論哪種層次的討論,都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重視通過學生的積極思維、實踐和探索去發展他們的開拓精神、創造能力和科學素養。實施時,層次界線不必嚴格區分,由教師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環節三歸納小結

這是強化認識、出成果的環節。歸納小結的內容一般包括理解概念、規律的要點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兩個方麵。可以由主持人(教師或學生)直接做出精辟的結論,也可以由主持人提出小結性問題,由參加討論者做出結論。歸納小結的目的在於加深並強化全體學生的認識,對討論中出現的各種意見加以去粗取精、提煉升華,形成全體學生的共同認識。這對於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小結時,屬於知識性的結論,要既科學,又邏輯嚴謹,要從學生語言過渡到教材上的語言。若教材上沒有有關結論的直接陳述,則最好用學生自己的鮮明生動的語言,但需由教師幫助使之精煉、嚴謹和準確。屬於分析、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結論,要觀點明確、層次清晰、通過俗易懂、易於再現,同時要注意其適用對象、條件和局限性,不可絕對化,以免造成定向思維的消極影響。

環節四聯係、引伸、擴展

實施問題討論式教學所具有的意義遠不止得出正確結論本身。還在於討論所得的知識結構對理解和運用概念規律具有一般意義,可以適用於一大批類似的問題;所得的思路和方法的結論一般可用類比、類推去解決同類知識中不同型的問題或不同類知識的同型問題。因此,為了及時發揮討論成果的作用,有必要聯係討論的內容和思想方法,做適當的引申和擴展。其內容主要是:

1)理解和運用概念規律的鞏固性練習題;

2)訓練學生運用討論所得的思路、方法去解決同類知識的不同型問題和不同類知識的同型問題;

3)以討論中暫時撇開的“次要問題”或“次要矛盾”作為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提出問題。

除第1)、2)項內容中有一部分可規定學生必做外,其它可以由學生自由討論,以適應不同學生實際,做到困材施教。其結論可以在隔一段時間由教師做出,也可組織學生交流研究討論出結果。

在實際教學中,上述四個環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多數情況下它們按上述順序構成教學過程的程序。有時也可以在一個教學過程中反複應用這種程序,使討論層層深入,認識由低級到高級深入發展。

134 中學物理教學改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