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複習教學
物理複習的意義
一般說來,學生掌握知識需要經過領會、鞏固和應用這三個相互聯係、又有區別的環節.其中鞏固這個環節特別重要.所謂鞏固,是通過反複強化,把領會了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之中.知識是否鞏固的標誌在於是否能夠正確而迅速地再認和重現,以至靈活地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所以,鞏固地掌握知識是繼續學習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前提.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就是指“學”需要時時溫習和複習的意思.
遺忘和保持是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忘就是大腦皮層上暫時神經聯係的抑製.遺忘有兩種,即暫時性遺忘和永久性遺忘.暫時性遺忘是由於某種外界強烈刺激的幹擾,引起外抑製,或是由於長時間的強化記憶,大腦皮層上的神經細胞因過度疲勞而引起保護性抑製,從而導致暫時性遺忘,一旦外抑製或保護性抑製消退,記憶便可以恢複.防止暫時性遺忘的基本方法是消除緊張狀態和排除幹擾.例如,教育學生要有充足的睡眠,適當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回憶知識時不要過分緊張,識記知識時避免類似知識的互相幹擾,等等.另一種是在學習知識以後,由於沒有複習,致使大腦皮層上的暫時神經聯係得不到強化,而產生消退性抑製,這就是所謂永久性遺忘,從教學的角度講,防止產生永久性遺忘的基本方法是加強複習.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在認識新事物的時候,遺忘也同時開始.
十九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對記憶與遺忘現象最早進行了研究,用無意義音節作為學習識記的材料,用再次學習所節省的時間或次數為指標,測量了遺忘的進程.根據實驗結果繪製了一條曲線被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圖11-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一條指數型衰減曲線,它表明了遺忘的一般進度規律,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隨後便平穩了.也就是說,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得快,後來逐漸緩慢,相當時間以後,幾乎不再更多地遺忘了.根據這一規律,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複習,而且應及時複習.
複習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鞏固知識,還有積極的前進作用.“溫故而知新”,反映了複習的積極意義.因此,複習不應當是簡單的重複,它實際上也是一個知新的過程.學生平時在每節課中所學的知識往往是片麵的,初學某一概念或規律時,不可能理解得很深刻,很全麵,對於知識間的內在聯係,不可能通過一兩節課的教學就掌握好;同時,學生在理解新知識的過程中,還往往會出現某些錯誤或缺陷.通過複習,可以使學生把零散的、片斷的知識條理化、係統化,並可以適當地拓寬和加深,還可以糾正和彌補學生認識上的錯誤與缺陷,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更全麵、更係統.例如,學生初學“熱量”這一概念時,往往有人理解為“物體所含的熱”.通過把熱量、溫度改變時熱量計算的公式、物態變化中的吸熱與放熱、熱和功等聯係起來複習,就有可能使學生摒棄“含熱”的錯誤觀念,明確熱量是“被傳遞的熱量”,是個過程量.再如,學生分別學習了牛頓定律、動量定理與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定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通過複習,可以使學生明確認識到:這三條規律是動力學的核心,它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三條途徑.通過分析、對比,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係,這對於學生掌握整個力學體係,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然,複習時的提高與拓寬,不能離開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
複習還有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和教育作用.通過概括而係統的複習,可以區分知識的主幹和分支,進一步掌握研究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有助於邏輯記憶.通過教師的示範、指導和啟發,使學生逐步學會自己進行有效複習的方法,從而鍛練和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記憶力,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主動精神.而且,由於揭示了物理知識的內在聯係,將促進學生認識到物質運動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現象與現象間的聯係和製約關係等等,有利於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總之,複習對於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麵,都能起重要的作用.
88 中學物理教學理論彙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