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課程和物理課程(2)(2 / 3)

但也有一個問題,如果學生想解決的問題超過了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甚至老師都可能幫不上忙,怎麼辦?這看來是這一課程的一個弱點。但顯然,這種課程的優點在於:

A.它可以幫助學校引入技術課程而不必過多地考慮時間、設備、師資培訓等問題,因為許多教CDT課程的教師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內容進行教學。

B.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特長和經驗分別教授單元課程。

C.課程的內容需要經常更新、發展,采用單元課程的形式更容易做到這一點。

(2)控製技術課程。

控製技術課程是由“設計技術學校委員會”主持發展起來的一門技術課程,它是一種特殊的單元課程,前麵談到的單元課程就是在此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前麵所談單元課程的主要區別在於,該課程是必修的,並且控製概念的控製設備是技術課程的核心。

這門課程分成兩個階段進行教學,前一階段以下麵的順序教授一些基本的單元,即結構、齒輪、電、電子開關、電子學。當學完這些課程後,學生們就可以停和啟動車輛。教師可以據大綱所規定的必修內容,對教授各單元的順序作一些調整,在學完每個單元之後,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設計”。

在這門課程的後一個階段,學生們有更大的自由去選擇、設計、製作大模型。這些設計和製作是基於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例如,一所學校的學生們學完這門課後,製作了一台自動飲料售機,還有一所學校的學生們製作了一台電話交換機。

有關的調查表明,控製技術課程受到大多數學生和當地工業界、企業界人士的歡迎。

(3)技術意識課程。

這門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產生技術變化的意識,了解技術變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在教授這門課時,通常是由幾所學校的教師共同進行,因此,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的交叉學科觀點。

不同學校教授這門課程的內容有所不同,有些課程的內容為:“汙染”、“技術的未來”或“能源危機”等。學習這門課程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學生們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或文章,看電影或舉行討論會等。這門課程大多是在中學低年級開設,與高年級準備通過的GCSE考試聯係不太緊密,設計和製作也不是這門課程的中心,有些學校開設完這門課程後並不舉行考試。

我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說明這門課與其他技術課程的區別。有一所學校開設的“技術意識”課程中講到了橋梁,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橋梁,收集橋梁的曆史資料,並製造一些簡單的模型。但是,在教授這門課時並不給學生講結構的基本原理,不分析為什麼橋梁具有某些特殊結構,不考慮建造橋梁應選擇什麼材料,也不考慮設計橋梁時應製作模型和試驗。

除了上麵介紹的幾種形式外,還有“電子學”、“應用科學、工程科學和工程設計”、“設計基礎”、“中間學校技術課”等課程形式。皇家督學團對這些課程類型進行考察和分析,他們走訪了90所學校,看到了170門技術課程。

5.英國中學技術課程的發展趨勢

1988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極為重要的教育改革法令,即《1988年教育改革法》,這項法令的核心內容就是在英國的中小學推行“國家課程”。國家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

除宗教教育外,還規定了十門基礎學科,即英語、數學、化學、技術(包括設計)、曆史、地理、音樂、藝術、體育、現代外語(11~16歲學生學習)。其中前三門為核心課程。

製定了5~16歲學生學習的預期目標,這一目標分為10級。

規定了學習計劃,該計劃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但根據各學科的實際情況,從宏觀上做了一些規定。

製定了評價安排,根據10級預期目標,對學生在7歲、11歲、14歲和16歲時,進行考試。

由此看來,國家課程大大加強了技術課程的地位,不僅把它納入了基礎學科,還把它列為“其他基礎學科”的首位,而且,根據教育和科學部及威爾士局擬定的《國家課程:5~16歲,草案》的規定,14~16歲學生學習技術課程的課時將占全部課時的10%,雖然這一規定並沒寫進《1988年教育改革法》之中,但技術課程實際上是按這一規定準備的。

國家課程的“設計和技術工作組”於1988年4月29日成立,其主要任務就是確定“設計和技術”課時的預期目標、學習計劃和相應的工作安排。該工作組於同年11月9日向教育和科學部及威爾士局提交了他們的初步報告。

下麵我們對這一初步報告加以介紹:

為什麼用“設計和技術”命名該課程?

該報告認為,這一名稱強調的是設計與技術之間的內在聯係,並且比獨立地使用“設計”或“技術”包含的範圍要廣泛得多。工藝的內容已包括在其中了。大多數小學和中學已經提供了開設這門課程的經驗,但中學現有的技術科目(即CDT、藝術和設計、家庭經濟、商業學習、信息技術等)通常缺乏有效的聯係,“設計和技術”課程將為全體學生提供足夠廣泛、平衡和適當的學習內容。

預期目標。

目標1:為開展設計和技術活動進行探討和調查。

目標2:提出建議和選擇設計方案。

目標3:為製作一個模型或係統完善設計和計劃。

目標4:製作該模型或係統。

目標5:對設計和技術活動的過程、結果和效果進行評價。

該工作組希望這五個目標能被每個學段的教師所把握。

知識與理解。

開展設計和技術活動所需知識與理解的核心是由四個方麵構成的:

A.進行設計和技術活動所需媒體。

設計者需用到三種不同的媒體:材料、能量和信息,它們都是最基本的。

B.對設計和技術實際的影響。

這包括對使用的工具和儀器、數學和美學原理、商業和經濟實踐的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C.設計和技術產品的特性。

這包括係統、結構和機械的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D.設計和技術活動的應用和效果。

這包括對科學和技術進步之間的關係、對技術進步、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的理解和有關的知識,應從曆史和現實兩個方麵去理解。

技能。

設計和技術課程中的技術大致包括六個方麵:

A.探索和調查。

B.想象和思索。

C.組織和計劃。

D.製作。

E.交流和展示。

F.評價。

學習計劃。

設計和技術課的學習計劃包括前麵談到的知識和理解的核心內容。每一學段的學習計劃與相應的預期目標是一個整體。

在國家課程的“科學工作組”提交的報告中,已對5~11歲學生技術課程的學習計劃做了規定。“設計和技術工作組”提交的報告對第二和第三學段與預期目標4和5的關係做了闡述。因篇幅原因,這裏不再贅述。

⑥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該工作組著重闡述的一個問題,占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該報告共三章),報告認為應該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發展的前景,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意識,在分析了技術的重要性之後,報告強調,在設計和技術課程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原理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信息技術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

該報告沒有給出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預期目標和學習計劃、設計和技術課的十級學習目標、評價的具體內容、方法和安排,所有這些將在最後報告中提出,最後報告的完成日期是1990年4月底。

以上就是“設計和技術工作組”提交的初步報告的基本內容,雖然還不十分具體,但可使我們看到這門課程的發展趨勢。

我們簡要地介紹了英國中學技術課程的曆史、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所有這些,都對整體設計我國的中學課程有借鑒作用,英國中學技術課程的內容、地位,是與英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吻合的,也與該民族的傳統有關。外國的經驗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鑒。相信我國的教育工作者會對英國中學技術課程的發展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美國2061計劃中的技術課程

為了使美國現在的兒童——下個世紀的公民能夠適應2061年哈雷慧星再次臨近地球時,那時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美國促進科學協會在1985年哈雷慧星臨近地球時,組織了數百名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和部分教育工作者,製定了2061教育改革計劃,提出了美國的基礎教育從80年代中期到下個世紀上半葉在科學、數學和技術領域進行教育改革的設想,該教育改革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1985年開始,設計將來的美國學生應該學習的關於在科學、數學和技術方麵的內容。1989年美國促進科學協會出版了《為了全體美國人的科學》(ScienceForAllAmeri-cans),這個文件確立了21世紀美國學生學習的目標。

第二階段,也就是目前正在進行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把學生的學習目標變成實施的可選擇的課程模式和教育設計藍圖。這個教育設計藍圖包括教師培訓、測試、教材和教育政策等方麵內容。隨著課程的改革,這幾方麵的內容也必須作出相應的改革,以使得整個學校教育係統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符合2061教育改革計劃第一階段提出的21世紀美國學生的學習目標。

第三階段,就是在美國全國範圍內實施這個改革計劃。

美國促進科學協會希望2061計劃新的課程模式用於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