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中風?(1 / 1)

什麼是大中風?

為什麼多數小中風患者短暫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後會突然消失?為什麼又有三成患者,終將難免中風命運?為了避免中風發生,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要先了解中風的病因,病機、病性和病位;隻有徹底了解它,才能尋求防治之道。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古今醫家經過長期觀察研究,確定下來的病名。因為發病急劇,變化迅速多端,與大自然中行進迅速、詭異多變的台風、龍卷風等“風邪”的特性、破壞性相似,所以古人援物比類,定名為中風。

現代醫學將中風分為出血性、缺血性兩大類,有的醫家認為短暫性腦缺血(即小中風)也可算是中風,而把中風分為三大類。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破裂,包括腦溢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則是腦血管阻塞,包括腦血栓和腦栓塞。發生率以腦血栓居首,約占所有腦血管意外的一半,其次為腦溢血將近三成,再次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栓塞最少。

傳統醫學則根據臨床症狀,將中風大別為中髒腑和經絡兩類辨證論治。中髒腑相當於腦出血嚴重者,具備中風五大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神識昏蒙。中經絡相當於腦血栓、腦栓塞或腦出血輕者,除了不具神識昏蒙以外,其餘四個主症都有。

中醫和西醫雖然對中風的分類、治法迥然有別,但從治療效果來看,各有特長和優缺點,究竟誰優誰劣,還難論斷。

為什麼會腦溢血?腦溢血即一般人俗稱的腦充血,是指腦內血管病變破裂而引起的較大出血,死亡率和致殘率極高,絕大多數得高血壓病伴發腦內小動脈病變,在血壓驟升時發病,因此常稱之為“高血壓性腦出血”。

本病多見於五十歲以上的高血壓病患者,以男生為多,常在白天進行日常活動和勞動時發病,多有情緒激動、用力過猛、使勁排便、過度疲勞、洗熱水浴、飲酒作樂等導致血壓突然升高的誘因。

由於腦溢血最常見、最主要的病史即為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約占所有導致本病原因的三分之二。當血壓驟升,而已有粥樣硬變的腦動脈不能承受壓力衝擊時,腦血管就會破裂出血。血液進入腦實質內,壓迫腦組織,就會引起劇烈頭痛、頭暈、嘔吐、昏迷、癱瘓、失語、失明、大小便失禁……等症。

嚴重的腦溢血,死亡率高邊九成以上,幸存者也會遺留下種種嚴重的後遺症。尤其是老年人的腦組織本有不同程度的萎縮,腦神經細胞代謝能力也差,所以即使腦出血的範圍同中年人一樣,其神經係統缺失症狀和體徵遠較中年人為重,意識障礙也重,且不易恢複,就此成為植物人者比例不低。因此,研究防治腦溢血之道,不僅是醫學上,也是社會學和心理學上仍待開展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