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治療中風有何特色?
中風一向為傳統醫學內科四大疑難雜證(風、癆、臌、隔,即中風、結核病、肝硬化、食道癌)之首,治療上頗感棘手,尤其對急性期常有心無力、勉強應付。但近三十年來,現代中醫一方麵涉取古醫遺留的成功治驗,一方麵學習現代醫學有關的知識,已在中風的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上取得很大進展。近年來的報導顯示:即使對治療難度較高的出血性中風急性期,如果意識障礙不太嚴重的話,單獨采用中醫藥治療也可以取得很好療效;對意識障礙較嚴重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比單純中醫或西醫療效要好。
例如,應用中醫“通腑化痰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療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急性期,如能辨證準確,效果不亞於西醫治療,而幾年前“天津中醫學院”石學敏教授所創的“醒腦開竅計針法”對中風急性期有極佳療效,通過大宗病例對比,表明此種針法明顯優於傳統的針刺法。
在中風恢複期或後遺期調治方麵,中醫療法除了內服中藥外,配合針灸、推拿、食療、功能鍛練、物理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已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例如,中醫內治法的“活血化瘀法”和“益氣活血法”用之得當,對於促進中風患者神經係統功能的恢複,有肯定療效:比單用西藥或複健治療的效果來得顯著。中藥“補陽還五湯”對證進用,療效驚奇,有的醫家因而稱許為“中風恢複期特效方”。“朱氏頭皮針法”對中風恢複期和後遺期有戲劇性效果的事實,自朱明清二度來台揎揚後,已廣為國人所知,凡此種種均足以說明現代中醫治療各期中風患者,是很有特色和一定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