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人如何估計手腳功能恢複的程度?(1 / 1)

中風病人如何估計手腳功能恢複的程度?

多數病人在發病後兩周左右就能下地活動,當然剛開始時需由旁人挽扶或扶牆、靠物、拄拐、持杖才能站立,逐漸鍛煉到能徒手站立再開始步行訓練。一般來說,輕度偏癱,通過有規律的複健治療,可以完全恢複癱瘓肢體的運動功能和工作能力;中度偏癱,隻要積極地進行適當的複健治療和功能鍛煉,也可以顯著地改善肢體的活動能力,達到生活自理的程度;至於重度癱瘓,功能恢複得比較慢,特別是某些遠端小關節,如手指伸直、拇指外展、腳背伸屈等恢複相當困難,需要患者有足夠的信心、頑強的鬥誌、長期堅持鍛煉,才能見效。

從恢複的情況來看,一般是下肢的運動比上肢恢複要快,近側端大關節的運動比遠端小關節的運動先恢複。對下肢未來能恢複到何種程度,可以下列方式來預測:

中風病人仰臥床上後,先把癱瘓下肢伸直,然後叫病人把下肢離床向上直抬:①如能抬起下肢,懸空地完成屈伸小腿動作,估計將來能恢複到獨立行走。②如能抬起下肢,膽不能懸空作膝關節屈伸者,估計至少能恢複到扶杖行走。③如患肢不能離床直抬,隻能沿著床麵卷曲小腿,並維持此一姿勢;或者雖不能自己屈伸下肢,但能保持膝關節呈屈曲狀態而不向兩側傾倒;估計多能扶杖行走。④如果一年內患肢仍不能達到以上標準,估計恢複行走功能的可能性極小。

至於上肢能恢複到何種程度,可以下麵標準預測:①手始終能向各方運動的,估計能基本恢複正常功能。②中風後一個月內手指能恢複活動的,估計大部分能恢複正常功能。③病後三個月手指才能活動者,可望恢複部分功能。④病後六個月手指還不能動,估計手的功能以後很難恢複。

以上隻是中風偏癱病人上下肢功能恢複程度概略的估計,在臨床實際上,也有個別患者病發後多年,肢體功能仍有大幅進展者。據報導,中藥提取物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用於已有二、三年癱瘓史的病人,肢體功能居然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失語或呆滯症狀也獲改善,令人振奮。此外,朱明清“頭皮針法”、石學敏“醒腦開竅針法”及傳統針法,使久年癱瘓病人重新站立或扶杖行走的報導,也時有所聞。因此,重度癱瘓病人即使在一年內,肢體功能達不到理想要求,也不要喪失信心,仍要有規律地堅持運動鍛煉,為未來接受新的療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