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恭一行六人,吃了點兒東西之後,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傍晚來到了傳說中的觀音禪院。
屈支王城東西各有伽藍一座,也就是寺院,都叫照怙厘寺,以東西方位區分,而東照怙厘寺,就是當地人習慣稱呼的觀音禪院。
屈支國對釋家的信仰相當廣泛,小小的國境內竟然有兩千多寺廟,就可見一斑。
可惜,項恭在看到觀音禪院後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一句……
“我靠!”
項恭也不想在這佛門淨土如此失禮,可這禪院哪裏像禪院了?簡直就是個煌煌大觀園,想紅樓夢裏賈家的大觀園也不過如此吧!
但見那大紅高牆一眼望不到頭,碧青琉璃瓦漢白玉瓦當,隱約約看得出禪院深深廣廈千萬間,浮屠不知凡幾更不知屹立風雨多少年,太特麼土豪了。
玄奘上前敲開山門,有守門寺僧引路,進了禪院,項恭更是震驚的差點兒吞掉舌頭。
亭台無算,廊閣難數,道路曲折蜿蜒,路旁兩行鬆柏鬱鬱青青,隨處可見佛雕,偶爾一片小林也說不盡的蔥蘢。
初入禪院項恭等人並沒有注意,走的進了,才發現小林後金碧輝煌的殿宇,金漆牌匾高懸,上書“觀音道場”四個大字。
殿宇左右,各矗立一尊觀音神像,高逾九十尺,工飾端莊,栩栩如生。
進了殿內,雕梁畫棟,飛龍遊鳳,穹頂上畫的是八百羅漢護法,四壁中刻的是萬千弟子聽經。
大殿正中,初代觀音大士法身高逾十五尺,法相莊嚴,金身外披黃綢錦緞,坐下玉蓮台晶瑩剔透,惠岸行者侍立於右。
法身前紫檀木供案塗成朱紅,供案上各色果品齊備,顆顆水嫩新鮮,供案前二尺方圓蒲團裹著金黃綢緞。
正看的入神,忽然外麵傳來一聲蒼老的笑聲,項恭等人紛紛回過頭去。
“哈嗬嗬,諸位遠道而來,敝禪院蓬蓽生輝啊,東土大唐物華天寶,修士萬千,不知各位何為至此荒蕪地界啊?”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聲音雖然蒼老,可語調中卻天然帶著一股子傲嬌味道,聽得項恭不由微微皺眉。
話音一落,朱門外飄起一角衣袂,來人動作十分勁道,一條腿抬了怕有三息功夫,另一條腿才邁進門來。
但見一雙衲鞋,纖塵不染,上等麻料做鞋麵,針腳細密,連個線頭都見不到,做工之考究,可見一斑。
向上看,灰布僧衣,板板整整,連個褶子都沒有,大紅袈裟,南綢做領,北錦為麵,上嵌珠玉,金絲鑲邊,燭光輕照,甚覺刺眼。
隻可惜……
如此錦繡衣冠,托著的卻是一張滿是褶皺的老臉,老臉微微揚起下巴,臉上帶著世俗的笑容,本就細小的眼睛,更是眯縫成兩個點樣了,整個表情看起來有點兒傲嬌又有點兒諂媚。
諂媚不需解釋,在周邊番邦心目中,無論是短命的大隋,還是年輕的新唐,那都是天朝上國,來自天朝上國的人,自然當奉為上賓。
可惜,無論是這種思想,還是這種穿著,都不是應該出現在一位出家人身上的,而這所觀音禪院的富麗堂皇,也不是佛門淨土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