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恭終於明白了自從進入觀音禪院後,一直讓他渾身不舒服的根由是什麼了,正是這種不和諧。
項恭在這兒想著亂七八糟沒用的東西,扭頭去看,發現其他人也一臉的不舒服。
唯有玄奘,還麵不改色,一點兒異樣都沒有,自顧自在跟老臉敘話。
老臉是這觀音禪院的老院主,法號金池,可惜金池長老說起話來卻一點兒也不矜持。
“貧僧不遠萬裏,隻為前往靈山聖地求取真經,當麵聆聽當代祖師教誨,求教我佛經典奧義,恰巧路過貴寶刹,一來掛單歇馬,二來瞻仰初代觀音大士遺跡,若有打擾之處,請老院主見諒則個。”
所謂的初代大士、初代祖師,其實就涉及到了靈山派的傳承,這一點,來路上玄奘已經介紹過了。
靈山派的最大特色,是信仰的單一,所有門下弟子,無論內門、外門,都信奉釋迦牟尼佛祖。
釋迦牟尼佛祖同時還是一個代代相傳的稱謂,靈山派每一代掌門,都叫釋迦牟尼,為了區分各代,多在後麵加上個後綴,初代、一代、二代,以此類推。
因為這個叫法太過麻煩,故而靈山派中人都稱呼當代掌門人為祖師,而門派外的信徒,則稱之為佛祖。
佛祖下分三大堂口,分別為過去佛堂口,由燃燈祖師掌管,現在佛堂口由如來祖師掌管,未來佛堂口由彌勒祖師掌管。
各自堂口下分若幹分堂,由各位大士掌管,其中以四大分堂最為出名,分別是觀音、文殊、普賢、慈航四大分堂。
而這四大堂口,竟然都是現在佛堂口下屬,如來祖師執掌的分堂,項恭聽到時,心中隱約捕捉到了一絲靈感。
至於分堂以下,各分山門,由金剛羅漢執掌,其中十八羅漢最是聲名顯赫。
這些組織,就構成了靈山派的內門,而外門其實說白了,就是靈山派各堂、分堂、山門為了發掘有潛力的信徒,而設立的各大道場,組織相對鬆散,誰的道場誰來負責。
其他諸如信徒、居士很多連外門都還沒正式加入,如果深究起來,玄奘都還算是外門以外的散士信徒呢!
而這個觀音禪院,正是觀音大士麾下最著名的道場之一,同時也是觀音分堂下屬的山門之一。
在離開鷹愁鎮時,玄奘早就已經確定了這次的目標就是東照怙厘寺,也就是觀音禪院。
然而玄奘心懷恭敬而來,說話動作都彬彬有禮,金池長老卻將項恭等人逐個打量過去,眉頭微皺,一臉褶子立刻變得生硬。
“諸位既然是自天朝上國而來,何以如此落魄?觀音大士道場乃靈山一派最有名的聖地,清淨無垢,各位如此唐突,怕是對觀音大士有些不敬吧!”
金池長老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說出的話也有些冷淡,項恭聽了立刻厭惡至極,可礙於玄奘想在此遊覽,與金池又算份屬同門,於是按下火氣不發。
可是,項恭不生氣,不代表所有人都有這分好脾氣。
“老賊禿,你說什麼?再說一次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