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天色依然陰沉,外麵的北風呼呼地吹。屋內沒有燒火,有些陰冷。
之前討論熱熱鬧鬧地展開,第一個議題結束,呂方將大家的顧慮收集了起來。接下來就是分析為什麼何大牛會溜號,他逃走以後會去哪裏,所有人暢所欲言。
有些人罵何大牛是膽小鬼,當個逃兵。袁熙道:“這就不必了,每個人都有難處,咱們隻討論可能性,不進行人身攻擊。”
其中一個相貌普通的漢子慢吞吞舉手站起來,道:“我知道何伍長為什麼要跑……”
袁熙聽他稱何大牛為“伍長”,知道是何大牛的老部下,一下子來了興趣,問道:“你說說看,他為什麼要走?我當初可是答應大家,就算是不願意留下,也會推薦去一個好地方,他為什麼要一聲不響地走呢?難道還有更好的去處嗎?”
在袁熙的要求下,所有人需要用同誌相稱,就算是他袁熙本人也不例外。所以那漢子道:“報告袁熙……同誌……”他緊張地咽了口唾沫,繼續道:“我是何大牛同誌的老部下,比較了解他。他是晉陽人,家裏有老婆孩子,父母兄弟,還有田地。當年麴義大將軍從西涼回來,途徑他家鄉,救了他全家一命。他是個血性漢子,講義氣,於是就加入了先登營。現在走,估計是回家鄉了。”
袁熙道:“那他為什麼要不告而別,直接跟我說一聲不就行了?之前又為什麼要脫離先登營,跟我們走?”
那漢子道:“入了軍籍,就脫不了了啊。”
“軍籍?”
旁邊呂方解釋道:“當了兵的,都是軍籍,一家子都是軍戶,從此子子孫孫也是軍籍。估計這何大牛是不願意繼續當兵了,又沒有借口脫逃,正好咱們選人,他就跟了上來,然後途中一聲不吭走了。事後,咱們要麼報失蹤,要麼報陣亡,反正他家在並州,也鞭長莫及……”
經過這麼一解釋,袁熙算是恍然大悟。古代將人群嚴格區分等級,分為士農工商兵等,這軍戶承襲,也是從漢末慢慢形成的,到魏晉南北朝就形成了高峰,直到唐宋這才允許除籍。這個何大牛看來還是有地一族,相當於後世的中產階級,家裏有房有地,有妻有子,自然是不願意在軍營久呆了。所以說,幹革命,還得靠無產階級,赤著腳吃不上飯的,才能吃得住苦。他悄悄囑咐一下呂方道:“你回頭調查一下所有人的家裏成分,農民還是佃戶,家裏有多少地,有些什麼家人,平時有些什麼嗜好,都調查清楚,建個檔案……”
他吩咐完,自己歎了口氣,道:“可惜啊,他估計是回不到家鄉了。”
剛剛說話的那漢子馬上緊張起來,問道:“大人為什麼這麼說?”
袁熙道:“不是大人是同誌……這世道,難啊。一路上光是黑山賊和黃巾餘孽,就夠他受的了。他一個人孤身上路,估計是危險了。就算他平安到了家鄉,馬上並州也要打仗了,他又會被抓壯丁,到時候還是要當炮灰。這世道,哪裏能有個安樂窩啊。”
他解釋了一下炮灰的意思,話鋒一轉道:“在百姓軍裏,軍籍是不存在的。我之前也說了,百姓軍,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以後在座諸位身上,都沒有軍籍這一說,隻有軍役,隻要服役結束,就能重新當百姓,你愛種田也好,愛經商也好,退了伍,也能領補貼。更別說子子孫孫了,你兒子孫子愛幹什麼就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