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覺和尚(一)(1 / 3)

念之進了屋內將東西收拾整齊,走進裏屋看見那熟悉的陳設,最顯眼的便是床邊的案台上擺放著一尊兩尺來高黃銅像,銅像有些久遠,身上不少地方已經掉漆,露出裏麵的泥瓷,老人稱呼這尊銅像為前世尊,世尊麵容莊嚴,眼簾低垂,右手自然下伸,五指向下垂,手掌向外,右手仰於下腹前,手掌中端著一口金缽,端坐在蓮台上。

但銅像前並沒有廟中所供奉的瓜果糕餅,同時銅像的上端已經蒙了一層灰塵。銅像的右側燃著兩盞油燈,火苗在油麵上跳躍著,正好照亮了大半個裏屋。

老人走到案台前,將左手的念珠取下放置佛像前,雙手合十卻並未參拜,許久便走到了案台左側的桌邊坐下,取出了朱砂岩,又取過研磨鑿和盤子放置跟前。

老人將燈盞裏麵的燈油倒入少許於研磨盤中,又從抽格中拿出一片甘草葉含入口中。

念之知道朱砂岩有毒,往年爺爺也是照常如此,慶雨節在四月初三,今天是初一,念之看了看外麵漸漸昏暗的天空,沒有月亮但卻已經點綴了不少的星星。

念之看著並不清晰的星星發呆,想起在學堂上看到的古書,那些神仙騰雲駕霧的模樣又出現在自個的腦海裏,想著想著,許久竟想得有些癡了,又喃喃道:

“爺爺,世間到底有沒有仙呢”

老人聽到後,磨砂的手頓了頓,又繼續研磨同時開口道:

“念之,有沒有仙,爺爺不知道,但爺爺給你講一個故事。”念之聽完忙湊到老人跟前,一雙充滿期望的大眼睛死死盯著老人臉上的慈祥的雙眼。

老人從邊上拉過來一張竹椅坐下,念之就頭靠著爺爺的肩膀也挨坐在邊上,老人緩緩開口講述著那個故事。

咱們的村叫裕躍村,出了村口翻過十裏大山就能看見一條大江,撐船過了江翻過土坡,就能看見一座高聳入雲的山,此山有多高,有多闊,爺爺不知道,隻知道後人叫此山為仙外山。

仙外山隸屬泥縣,泥縣又隸屬北平州的北平王府掌管下,而北平州內有一座寺廟叫做明覺雲寺,現在的明覺雲寺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寺中有一個和尚的石像,這個石像成端坐狀,左手成捏指狀,右手則掌心撐天,在雙膝之間有一朵盛開的蓮花。

對於這個石像,北平王親自前來也要在寺前叩拜,就連當今聖上移駕至此都要以禮相待,至於為何如此,這裏頭的故事還要從三百五十年前講起。

三百五十年前的北平州還是處於戰亂之中,正值皇權變革時期。

當時的帝王被逼逃往西南,百姓紛紛向相對偏僻的北方逃亡,而帝王的子嗣和宮中侍女亦是如此,但他們隊伍中凡人居多,哪怕有修法之人也是能力頗微,心力憔悴,加上這月份已經入了十二月,北方的寒冬就連身懷絕技的修煉之人也難以承受,何況是這些平民百姓。

所以逃亡的隊伍移動極其延緩。最終他們尋到了一座叫碧水寺的小寺廟。

當時的反叛者得知,帝王子嗣跟隨平民向仙外山方向逃竄,便下令讓手下人帶領大軍去斬草除根,當時出手的有三位善於用劍的得道的道士。那些子嗣根本不是其對手,待三人帶追兵將碧水寺團團圍住,卻分不清誰是帝王子嗣,誰是黎明百姓,隻得下令全部斬首,以除後患。

就在百姓跪地求饒,看著砍向自己的刀劍哀嚎的時候。

碧水寺中升起一道金色的光芒,將周圍圍攏的官兵盡數推開,化作一道刻著經文的屏障立於半空之中,金光燦燦,照得整片樹林閃閃發光,頓時周圍的雪漸漸化去,那些百姓頓時感覺一股暖流從懸浮的經文中流出,傳遍全身,紛紛跪地就拜,寺內鍾聲響起,渾厚的敲鍾聲,古銅的餘音嫋嫋像是一位古佛在論道。

片刻,隻見碧水寺中走出一個身披土布袈裟的和尚,和尚口中念著佛號,走過眾人身邊,立於大軍之前,皺著眉頭,抬頭看向半空中說,各位道友,可否放過這群無辜的黎明百姓,平一方殺戮,成一片淨土,也是功德無量。追殺者們當然不願意,首先是這是上頭的嚴令,其次又立下了軍令狀,最後殺不殺戮跟他們啥關係都沒有,什麼太平,什麼功德,對於他們不如黃金白銀,法寶丹藥來的歡喜。

此時空中閃現出了三位道人,三個道人各執一柄長劍,齊齊看著和尚,知道不先解決這個和尚,那半空中經文所化的屏障也不會消散,所以也沒有過多的話語,相互對視了一眼皆點了點頭。

三個道士直撲和尚而去,和尚看著這三人直奔自己而來,心中也是一驚,,刹那間也是麵容凝重,對於剛才感受的氣息,和尚知道這三個道士道行不在自己之下,何況周遭還有這麼些無辜百姓,隻得沉住丹田,身形向後急退著,同時合十手掌放下,從衣袖間飛出幾顆如同泥丸大小的種子落入了湖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