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破產者與收藏家(1 / 2)

第十六章 破產者與收藏家

每當看到家中玻璃櫥櫃裏擺放的那把精致的小銅壺,我們就想起赫爾辛基市的舊貨市場和小銅壺的主人孔特卡寧先生--一位普通的擺攤老人。

1993年春天,為完成《經濟參考報》的約稿,我們來到赫爾辛基市最大的室內舊貨市場采訪。這是利用已破產的絲綢廠1600平米的廠房開辦起來的舊貨市場,可容納160個攤位。廠房雖然顯得有些陳舊,但攤位排列十分整齊,過道寬敞幹淨,見不到垃圾和髒物,就連公共衛生間也很清潔。

在一個擺滿家庭用品的攤位前,我們看到各種各樣待出售的物品:水晶吊燈、成套餐具、皮箱皮靴、鍾表古董、服裝鞋帽,健身器材、保健用品、國際象棋、收音機......不過幾乎都是用過的舊物。攤主就是孔特卡寧先生,59歲,一位看上去十分坦率和善的老人。他主動走上前來向我們介紹攤位的商品,一問才知道,孔特卡寧先生過去經營過房地產,現已破產。4年前,他辦起一家小建築承包公司,並籌款蓋房,但由於房價不斷跌落,新蓋好的房子在出售時隻收回成本費用的50%,一下子虧損了190萬芬蘭馬克。因無力償還銀行貸款,他的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銀行將包括孔特卡寧先生本人住房以及別墅在內的全部房地產沒收作為抵押。雪上加霜的是,就在這時妻子又提出和他離婚。眼下隻身一人的孔特卡寧先生傾家蕩產,顯得有些淒涼。他除了從社會福利部門領取有限的失業救濟和生活補貼外,就靠變賣曾經用過多年的家當賺些錢。偶爾,他也去拍賣行買些廉價商品轉手出售。攤上擺的幾隻座鍾就是他在一家鍾表店破產時購進的。他告訴我們:"上周淨賺了650馬克,一般情況下每周能掙500-1000馬克,收入還算過得去。"

當問到目前的生活狀況時,老人笑了笑,用手緊了緊皮帶,幽默地說:"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公司破產後,我的體重已減輕了10公斤。"緊接著,他仿佛是在反過來安慰我們:"沒關係,雖然幾十年的心血一下子付之東流,但並不等於什麼都完了,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老人的遭遇和對未來豁達樂觀的態度使我們既同情又欽佩。

為了安慰老人,我們花了60馬克買下一把他曾經煮過20年咖啡的小銅壺。這是一把做工非常精致的紫銅壺,壺的整體造型優美流暢,壺嘴帶一個小蓋,壺底下還帶一個散熱用的圓盤底座。老人收下錢,用手反複撫摸著擦得鋥亮的小銅壺,露出幾分戀戀不舍之情。看得出,這是他十分珍愛的物品,有些舍不得,但他又希望這把小銅壺有個好的歸宿。最後,孔特卡寧先生安祥地說:"拿去吧,做個永久的紀念。"

孔特卡寧先生擺攤的這個舊貨市場是芬蘭滾球協會經營的。這是一個民間體育運動組織,過去主要從各公司企業獲得讚助,作為訓練經費。90年代初,席卷全歐的經濟蕭條使芬蘭的企業普遍不景氣,因此無力向這些體育組織繼續提供訓練經費,滾球協會不得不另謀生財之道。

負責管理這個舊貨市場的海邁萊寧先生告訴我們,滾球協會以每月2萬馬克的租金從銀行租下已破產的絲綢廠,開辦起這個舊貨市場。任何人隻要每天交付80馬克的攤位費便可擺攤售貨,每周六、日和周一開業,所得收入不需要納稅。眼下所有的攤位均已售出,不少人還在排隊等候預定攤位。攤主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其中有些人是有正式工作的,業餘時間在這裏擺攤,有些人以此謀生。攤主的收入情況差別也很大,有的人一個周末能賺5000-6000馬克,有的人隻掙100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