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地理物境 第六章 深窟探險記
法國大探險家諾爾貝爾·卡斯德雷,生長在法國和西班牙交界的比利牛斯大山裏。山上岩洞特別多,他5歲時就隨父母手拿火炬遊逛山洞。少年時代,他讀到一本探險山洞的小冊子,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碰巧書中寫的這個地下暗河的山洞,離他家不到3000米。他欣喜若狂,立即準備了蠟燭和火柴,跳上自行車,一個人大膽地潛入山洞探險,成年後他對考古、地質、水文和生物學都特別感興趣,也更熱衷於鑽進地下岩洞探險獵奇。他一生中探過的岩洞有500處之多。
1932年,比利牛斯水電公司需要尋找一處從水庫滲漏的地下水源,卡斯德雷承擔了這一工作。
在西加萊爾盆地的石灰岩山坡上,他先找到這處地下水的下端出口。但泉水是從滿堆著亂石的泉眼溢出來的,根本無隙可入。這時他又發現山坡峭壁上還有個黑洞,於是奮力爬進去。越往前越窄,地下都是碎石,一點動靜也沒有。他抱著希望決定點起蠟燭再往前進。忽然間,遠處隱約傳來水聲。真是幸運,這也許就是要找的水道了。他順著斜坡跌跌撞撞地跑下去,水聲更大也更清楚了,不一會兒就看見水在砂礫上奔騰,跟著又被下麵的石隙吸下去。這時他進洞已有100多米,比洞口低12~13米。
他沿著溪流的滑坡往上爬,走完一道深溝後,忽然又被前麵空闊無邊的巨大窟室嚇壞了,燭光搖晃不定,隻能照見地下的一丁點地方,周圍都是一片漆黑。他拾起石塊用力向高處和遠處拋擲,都沒有碰到上頂和洞壁。越往前走越感到害怕。他極力睜大眼睛往四下裏張望,總算看見了所要找的那條水道。這時他不再擔心迷路,毫不遲疑地涉著冷水走了約摸1000米,洞頂漸漸低矮,最後低到水麵,成了水洞。遇到這樣的水洞,他通常都會潛泳過去。但這裏水底充滿了砂子,根本就爬不進。他隻好退出,在退回20米左右的地方,又看見走道上麵有一條狹窄的隧道和岩洞相連。他真沒想到,為了尋找水庫滲漏的地下水源,竟發現了這個神秘的洞窟。可這時他實在太疲乏了,決定明天再來。
第二天,水電公司的工程師加達拉聽說發現了新的洞窟,帶著3個青年和一盞明亮的電石燈,跟著卡斯德雷進了洞。
他們魚貫地鑽進那條狹窄的隧道。有一段"瓶頸"越來越緊,最後變成一個"貓洞",他們必須慢慢弓腰擠過去。當後麵的人還在"瓶頸"中硬擠的時候,忽然聽到帶頭擠進去的加達拉大叫一聲:"白海喲!"大家跟進來一看,眼前豁然開闊,腳底下"長"出一大片雪白燦爛的鈣質石筍,兩旁和對麵的洞壁也掛滿了雪白的石鍾乳和無數亮潤晶瑩的碎粒。這是地下水在石灰岩溶洞裏,經過千萬年的溶蝕和沉積作用造化出來的美景,這在其他地方是絕對看不到的。
這片"白海"漸漸狹窄,變成為懸崖之間的峽穀,地麵也隨之步步升高。壁上都是針狀的鍾乳,走過去的人極有可能被抓傷或鉤住。鑽出窄廊以後,又是寬廣的窟室,他們頓時驚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白海"已令人大為感歎,這回又走進了寶山裏的"水晶宮"。一眼望去,到處都是光怪陸離的鍾乳和晶石,那數量、顏色和形象的怪誕離奇,都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們都是一種叫石膏的礦物質滲透進洞窟內形成的結晶體。
後來到了三岔路口,左邊是一條隧道。越過隧道一切奇景忽然全都消失了,而且越走越低。電石燈焰在撲麵而來的冷風中動搖不定,他們知道前麵還有洞相通,隻是太狹小,非得人工開鑿不可。
於是,同伴們都認為已經到了盡頭,高興地去搬石頭放在窟室正中壘起高堆,又在紙上寫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到此,塞進石堆裏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