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喀達阪峰南側和太陽湖北側,考察隊發現有沸泉,泉眼多達100多個,遠望蒸汽繚繞,近看泉水沸騰。其中有一沸泉的溫度高達94℃,扔進雞蛋一會兒就煮熟了,它噴出的水柱有2米多高,幾千米外也能望見。考察隊員已經3個月沒有洗澡了,他們用溫水洗腳擦身,盡情享用了一番。
在這次考察的初期,也就是5月底,考察隊員沿著青藏公路驅車過了昆侖山口,就像進入神奇的野生動物王國,鳥獸蟲魚什麼都有。
在不凍泉的附近,公路兩旁出現了6群高原羚羊和藏羚羊。最大的一群藏羚羊有100多隻。在楚瑪爾河沿一帶,藏羚羊就更多了。大而矯健的藏羚羊隻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這種毛色呈灰、四肢細長、體態輕盈的動物,天性膽小,非常警覺,但麵對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都絲毫不怕,隻有當汽車向它們開去時才逃跑。有一次,考察隊在東湖畔驚動了一大群正在覓食的藏羚羊。它們奔跑時如離弦之箭,場麵壯觀極了。有趣的是,考察隊發現公羚羊和母羚羊是分群活動的,分布地區也不同。如在西金烏蘭湖南岸,多見頭上長著一對筆直犄角的公羚羊群,而北岸常見頭上無犄角的母羚羊群。
6月15日,考察隊從格拉丹冬雪山來到附近的苟魯錯湖畔,看到罕見的藏野驢群,形似高頭大馬,少則2~3頭一群,多則70~80頭一群。野驢有時排成一列縱隊魚貫行進,有時一字橫排平行向同一方向奔馳,常常尾隨在車隊後麵,仿佛與車隊進行奔跑比賽。當車隊被它們趕過後,野驢才得意地揚長而去,它們真算得上是高原上的馬拉鬆冠軍。
狐、旱獺、高原兔、狼、棕熊等,也經常出現在考察隊麵前。狼是最危險的家夥,隊員們不得不時時提防它們。可可西裏的淡水湖和半鹹水湖常見有赤麻鴨、斑頭雁在悠遊,藏沙雞和藏雪雞在山坡草叢和石縫中出沒。
一天傍晚,考察隊在西金烏蘭湖西考察。幾輛車子剛爬上一個小埡口,就見一群通體黑色,粗壯剽悍的野犛牛在草灘吃草。一名隊員立即靠上前去攝影。誰知被野犛牛發現了,轉身便逃。汽車緊追不舍,可才追不久,因為水箱內的水沸騰而被迫停車。這時,隻見前方黑壓壓一片,野犛牛突然回過頭來,大約有300多頭,怒氣衝衝地向車輛奔來。車上隊員頓時慌了手腳,擔心汽車被踩碎。幸好水箱很快涼了,隊員們才心有餘悸地逃出犛牛的包圍圈。
7月中旬的一天,考察隊突然碰上了奇跡:在遠離青藏公路的烏蘭烏拉湖畔的無人區域內,撞見長年遊牧於此的幾戶藏族牧民。隻見一頂帳篷裏走出兩位藏族婦女,領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五體投地,三步一磕頭,老遠向考察隊員走過來,顯然把他們當作天神膜拜了。隊員們紛紛把自己的巧克力和麵包等食物掏出來送給她們。在附近10千米處,隊員們又見到另一個藏族小夥子,他說這裏住著3戶人家,是好多年前從西藏來的。
他們適應高原生活的能力,令研究高原生理的專家驚歎不已。生命之樹常綠,可可西裏稱為死亡地帶似乎並不符合實際。
8月23日下午,已經在可可西裏苦苦跋涉3個月的考察隊,未損一兵一卒,帶著數以噸計的各種礦石、化石和動植物標本,以及大量珍貴的第一手科學資料,滿載而歸,勝利返回了西寧。這次科學探險總共曆時95天,總行程12.5萬千米,橫穿可可西裏無人區,考察了將近7.5萬平方米的地方,初步揭開了可可西裏的神秘麵紗,被稱為"中華民族科學考察史上的一大壯舉"。
至此,青藏高原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已全部被中國科學考察工作者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