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進可可西裏(2 / 3)

人累得不行,汽車也"患"上了高山反應。原來,海拔高水的沸點低(約80℃),汽車連續運行不到15分鍾,水箱就會開鍋,不得不停下來用雪或冷水為汽缸降溫,或者將車頭引擎吊起,或幹脆卸掉,迎風邊乘涼邊在高原上爬行。從2號營地艱難跋涉了整整8個小時,直到夕陽西下時才翻過山。考察隊員欣喜地看到銀光閃耀的長江源頭。

6月的格拉丹冬,幾乎天天大雪紛飛。考察隊在這兒紮營後足足等了一個星期,才盼上一個晴天可出發。那天隊員們激情高昂,天剛亮就啟程,但車隊還沒進入主峰區,又被陡峻的山坡擋住去路。大家隻好背著水壺、幹糧、羅盤,徒步登山。氣溫在0℃以下,可是人人累得汗流浹背,玩命似地向高處攀登,直至見到格拉丹冬主峰為止。雖然可可西裏夏天的氣溫酷似隆冬,卻又有東部盛夏常見的雷電。一天,隊員們正在長江源頭考察,突然烏雲密布,隻見耀眼的閃電在地麵上顫動跳躍,震耳的雷聲由遠及近傳來,這是高原上特有的"滾地雷",誰碰上就可能送命,好在大家十分當心,都安然無恙。

由於路麵差,高低不平,顛簸得厲害,再加上陷車、拖車、考察隊的車輛損壞極為嚴重,全隊20輛大小車子常常在行進中搶修。車拋錨,考察隊隻好分批轉移營地,勞動強度也大大增加。

考察隊步步深入可可西裏腹地,副食品已無法從外麵補給,沒有新鮮蔬菜,隊員們隻有吃罐頭食品。高山反應,食欲不振,夥食難以調劑,再加上工作勞累,隊員們體力消耗巨大,體質下降,平均每人體重減輕5.6千克。隊員們戲謔地說:"可可西裏是減肥的好地方。"--其實是玩命的地方。

旅途艱辛無比,考察隊員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科學使命。地質學家在茫茫的荒野上,搭起了井架鑽取岩芯,四處奔波搜集礦石和標本;氣象學家每天記錄氣象數據,填補了該地區氣象資料的空缺;水文學家劃著橡皮舟,深入高原湖泊采集水樣;魚類學家在高原湖泊中撈取魚類標本;植物學家采集植物標本......高山生理也是這一次科學考察的項目之一,因此每一個人既是考察隊員,又是實驗對象。每到一站,都要抽血化驗,做吹氣、吸氣和憋氣的動作供科研人員記錄下有關的數據。有的人一時顯不出血管,胳膊上被連戳3針也抽不出血,隻能改在大腿內側基部抽血,這對許多隊員來說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有說不出的難受。有的隊員吹氣和憋氣時,憋得臉色發青,幾乎暈了過去,但他們還是以頑強的毅力配合醫生去撞開"人類禁區"的大門,留下2萬多個寶貴數據。大家明白,這些數據有助於對高原發病規律性的分析研究。

可可西裏共有大小湖泊300多個,麵積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有48個,最高的可比湖海拔4900米;最低的海丁諾爾湖海拔也有4500米。最大的烏蘭烏拉湖麵積達800平方千米,湖水清澈見底。海拔4870米的太陽湖湖水奇特,呈天藍、濁黃和乳白等多種顏色,真是絢麗多彩,湖邊常嵌著金字塔狀的沙丘,更添了幾分迷人色彩。

考察隊在可可西裏還發現了石膏礦、菱鎂礦、水晶礦、原生金礦和取之不盡的鹽類資源。他們觀察到大量奇特的凍土、冰川地貌和幾百年前噴發的火山熔岩,還有許多充滿氣孔的火山浮石,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上,地質學家采集到海燕蛤、海百合、海膽、珊瑚、有孔蟲、藻類等大量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證明可可西裏同整個青藏高原一樣,在7000萬年前曾是茫茫大海,以後逐漸隆起,才成為山地高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