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雄偉的雅典神殿(1 / 1)

第五卷 巧奪天工的物景 第五章 雄偉的雅典神殿

公元前461至429年雅典執政者培理克裏斯,提議為雅典守護神興建一座壯觀神殿。當時,雅典是帝國的中心,培理克裏斯決意借巍峨的建築展示出雅典的財力權勢。新神殿不隻用來供奉以黃金、象牙製成的巨型雅典娜雕像,還用作國庫。

巴特農神殿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繞殿而築的是柱廊,上麵是坡頂,坡頂兩端的山牆鑲有三角牆飾;中部是內院,內院一分為二,一是供奉雅典娜像的廳堂,一是國庫。

建築物采用這種勻稱整齊的三角排列以及重複出現的矩型組合,本來極易流於刻板呆滯,但神殿的圓柱都稍微內傾,柱身鼓起,柱頭收縮,四邊橫梁並非全然平直,而是中部微微凸起,構成優美的弧形。有了這些巧妙設計,整座建築物的線條看上去就十分和諧,在地麵仰視,更覺得宏偉壯觀。

巴特農神殿最叫人歎為觀止的一些裝飾,是殿外的雕像,手工精細,色澤豔麗。

坡頂一端的牆飾刻畫雅典娜的誕生景象:她體態完美,全副武裝,從父親宙斯額上躍出。另一端的牆飾描繪海神波賽東與雅典娜爭作雅典保護神的競賽場麵。

此外,還有兩組工藝精美的雕刻,即柱頂的92塊額板以及內院四壁頂部的雕帶。這些都是雕刻家斐迪亞斯的作品,殿內的雅典娜雕像也是他的傑作。

額板上繪有4場富有象征意味的戰鬥,人和神擊敗橫蠻暴戾、專門製造禍亂的半人半馬怪物、巨人、亞馬遜族女戰士和特洛伊人。雕帶上刻的是四年一度為紀念雅典娜而舉行的盛大巡遊。

斐迪亞斯對巴特農神殿的最大貢獻,是屹立內院中的雅典娜雕像。像高33尺,費用幾為建造神殿其他部分的兩倍。像身以象牙造成,眼睛鑲以寶石,衣服用黃金製造,右手持勝利女神金像,腳下的一泓清水映出雅典娜的絕代光華。

巴特農神殿於公元前432年全部竣工,距雅典人決定建造神殿之日剛好16年。每塊大理石從切割至運抵衛城,需要300個工作日。石礦場在雅典城外10裏,衛城又在陡坡之上,必須動用絞車、滑輪、起重機,才能把石塊、雕刻品一一安放妥當。每塊大理石大小都極精確,分毫不差,因此牆壁不用抹灰泥。石柱各部分在中央以軸釘連接,每根石柱拚成後,石匠就在上麵刻上凹槽飾紋。

雅典娜神像於公元6世紀初被偷去,無法尋回,瑰麗壯觀的巴特農神殿則依然屹立近千年。公元7世紀,神殿改作基督教堂。15世紀土耳其人入侵,把神殿改為回教寺。從此注定了神殿的厄運!

今天巴特農神殿雖然隻餘一座石柱外殼,其氣勢仍足令觀者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