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界最大的望遠鏡(1 / 1)

第五卷 巧奪天工的物景 第七章 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1936年春天,在美國許多地方,不少人聚集在鐵路兩旁,觀看一列特別的火車駛過。因為這列構造平常的火車所載的是不尋常的貨物:直徑200寸、重達20噸的玻璃圓盤,準備用以製造世界最大的望遠鏡。

製成巨大鏡片,安全運送到目的地,不過是實現美國著名天文學家赫爾夢想的第一步。早在1918年,赫爾已經在加州威爾遜峰山頂建造了當時世界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鏡片直徑100寸。赫爾並不滿足,又策劃製造鏡片直徑200寸的望遠鏡,以便觀察比太空更遠的地方。

經過兩年耗資甚巨的實驗,赫爾決定采用派萊克斯耐熱玻璃。1934年3月,在紐約西部的康寧玻璃廠澆注了直徑200寸的派萊克斯玻璃盤,花了4個星期來冷卻硬化,不料玻璃盤有瑕疵,12月重新澆注,花了10個月來冷卻硬化,終於製成完美無瑕的巨型玻璃盤。

1936年4月,玻璃盤運到了加州,製造工作進入另一個階段。為了把它加工成凹鏡,須要磨掉5噸玻璃。不巧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工作不得不停頓下來,最後的研磨拋光工序到1947年才完成。拋光後,在底麵塗上一層鋁,製成完美的反射鏡。

同一時間,巨型望遠鏡的支架也在帕洛馬山開始建造。鏡筒是個桁架結構,長達60尺,重120多噸,轉動自如,能用以追蹤橫過夜空的星體。整架望遠鏡500噸,置於可減少摩擦的油壓軸承上,安放在135尺高的旋轉圓頂建築內。

望遠鏡以赫爾的名字命名,於1949年交付使用。那時候,赫爾已逝世11年。1969年,帕洛馬山天文台和附近的威爾遜峰天文台都改名為赫爾天文台。

現在世界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裝在俄羅斯澤連丘克斯卡亞,反射鏡直徑236寸。帕洛馬山的赫爾望遠鏡自製成後,曾用來追蹤發現無數星體,對太空研究貢獻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