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把未來戰爭喻為“電子遊戲“是否可信
戰爭是人類曆史的悲劇,以人的生命為代價。
有人曾樂觀地認為文明將在積累中不斷地進步,但軍事史家們無情地駁斥了這種觀點。他們用史實證明,戰爭的殘酷性是隨著曆史發展而不斷升級的。本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也許是證明上述看法的最好例子。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集中動用過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專門用於相互殘殺。在戰爭中湧現出的大量的新式武器,差不多全都是人類文明的最新成果。軍事學有兩個研究領域,即戰爭的性質和戰爭的形式。關於戰爭的性質,有人認為是政治的延續,有人認為是極端經濟交換行為,還有人認為是集體無意識的力量釋放,說法不一,各持己見。關於戰爭的形式演變,又可分為曆史研究與未來研究。曆史研究的傳統觀點是認為人類戰爭已經經曆了從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的過渡,這一點上爭議不大。現在爭議最激烈的是關於未來的戰爭形式。誰將在未來的武器對抗中唱主角,無疑是各國政府的戰略專家們首先關心的對象。
90年代發生在伊拉克的海灣戰爭在某種程度上預演了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那種以密集火力開道,坦克裝甲蜂擁而上的傳統機械化作戰方式已明顯地不合時宜,可以說在海灣戰爭中首先登場的是電子對抗戰。它的功能包括偵察和反偵察,幹擾和反幹擾,製導和反製導等。伊拉克擁有的火力並不在美軍之下,可是伊軍的神經係統一開始就被美軍的定點襲擊搞得暈頭轉向,直到完全處於癱瘓的狀態。它說明現代戰爭已不是麵對麵真槍實彈的硬拚,而更像是在玩一種捉迷藏的遊戲。以美軍的空中王牌,F-117A隱形轟炸機為例,由於它采用特殊的多麵體設計而不是傳統的流線形,所以降低了飛行的速度,但卻避開了雷達的偵察,使飛行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傳統飛機所追求的高空、高速、大載彈量等優勢已被突破,代之以低空、隱形、抗幹擾和精密製導炸彈,而這些改變無一不仰賴最新的電子技術才能得以實現。
戰爭的電子化的趨勢將最終導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某些科學家的設想。而許多軍事專家認為這是妄談,因為戰爭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追求殺傷力為目標,在這一點上沒有什麼道德和理性可言。所以既使傳統的常規武器退出了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也隻能是更為可怕的生化武器和核武器。戰爭不是一場遊戲,它必須以生命為代價,這是由戰爭的本性決定的,這一點不會隨曆史的改變而改變。
但未來的戰爭真的不會是一場電子遊戲嗎?學者們設想出這一點也並非毫無根據,它是建立在對未來信息社會的考察的基礎上的。在下個世紀,信息通信可能就是國家的生命線,同時是最為脆弱的被打擊目標。可以設想,兩個發達國家在兵刃相見的時候,最先想摧毀的就是對方的信息係統,而具體使用的武器就是網絡病毒。現在我們從外國進口的大量軟件中,難保不會預埋下這些病毒,在平時使用時不會發覺,而一旦戰爭爆發,就有可能被對方間諜調出來全麵破壞國家的信息通道。所以,建立我國自己的軟件係統,尤其是支撐性的軟件和網絡軟件,已經是當務之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全,必須加以重視。
無論未來的戰爭形式會怎樣,可以設想的是電子信息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全麵介入將是不可避免的。它不會像電子遊戲那樣簡單,而是一場高科技、尖端技術的搏殺。它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一係列嚴重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目前所無法解決的,隻能作為懸案而留給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