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千古的未解疑團(續) 第二章 謀刺伊麗莎白女王的元凶
16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轟動一時的謀殺伊麗莎白女王未遂案-"帕裏陰謀"是一個長期難解的曆史之謎。
1558年英國女王瑪麗一世(1553-1558年)死後,伊麗莎白·都鐸(1558-1603年)繼位。自她即位以後,由於政治、宗教和嗣位等種種原因,以及國際矛盾,英國陷入了撲朔離迷的宮廷鬥爭之中。伊麗莎白是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與王後安娜·波琳的女兒,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但是,由於亨利八世是在教皇未同意與第一個王後離婚的情況下與安娜·波琳結合的,後來安娜·波琳又被控失節而處死,亨利與她的婚姻便成為非法的。國際上的反英勢力便以此為由,反對伊麗莎白王位的合法性。
首先,瑪麗一世的表妹、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覬覦英國王位,宣稱自已是英格蘭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便勾結法國和西班牙反對伊麗莎白;此外,西班牙國王腓力普二世出於和英國的海上竟爭,也積極參與爭奪英格蘭王位的鬥爭,極力支持西班牙的瑪麗·斯圖亞特登上英國王位;羅馬教皇則因為伊麗莎白即位伊始便宣布取消瑪麗一世在位時所恢複的天主教,把基督教定為英國國教而懷恨在心,教皇庇護五世以教廷懲治君王的"破門令"把伊麗莎白逐出教門,並支持歐洲所有天主教國家反對信奉新教的英國。於是,蘇格蘭、西班牙、法國和羅馬教等聯手結成一條反英鎖鏈,他們多次組織暗殺伊麗沙白女王的陰謀活動。正是在這種險惡的國際背景下,英王與反英勢力所策劃的陰謀活動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在眾多的反英陰謀活動中,尤以"帕裏陰謀"更富有神秘色彩,整個事件顯得複雜而暖昧不清,以致事隔四百多年後的今天也無法辨明陰謀的主事者威廉·帕裏到底是為誰賣命的,也很難確定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威廉·帕裏是何許人?
他原是個醫生。關於他的身世,留下的可信資料不多。他自稱是貴族後裔,但政府調查說他是小飯店店主的兒子。但是,有一點是可信的,他是個揮霍無度的浪蕩子。他曾先後與兩個富孀結婚,不僅在很短的時間裏花光了兩個妻子的財產,而且還欠下一屁股債。他為了逃避債務,投身於貝爾利勳爵領導的英國間諜組織,多次來往於歐洲大陸,刺探教廷和耶穌會教士反英活動的情報。他隻與貝爾利一人秘密聯係。1580年秋他回到英國,馬上陷入債主的包圍之中。他盛怒之下想殺死債主,並搶劫其財產以擺脫困境,但事敗被捕,判成死刑。後經伊麗莎白女王赦免,於1581年初被保釋出獄,肩負女王特殊使命再次秘密赴歐洲大陸,經巴黎到達米蘭、威尼斯,通過教皇駐威尼斯使節和首席紅衣主教科莫介紹與羅馬教廷取得聯係。他表示願竭盡全力反對英國女王,為教廷效勞。為取信於教皇,他揚言:他若向教皇披露一項隻有女王和他本人才知道的秘密計劃,將會給女王以沉重打擊。他向科莫提出,想去羅馬謁見教皇。教皇表示同意。但是帕裏始終未敢去羅馬。他耽心不慎暴露自已的身份被教廷逮捕,會有辱女王聖命而獲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