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誠如徐華龍先生所指出,崇鬼信鬼觀念的出現,實導源於人類早期階段對自然及本身認識的淺薄。在一個部落中,一旦有人死去,其他成員則認為是一種不詳或災難,以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支配著人的生命,由此而產生恐懼感,從而出現對鬼的崇拜。平時同吃同住的氏族成員,一旦死去,往往受到人們的懷念,某些人還會睡眠中夢見其人,夢中之人當然是無影無聲的,在科學極不發達的時代,這自然也是鬼觀念出現的根源之一。

《禮記·祭義》稱:"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釋鬼,"人所歸為鬼。從兒,由像鬼頭。從厶,鬼陰氣賊豁,故從私。"《爾雅》雲:"鬼之言歸也。"而《列子·天瑞篇》則記:"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上述均是我國古代權威著作對"鬼"字原始意義的解釋,即鬼就是"歸"或人死後的歸宿。其實不然,當代著名學者如章太炎、王國維、沈兼士、羅振玉、郭沫若、於省吾等等,都對這一傳統的說法提出了質疑。指出"鬼"字本義是表示一定實體的事物,是原始象形字,並非幽靈虛幻之義。"沈兼士先生則依甲骨文中"鬼"字的原形,多數下身如人體,而頭部特別誇大,印證了章氏的說法。章太炎先生依《說文》而斷定鬼與禺同,是大型母猴,進而判定鬼即是夔。象形字"鬼"字本義為披發、巨首、直立、人形同於夔的怪獸,但是作為原始鬼的夔具體又是什麼呢?按照宗書先生的歸結,大致有如下幾種:1.即山魈、山鬼。據《神異經》、《元黃經》、《國語·魯語》韋昭注可知,其形貌為人麵猴身,一足。2.山鬼:依《永嘉郡記》和《夷堅乙誌》載。3.獨足鬼:按《述異記》卷下和《異苑》卷六,可知獨足鬼便就是夔。4.魍魎:見於《國語·魯語下》:"木石之怪,曰夔、蟲罔蟲兩。"所指即魍魎。5.魑魅:從《永康郡記》將山鬼說成是魑,以及《左傳·文公十八年》所記和古語"魑魅魍魎"連用,可知魑魅也即夔,但其形貌已變為四足。6.神火鬼亦為夔類。7.山精:按《玄中記》及葛洪《抱補子·登涉》所記,山精即為夔。此外,按古文獻記載及前輩學者的考證,還有山都、梟陽國人、贛巨人等等,都同屬夔之類。而真正具備夔之形貌特征的,按歐陽宗書先生的主張,所指即狒狒,其特征正與古文獻中夔的形貌相符。

《辭海·生物分冊》"狒狒"條稱:"狒狒,哺乳綱,猴科。雌、雄大小相差懸殊,......頭皆大;而吻部雄長雌短;四肢粗壯。毛呈淺灰褐色;麵部肉色,光滑無毛;手腳黑色。雄的自頭部兩側至肩部分披長毛,狀如蓑衣,故又名'蓑狒'。"歐陽氏據此主張中國原始的鬼就是狒狒,確有可取之處,然對於《呂氏春秋》、《國語·魯語》韋昭注,《神異經》、《述異記》等書所記"夔一足",卻較為勉強,因之我國原始的鬼,指的是什麼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