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茉莉花茶(1 / 2)

第70章 茉莉花茶

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蘇州茉莉花茶,約於清代雍正年問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曆史。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並以它作為製茶的原料。1860年時,蘇州茉莉花茶已盛銷於東北、華北一帶。

蘇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產花季節的不同而有濃淡,其香氣依花期有別,頭花所窨者香氣較淡,“優花”窨者香氣最濃。蘇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為烘青,也有殺茶、尖茶、大方,特高者還有以龍井、碧螺春、毛峰窨製的高級花茶。與同類花茶相比屬清香類型,香氣清芬鮮靈,茶味醇和含香,湯色黃綠澄明。

從解放初期始,蘇州茉莉花茶開始出口,外銷香港、東南亞、歐洲、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茉莉花茶多采用名茶代表性花色做茶坯,各具名茶外形特色(如扁片形,直條形,卷曲形),鮮花則采用品質上等的伏季茉莉,其代表性花色品種有:

1.茉莉大白毫

簡稱茉莉大毫。係福州茶廠采用福鼎大白茶等良種早春嫩芽特製成坯,並以雙瓣和單瓣茉莉交叉重窨。清工巧製,“七窨一提”而成。產品外形毫芽肥壯重實,緊直勻稱,色澤嫩黃,滿披銀毫,內質香氣鮮濃,滋味濃醇,湯色微黃,葉底勻亮。

2.天山銀毫

福建寧德茶廠生產,是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的特種花茶。選用高級天山烘青綠茶與“三伏”優質茉莉,按傳統工藝窨製而成。茶形緊秀勻齊,白毫顯露,色澤嫩綠,水色透明,香氣鮮靈濃厚,葉底肥嫩柔軟。

3.茉莉蘇萌毫

是蘇州茶廠創製的特種花茶,曾獲農牧漁業部優質名茶稱號。該茶采用高檔烘青綠茶和優質茉莉經“六窨一提”,精工窨製而成。以香氣鮮靈,滋味醇厚鮮爽而深受消費者喜愛。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色澤綠潤顯毫,香氣鮮靈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黃柔軟。

茉莉花茶特點:

香氣濃鬱,鮮靈度高,香味持久耐泡,爽口宜人,可消暑降溫、舒緩情緒。

采製:

1.季節

(1)春花產於4~6月。此時因氣溫尚低,光照不足,花朵較小,香氣含量較少,花產量也較低。如遇連續雨天,花的品質更差。在廣西橫縣,春花產量隻占全年總產量的15%左右。

(2)伏花產於7~9月。此時的天氣溫度高,光照足,非常適合茉莉花生長,所長茉莉花花蕾多、蕾體大,色澤潔白,含香濃鬱,是一年中花品質最好的階段。伏花產量高,占全年總產量的60%~70%,伏花生產是一年中茉莉花生產的關鍵階段。

(3)秋花產於10~11月。秋花產量尚高,質量也較好,僅次於伏花。秋花產量大約占全年總產量的20%~25%左右。

2.采摘時間

在成花季節,無論晴天陰雨、花多花少,每天都要進行摘花。根據花茶窨製對花蕾品質的要求,每天摘花時間應盡量安排在中、下午進行,一般要求在11~2點後開采較好,以保證鮮花的質量和產量。

采摘花蕾的質量要求是采當天成熟的花蕾,不采開花和青蕾。采收時要帶花萼、花柄。采摘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尖夾住花柄,掌心斜向上方,食指稍微用力向上提折,花蕾即可采下。對於同時成熟的幾個花蕾(一般是倒數第二、三個以後的小花序),可同時用拇指、食指、中指夾住幾個花蕾,向上提折采下,可大大提高摘花速度。但要注意不要夾住青蕾連帶采下。在大花潮期間往往出現漏采現象,如果時間允許,應在采花後再巡視一遍,將漏采的熟蕾采完,以提高產量,也方便第二天采花。

采花時,注意將病蟲蕾全部采下並單獨存放,並作無害化處理,以減少花園病蟲基數,防止病蟲傳播。

功效:

茉莉花茶,“在中國的花茶裏,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是用特種造型工藝或經過精製後的綠茶茶坯與茉莉鮮花窨製而成的茶葉品種。在茶葉分類中,茉莉花茶仍屬於綠茶。在綠茶基礎加工過程中其內質發生一定的理化作用,如: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茶單寧在水濕條件下的分解,不溶於水的蛋白質降解成氨基酸,能減弱喝綠茶時的澀感,功能有所變化,但其滋味鮮濃醇厚、更易上口。茉莉花茶除了具備綠茶的某些性能外,還具有很多綠茶所沒有的保健作用。根據我國中醫學及現代藥理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茶葉苦、甘,性涼,入心、肝、脾、肺、腎、五經。茶苦能瀉下、祛燥濕、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維生素A、咖啡堿、黃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葉醇、橙花椒醇等20多種化合物。根椐茶葉獨特的吸附性能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經過一係列工藝流程加工窨製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綠茶濃鬱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飽含茉莉花的鮮靈芳香,因此它是我國乃至全球現代最佳天然保健品。《中藥大辭典》中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鬱、辟穢和中”的功效,並對痢疾、腹痛、結膜炎及瘡毒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飲茉莉花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風解表、治瘺、堅齒、益氣力、降血壓、強心、防齲防輻射損傷、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壽、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