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讓風趣來解你的圍(1 / 3)

第五章 讓風趣來解你的圍

*陷入僵局,風趣來破解

無論是與人談話還是交往時會有種被僵局包圍的夾擊,這時風趣會幫你順利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

這種僵持的局麵極易產生。據雄詞辯理於書生群中,戲言語交往於親友之間,舉手投足,有意無意,悄然失態,都可以使人產生敵意,破壞了融融氣氛。無論是由於自己或是對方造成的僵持局麵,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那麼化解它的唯一訣竅是幽默巧答。

如果造成僵局的敵意是由於較輕的失態,那麼就可以用婉轉的形式化解。當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時,利用自嘲會輕鬆地解決問題。

比如言談中你講了難聽的汙言穢語,對方臉色一沉,這時敵意並不大,你可以自嘲道:"哎,我真是個粗陋的人,肚子裏的髒話總消滅不了,請多原諒。"一句插話,可使對方不再介意。又如爭論時你有點激動,措詞生硬,聲音太大,對方已顯示不悅。你要趕緊刹住話匣子:"對不起,我這個人容易激動,剛才真成了一隻鬥雞了。"對方定會付之一笑。

在談話中被人刺傷了自尊心,不防來個順水推舟,努力把話說得幽默點使對方的感受貼近你,以達到化解的效果。

西漢初劉邦順水推舟封韓信的故事也是一個絕妙的例子。韓信攻占了齊地,欲自"假齊王",派使者呈報劉邦。劉邦怒形於色,使者麵色大變。這時身邊的謀臣勸劉邦要好好利用韓信。劉邦腦袋一轉,佯裝繼續發怒道:"大丈夫攻城略地,就應稱王,怎麼要立假王?馬上封韓信為齊王!"話鋒一轉,事情便發生了完全的變化。

清代大學者紀曉崗(紀昀)總纂過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圖書集成,叫做《四庫全書》。他是一個學問很大、又是一個富於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以出奇製勝的機智見長。傳說他夏天乘涼,脫個赤膊膊,不料乾隆皇帝突然到來,他來不及回避就躲到床下去,過了好久,以為皇帝已經走了,便問書童:"老頭子走了沒有?"不料乾隆皇帝並沒有走,便要求他解釋"老頭子"是什麼意思。紀曉嵐麵臨這樣嚴峻的局麵並沒有驚惶失措,更沒有失去思考能力,他調動了全部的智慧對"老頭子"三個字作了巧妙的辯解,他從容地就對說:"萬歲為'老',人上為'頭','子'乃聖賢之尊稱。"乾隆聽了一笑,紀曉嵐就這樣得到了解脫。

而很有文化修養的乾隆皇帝未嚐不知他這是一種即興胡謅,但卻放過了他,主要原因顯然是欣賞他的機智,以及處變不驚地應付僵持局麵而具有的幽默趣味。紀院嵐這一次可以說全因機智性的幽默而免於殺身之禍。

有時候對方充滿了敵意,設置出令你難以解脫的局麵,麵對這樣的局麵,如果采取以退為進、迂回化敵的辦法,也不失為幽默巧答的的技巧。比如:

有人誣蔑一個人手腳不幹淨,這個人就對別人說:

"喲,既然有這樣的意思,我勸大家都把金雞銀雞藏好,別讓我一來,閃失的閃失,損壞的損壞,那就糟了。"

這樣大家反覺得原來的話別扭了。

有一次,溫斯頓.邱吉爾的政治對手阿斯特夫人對他說;"溫斯頓,如果你是我丈夫,我會把毒藥放進你的咖啡裏。"

邱吉爾笑著說:"夫人,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會把那杯咖啡喝下去。"

邱吉爾針對阿斯特夫人毫不留情的攻擊,順水推舟地回答不但會令對方陷入窘境,而同時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幽默口才,使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陷入僵局,麵對針鋒相對的矛盾,如果用幽默力量來打破它,就會淡化矛盾,甚至還會讓你領悟體驗心理預期落空而造成的怪異之感,從而產生了笑,使你的情感從緊張中得到了鬆弛。

*勸說他人,幽默來得快

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也需要一些勸人的語言技巧。

(一)

有一對青年夫妻共同生活了幾年,丈夫發現天真的妻子在家務方麵比較粗心,相反,對看電視、跳舞、讀通俗小說之類的事倒越來越感興趣,大量的時間用在閑事上。一天晚飯後,丈夫問妻子:"晚上準備做點什麼?""看電視呀!你沒注意連續劇演得正有趣呢!""看完電視呢?""瓊瑤的一部小說還沒看完,我想突擊看完,我還要寫一點感想呢!""這事情辦完後,幫我辦點事好嗎?""好啊,什麼事?""找一雙不帶窟窿的襪子和一件不缺紐扣的夾衣。"妻子一聽笑了,以後這方麵果然大大改迸了。

如果把這位"丈夫"使用的技巧概括一下,可以稱之為"退而求之"的技巧。這種技巧的第一個關鍵是先要忍耐,不要一抓住對方的"尾巴"就大喊大叫,誰都有自尊心,亮出"尾巴"讓人家看,心裏怎麼能舒服呢?使用這種技巧必須耐住性子,等對方把缺陷充分表現出來之後,再以委婉的口氣把事實列舉出來,使之與缺陷相對照,產生強烈的反差從而造成既好笑又有責備意味的幽默效果。

(二)

你坐在出租車上,開車的是位楞小夥,他一隻手伸出車外,一隻手握著方向盤,把車開得飛快,這時你是否應勸一勸他?如果不勸,恐怕你一直要提心吊膽到下車,小夥子開車技木蠻熟練,可是誰能保證這種"走鋼絲"式的開車法不出點意外呢?如果勸,一麵之交,你怎麼開口?有位老婦人這樣說:"小夥子,這個地方是不是經常下雨呀?""可不是,'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哪!""你把手拿進來怎徉?如果天下雨,我會告訴你的。你單手開車太危險啦。"結果這位楞小夥笑了起來,頑皮了幾句,終於還是把手拿了進來。

細想一下,你就會發現老婦人的話有一個"誤"字。楞小夥把手伸到車外,絕不是為了試試是否下雨,而是一種壞習慣。這一點老人心裏自然是明白的。但是,如果客觀地指出這是一種壞刁慣,楞小夥在情緒上就可能產生對立傾向。這位老人看來是深明此理,她知其非但不言其非,而是故意往好的方麵誤解,這神誤解一方麵能給對方留麵子,消除情緒上的對立;另一方麵,又能以誤會製造出笑料,使之產生出幽默的效果。這種幽默可稱"誤而勸之"。

(三)

不是每一個微笑都能打開對方的和顏悅色。在特殊的情況下使用激烈的言辭,也能造成好的幽默效果。

19世紀,日本有位著名學者叫佐久間象山,以談鋒犀利著稱。曾有人問他:"怎徉才能成力富翁呢?"他想了想說道:"你抬起一條腿來小便看看。"問者頗為不悅,而他視而不見,繼續說道:"對,就是這個樣子,像條狗。如果規規矩矩做人,是沒法子當富翁的。"

佐久間象山的回答,"野"味十足,體現了他犀利的談吐特色。然而,他的犀利不失其度,對於提問者來說,他的回答造成了恰到好處的幽默效果。鋒芒畢露的言辭何以能造成幽默?我們不妨再仔細地解析一下。犀利的言辭總會產生"刺痛"的效果,但是在佐久的回答中,其鋒芒不是直接指向問話者,而是些"不規矩的富翁"。運用柔中含剛的幽默無疑是種心靈的晨鍾。

而這種會心的微笑產生一種"折射"的效果,它雖然沒有使提問者直接被"刺痛",但是卻間接受到了"觸動"。因此,盡管這種方法十分銳利,但是在對話者那裏隻聽到了"雷聲",並沒有受到"雷擊"。這是此種方法能造成幽默的奧妙所在。

這種方法可稱為"刺而動之"。使用中,把握"刺"的特點是關鍵,一方麵,"刺"的對象不能是談話的對方;另一方麵,"刺"不應是怒斥,而應是魯迅先生所談到的"笑罵"。隻有這樣才能使對方在笑中領悟。

幽默的力量在於溝通,不信請看:

"你看,我把絞釘放在這裏。我一點頭,你就用錘子敲下去。"

新手照這話敲了下去--敲那人的頭!

指導員身後遺留著一妻四子。

當然這是笑話。但是你在講笑話之前要先確定自己十分了解,不要表錯意思。對簡短的幽默如此,對較長的故事更應做到。幽默力量運用在溝通係統中,它的效用不僅在鬆弛緊張,消除敵意而已。隻要是你想表達什麼信息給人,就可以用一句妙語或短文描述它,但要力求簡單、清晰地表達意思。

亨利喜歡貓,這天他把貓帶回了家,要媽媽給貓取個名字。媽媽看到貓到處拉屎拉尿,很煩,但她沒發火,幽默地說:

"就叫她媽媽吧,我把它留在家裏,我可要離開家了!"

媽媽在回答時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見,既有理又有情,不慍不火。使孩子得到了教育,知道了自己的過錯,也就主動把貓放走了。

曾有人說:憤怒咒罵的話,比刀劍還傷人--人人痛恨幽默讚美的話,比蜂蜜還甜--人人喜歡。因此,運用幽默達到交流和溝通的佳境,更容易使人理解和接受。

*應答之時,風趣理情緒

在社會交往與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好壞影響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事業的成敗以及家庭的和睦。因此,理順人際關係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如果運用幽默的力量來處理人際關係,那麼就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以下是幾種以幽默來理順人際關係的方法。

在一次好友去觀看文藝彙演時,劉明聽見旁邊的一位同學問身邊的人那個辮子長長的女報幕員是哪個係的。隻聽那位同學毫不遲疑地說道:"報幕係的。"哪來的報幕係?顯然是那位同學信口開河。但他的回答不但博得劉明的一笑,而且當時周圍的人也都笑了起來。

一位交通警察在指揮交通時,阻止一位駕車馳過他身後的上了年紀的婦人。他問:"夫人,難道你沒有看見我的手舉起來嗎?你不知道這表示什麼意思嗎?"

"當然知道、"她回答說,"我在小學教了40年了。"

回答是有學問的,以錯誤答案回答對方也是幽人一默的一種方法。

遇到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可用反問句回答他,表示對自己答案的懷疑,並要求對方對自己的答案作出評判。當然送個答案要明顯錯誤,甚至有些荒唐,以達到幽默的目的。

記得中央電視台首次舉辦幼兒技能大賽,當時男主持人為著名相聲演員馮鞏。當女主持人問馮鞏道:"你知道三十月嬰兒吃什麼最好?"馮鞏眼睛瞪大.滿臉懷疑的神色答道:"該不會是饃饃頭吧?"

當然不是饃饃頭,但這一回答卻使他順利地度過了電視機前的尷尬,並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竊賊潛入梭倫的家裏,把他僅有的一些財物席卷而去。梭倫躺在床上看得清清楚楚。竊賊一出門,他立刻夾起剛才蓋在身上的那條被子,追了出去。

梭倫尾隨竊賊,一路來到他的家,並且跟了進去。

竊賊看見梭倫進來,就問他:

"老東西,你夾著被子到這裏來幹什麼?"

梭倫說:"嗨!我們不是一起把家搬到這裏來了嗎?"

法國總統密特朗為繼續連任總統與法國前總理希拉克展開激烈的競選。在電視辯論中,密特朗左一句右一句地稱對方"總理閣下",以給電視機前的選民一個這樣的印象:對方隻不過是自己手下的一名總理。這位法國總理顯得有點氣惱了,大聲說道:"密待朗先生,我提醒你,這裏是競選,並沒有總統與總理之分,你知道嗎?"這個時侯,密特朗是絕對不能隻回答"知道"或"不知逍"的,那到底該怎麼回答呢?隻見密特朗微微一笑,答道:"我知道了,總理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