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01
不要嘲笑有夢想的人
有夢想的人是值得尊重的,而能夠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去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更值得尊敬。看著眼前的楊安民,我想到了自己,意識到自己是該重拾夢想的時候了。
戲 癡
文/李普?
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愛迪生
她自幼癡迷戲曲。
十三歲的時候,父親托了人,送她到縣劇團學戲。先是在團裏幹雜活,跑龍套,三年後才慢慢演上有名有姓的角色。雖然大多是一些小配角,可她心裏卻有一個絢麗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能成為眾人喝彩的主角,摘取省戲曲界的白蓮花獎。
那時,捧回白蓮花獎是每個戲曲演員的夢。
她刻苦地學戲,但演藝市場越來越低迷,劇團不得不解散。同事們都另擇行當,唯她放不下對戲曲的熱愛,又輾轉加入鄰縣戲班,依舊以唱戲為業。那些年,隻要能登上舞台,她從不在乎場地大小,聽眾多少。哪怕是在最偏僻的鄉村,她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還是一樣細膩,情感飽滿。
她向著小小的夢想不懈地努力,但常常又倍感失落!因為別人的一聲倒彩,因為希望的渺茫,她會失望歎息,甚至想到退縮;因為別人的一句誇讚,又會興奮好久。一顆不淡定的心,就像吊在崖邊的木桶,隨風飄忽。
這讓她感到很累!
第二年,省裏舉行戲曲大賽,她滿懷希望地去參加。賽場上,過了初選,複選卻被刷下來。初次失敗的打擊讓她備受煎熬,心中翻來覆去地難受!
沮喪過後,她調整心態,更加刻苦地磨煉自己。一年四季,她始終活躍在舞台上。冬天,天寒地凍,她穿著單薄的戲服在舞台上唱戲,凍得臉色蒼白,瑟瑟發抖;夏天,明亮的舞台燈光打在她身上,蚊蚋橫飛,衣衫濕透。有好多人不理解,一個小演員,這樣努力給誰看?
她聽了,心裏難過,但依舊用心提高唱腔、演技。
第四年,又逢大賽,她鼓足勇氣去報名,沒曾想,結果同兩年前一樣,她又一次铩羽而歸。
坐在回鄉的汽車上,她一路流淚。想想這些年的艱難跋涉,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再想想如今兩手空空,夢想遙不可及,她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這門行當。心灰意冷之下,她決定從此退出舞台,再不做夢。
她到家鄉村辦工廠做工,把對戲曲的牽念深埋在心底。
大約半年後,她有事情去鄰縣,在縣城郊外的一處村莊,她迎麵遇到一位老婦人。那婦人仔細打量她,然後走到她麵前驚訝地問:“你是不是唱戲的董彩雲?”她點頭稱是。那婦人沒來由地眼睛就紅了,拉著她的手感慨說:“你唱得真好,俺老伴最愛聽。有時聽說你來了,跑好幾個村子攆著聽你的戲。他頭年裏走了……臨走還念叨著想聽你的戲……”
夾帶著濕雨的風輕輕吹過她的麵頰,她握著老婦人的手,一時怔在那裏,感動和意外就像那雨輕輕滋潤她枯萎的心。她以為她的戲一無是處,她以為自己太過庸常,演戲快十年了,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她會有如此摯愛她的戲迷。
哪怕隻有一個這樣的戲迷呢,也足以讓她那顆充滿怨懟的心釋然。她這才明白,藝術的魅力不是你獲得過多少獎,也不是你曾贏得了多少喝彩,而是你有沒有走進人的心裏,有沒有給人們心靈的觸動。把戲唱到觀眾心裏,讓他們喜歡,這樣的褒獎又哪裏比獎杯遜色呢?
原來,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她重新走上舞台,那些煩惱鬱悶如被風吹散的濃霧,離她遠去。她給捆綁太多功利的心鬆綁,心變得如遼遠的碧藍天空,單純、輕盈。她在藝術的天地裏飛翔,再沒有對名望的渴求——隻要能走進人心裏就好。
這樣平靜的心態反倒讓她在藝術的世界裏進步神速。不久,她在縣裏唱出了名氣,漸漸走上省裏的舞台。
後來的後來,被人稱做“藝術家”的她每當跟年輕演員說戲時,總會以自己的實際經曆叮囑她們:“放下浮躁的心態,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別給飛翔的翅膀綁上太多名利的沙袋。翅膀上的重負多了,飛不高,也飛不遠,最終還會把自己壓垮。靜下心來,摒棄浮躁,潛心鑽研,生活一定會善待你。”
選自《語文報》2016年第22期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隻小船,夢想是小船的風帆。很難說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茭白人生
文/張嘉芮?
要知道,能在困境中保持自強是多麼令人崇敬啊!
——朗費羅
一場校車事故,讓明鬱在生龍活虎的13歲時,突然截去了雙腳,成了“廢人”。當他在醫院從麻醉中醒來時,發現自己沒有了雙腳,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從那扇窗戶一躍而下。然而,沒有別人的幫忙,他連一躍而下的資格都沒有。
生活,就像過山車一樣從白雲朵朵的空中跌入深不可測的穀底。明鬱極度恐慌,不知道自己將要如何去麵對接下來的漫長人生。
他想起作家史鐵生說他在21歲癱瘓之後,常常會突然把麵前的玻璃砸碎而任憑雙手鮮血淋漓,明鬱突然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他想,史鐵生其實比自己幸運,至少他多過了近十年能跑能跳的日子。
母親請了長假照顧他,母親在單位裏幹得很出色,那份工作來之不易。說不定什麼時候母親的位置就被人頂了去。
看到母親為他這樣付出,他心裏麵更難過,有時候他就對母親吼:“你去上班啊,你為了我這個廢人丟了工作不值當!”
母親靜靜地聽著他吼,等他吼完了,母親說:“工作沒了可以再找,鬱兒沒了,媽媽就什麼也沒了。”
出院了,在家裏,母親每一餐都用心做他愛吃的菜。母親做的肉絲炒茭白是明鬱從小最愛吃的一道菜,那肉絲母親切得細細的,炒得略微焦黃,吃起來又香又有嚼頭。茭白也切成細絲,吃到嘴裏,軟、糯,還有那麼一點若有若無的甜絲絲。吃了這麼多年了,他也吃不厭。
今天他的心情不太好,因為他的同學馬朝陽去法國讀書去了,聽說是讀一個很好的高中,接下來就可以直接上法國最好的大學。馬朝陽平時的成績遠遠不如他,但馬朝陽的家境比他家好很多,現在他又殘廢了,他們兩人的人生從此更是天壤之別。
他沮喪地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頭,午飯時間到了,他不想吃。母親用一個托盤把飯菜端過來放在床邊,輕輕掀開被子:“鬱兒,今天媽又給你做了你愛吃的茭白。”他不理媽媽。
媽媽頓了頓,又說:“鬱兒你最愛吃茭白,也吃了這麼多年茭白,可你知道茭白的故事嗎?你可知道茭白其實是經過了許多磨難才長成的嗎?”
媽媽的話,讓他不由自主地慢慢轉過頭來,他很好奇,茭白這個白白胖胖的常見蔬菜,到底經曆了什麼磨難。
母親慢慢地說:“鬱兒你知道我們平常說的五穀豐登是指哪五穀嗎?”明鬱說:“好像是稻子、小麥、小米、豆子,還有一個……記不得了。”
母親說:“還有一個是黃米,古代稱為黍。稻子、小麥、小米、黃米、豆子,這是五穀。其實在很早的古代,是有六穀的,這第六穀就是菰米。古時候,中國南方的農民在水裏種植一種叫菰草的植物,菰草就像稻子一樣能抽穗結籽,人們把它的籽打下來,就是菰米,它是一種很重要的糧食。”
明鬱被母親的話吸引住了,好奇地問:“但一粒粒的菰米與白嫩的茭白有什麼關係呢?”
“有一年,菰草突然被一種非常厲害的菌類感染,得了一種怪病,那一年菰草根本就不抽穗,許多種菰草的農家都顆粒無收,麵臨著忍饑挨餓的困境。”
“後來呢?”明鬱不禁坐了起來。
“正當人們恐慌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一些農民無意間發現雖然那些生了怪病的菰草不能抽穗結實,但它們的莖稈卻在不斷膨大,後來就形成了一個紡錘形的肉質莖。農民們很好奇,他們把那些白嫩肥大的肉質莖掰下來,有膽大的農民就試著炒著吃,沒想到卻美味異常,於是人們把菰草白嫩的肉質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茭白。從此,那些生病不能結籽的菰草,就變得珍貴異常……”
媽媽把明鬱摟在懷裏,輕輕地撫摸他的頭:“鬱兒,你知道嗎,你就像那被病菌侵襲不能結籽的菰草,人活在世上,誰也避免不了有個七災八難的。不要灰心,要像菰草那樣華麗地轉一次身,做不成糧食,咱們就做蔬菜吧,到那時你在人們的眼中會更加珍貴——鬱兒,你不是從小就喜歡學鋼琴嗎?如果你願意,我們馬上就去拜師學鋼琴,你有鋼琴底子,從現在開始努力,你一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媽媽相信你!”
彈鋼琴,不需要腿腳奔波,明鬱不需要去承受一些異樣與譏諷的目光,這讓他的心裏異常放鬆與鎮定。他坐在鋼琴前,如魚得水。
明鬱深深愛上了坐在鋼琴前揮灑音符的那份釋然與沉醉,他的十指在黑白琴鍵上上下翻飛。
多年以後,明鬱成了一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他收獲了眾多掌聲,眾多讚歎,眾多崇敬。
他在台上,無數音符從他指間流瀉而出。
而他的腦海裏,有無垠的菰草,在一陣陣柔風的吹拂下,起伏,如浪。
選自《黃河 黃土 黃種人》2015年第3期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自己。你想懦弱,那就繼續悲傷歎息;你想堅強,那就去認真做事!
不要嘲笑有夢想的人
文/冠豸?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林語堂
楊安民是我的初中同學。平凡、本分、成績墊底的他在班上默默無聞,就像“隱形人”一樣,明明在眼前,也會讓人視若無睹。同學兩年,我都沒有和他說過幾句話。
臨近畢業的最後半年,我們同桌了三個月時間。我不喜歡他,也看不起他,覺得他笨。那時麵對呼嘯而來的中考,大家都爭分奪秒,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在最後兵荒馬亂的衝刺階段,老師為了增強大家的自信心,也為了讓大家更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召開了最後一次主題班會:我的理想。
畢竟要初中畢業了,大家說到理想時都有些難為情,再不會像小學時那樣天真,一開口就是要當科學家、文學家、畫家,講一些遙不可及的宏大夢想。
我們先是謙虛,然後閃爍其詞,麵對未知的人生,都不很明確自己真正的理想,但因為成績還不錯,比較有底氣,說出的理想都比較讓人欽慕。
大家輪番而上,掌聲陣陣。
輪到楊安民時,他才站起來,竊竊私語的教室裏突然就傳來一陣喧鬧的哄笑聲。我明白那些笑聲的內容:楊安民成績那麼差,能混張初中畢業證書就不錯了,他還能有什麼理想呢?讓他講理想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楊安民應該是聽懂了那些嘲笑聲吧,他的臉倏地漲得通紅。但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堅定地走上了講台。因為心裏緊張,所以他的聲音有些哆嗦,他說:“我以後,以後要開一家,一家屬於我自己的汽車維修店。”他把“汽車維修店”幾個字講得鏗鏘有力。
“呃,看不出來,楊安民同學理想蠻遠大的,想當大老板呀?”
“楊老板,那以後我們找你修車,有沒有打折扣呀?”
各種嬉笑聲伴著此起彼伏的調侃很快就將楊安民淹沒了,根本沒有人相信,默默無聞的“隱形人”楊安民以後能當老板,會開起一家屬於他自己的汽車維修店。
“我說的是真的,我喜歡修車。”楊安民在大家的嘲笑聲中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理想。但沒有人理睬他,誰都當他在做“白日夢”。一個成績墊底的學生還想當汽修店老板?他以為當老板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嗎?
主題班會結束後不久,中考也接踵而來,我們在嘲笑楊安民的時光裏結束了初中歲月。
中考後,我聽同學說,楊安民考得很差,隻能讀技校。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沒有一點驚訝。
我考上了重點高中,三年後參加高考,成績不大理想,隻上了一所二本院校。四年後大學畢業,考研不中後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找工作。在忙碌的生活中,與以前的老同學漸行漸遠。
在日漸煩瑣的生活中,我們早已遺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每天都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其實在青春年少時,我們都曾有過自己的夢想,隻是未來那麼遙遠,我們沒有勇氣說出口,害怕被人嘲笑。
沒有想到多年以後,我會在楊安民的汽車修理店裏與他相遇。看見他時,我們彼此都愣住了,過了一陣才相認。他熱情地與我相擁,然後招呼我到他的會客廳說話。
我們聊起了青春年少時的歲月,聊起了曾經的夢想。他說,他初中畢業後去技校學汽車修理,後來就先在別人的汽修店裏打工,並且一直在籌備資金、積累經驗。
“我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並且在付諸行動,三年前,我終於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汽修店。”楊安民平靜地說,他的目光堅毅而充滿自信。
眼前的楊安民讓我疑惑,他就是以前班上那個平凡、本分、成績墊底的“隱形人”嗎?
如今,楊安民已經開了三家汽車修理連鎖店,經營得風生水起,生意紅火,他說他的第四家店也在籌備中了。在他說話時,我的思緒卻開始遊移,久遠的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那時我們都在嘲笑他的理想,覺得他是在做“白日夢”。然而,在流逝的歲月裏,經過多年的努力打拚,當年的同學中唯有他一個人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有夢想的人是值得尊重的,而能夠一步步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更值得尊敬。看著眼前的楊安民,我想到了自己,意識到自己是該重拾夢想的時候了。
選自《情感讀本·生命篇》2013年第7期
夢想是什麼?最簡單的印證方法就是:你有很多個夜裏因為夢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激動不已,有時候甚至有你已經成功了的錯覺。你有過這樣的夜晚吧,如果有那就去用行動實現吧,因為時間不會等你!
丹頂鶴撒奇
文/雨街?
充沛的精力加上頑強的決心,曾經創造出許多奇跡。
——狄更斯
在鬆嫩平原的沼澤和沼澤化的草甸中,那裏生活著丹頂鶴爸爸撒奇和丹頂鶴媽媽露西。這裏是國家的自然保護區。
廣袤的沼澤地裏,不僅有丹頂鶴喜歡吃的小魚和小蝦,還有柔韌的水草在風中搖曳著,而剛剛長出的蘆葦花上,還有美麗的水鳥落在上麵翩翩起舞。
天空很蔚藍,魚鱗一樣的白雲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麵,水麵上便仿似升騰起一片薄薄的煙氣,水裏的小魚小蝦也仿佛晃動起來。
撒奇站在一條清澈的水塘邊,慢慢抬起一隻腿,在水裏洗了洗,落下,然後向遠處望一望,再慢慢抬起另一腳,蜷在腹下,久久不肯放下。
“嗝啊……嗝啊……!”撒奇長長的脖子像靜止了一樣,死死地盯著來自聲音的方向,那是他的妻子露西在呼喚他。
聽到露西焦急且驚恐的叫聲,撒奇知道,那一定是露西遇到大的麻煩了。撒奇再也沒有心情捕捉小魚小蝦了,瞬間在水麵上扇動著翅膀狂奔起來,一時間水花亂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