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有名(1 / 3)

英雄有名

}h2}英雄有名}/h2}

}pc}裘山山}/pc}

5月12日地震發生以來,無數的解放軍官兵奔向災區,無數的武警戰士、消防官兵奔向災區,無數的救援人員、醫護人員奔向災區,在這浩浩蕩蕩的隊伍中,出現了數不清的無名英雄,我曾在第一次前往災區采訪後,寫下了《我不知道他們叫什麼》的短文,表達了對這個無名英雄群體的敬佩和尊重。而現在,隨著抗震救災的深入持續,更多的英名被傳揚,也許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媒體的力量吧,英雄有名,我們知道他們叫什麼。

5月13日上午10點半左右,地震發生已經20個小時,在綿竹市漢旺鎮武都小學的廢墟上,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突然,餘震襲來,殘存的房屋發生二次垮塌,幾名戰士眼疾手快,趕緊將正在廢墟下救人的戰友拉了出來。就在他們準備撤離時,這名剛從廢墟底下被拉出的戰士突然跪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們讓我進去吧,馬上就可以把她救出來了,我還可以再救一個的……

這句發自肺腑的哭求被媒體報道後,深深地震撼了國人的心。這個下跪的戰士名叫荊俐傑,是綿竹市消防大隊的新兵。從5月13日以後,全國人民記住了他的名字,記住了他那發自內心的哭求。

荊俐傑尚不滿19歲,可還有個比他更小的戰士,生於90後的新兵嚴情勇,更讓人唏噓不已。

15日早晨,駐滇某裝甲團一個剛滿18歲的年輕戰士跟隨部隊抵達安縣高川鎮搶險救援。當時,高川鎮整條山路都毀了,坍方的泥石流從高川鎮所在的山腳下延伸到村民聚居的山頂處,單程需要7個至8個小時,戰士們采用接力傳遞的辦法背送傷員。這個小戰士負責的一段山路,背食品需要2個多小時,背傷員需要3個小時,他一度連續往返20多趟,中間從未休息過。16日晚11時左右,小戰士的下腹部開始劇烈疼痛。他沒有吃藥,沒有告訴任何人。17日,當他背著50公斤重的糧食進山時,腹部陣陣絞痛,可他依然沒吭一聲,把腰帶紮緊,忍住病痛,繼續參加救援。18日,當他背著一位老奶奶下山時,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拚命用手撐住地麵,將老奶奶輕輕放下,隨後昏了過去……

19日10時30分,上海二醫大救護中心為他實施了手術。醫生說,他的病情是由於疝氣引起大網膜穿孔,小腸已流進陰囊造成腫大,變成嵌頓性腹股溝疝。這個病會產生常人難以忍受的巨痛。這個年輕人竟然忍住常人不能忍受的疼痛,堅持營救數10小時,這是我們不能想像的。”當護士們為他更換衣物時,發現眼前這個年僅18歲的戰士,10個腳趾都磨爛了,背脊上有嚴重的壓痕,還有為了止痛用武裝帶緊緊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大家都忍不住哭了。這需要怎樣的意誌啊。

這個小戰士叫嚴情勇,我相信嚴情勇的名字,從此和“鋼鐵戰士”四個字連在了一起。

還有。

率部隊第一個走進汶川的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

失去20多位親人仍繼續堅守在救災崗位的綿陽遊仙區人武部政委鄭強;

帶領突擊隊開辟立體生命通道直達映秀的許勇軍長;

一次次冒死穿越死亡峽穀解救災區人民的英雄陸航團;

等等。

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已經頻繁的出現在了媒體上,也將出現在抗震救災的表彰會上,感動國人,激勵國人。

可是我要說的是,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字,不被人們所知,或不為人們所熟悉,他們也是英雄,他們也同樣令人感動。讓我把我所知道的,告訴大家。

因為我知道他們叫什麼。

一位剛滿19歲的小戰士,隨部隊在茂縣救災。那天他和戰友們每人背著50斤大米從南新鎮出發,送到10公裏外的文鎮村去。一路都是懸崖峭壁,不時有飛石亂滾。小戰士一直走在前麵開路。突然,他感到左膝一陣鑽心的疼痛。原來左膝蓋不知什麼時候被劃破了一條長約兩厘米的口子,鮮血已浸透了膝蓋以下的褲腿。可小戰士一聲沒吭,隻是從路邊扯來幾棵草蒿,放在嘴裏嚼爛敷在傷口上,再從挎包裏撕下一塊布,三下五除二把傷口包好,又扛上米袋往前走了。

接下來的兩天,他照樣和戰友們一起早出晚歸,送糧到村裏,然後展開救民助民勞動。在受傷的三天裏,他和4名小組成員一道,幫助村民從危房裏搶救出糧食3000多斤,臘肉1000多斤,衣服被子等生活必須品若幹,排除危房18間,清理掩埋家畜屍體30多具。他的班長說:他總是揀最重的活幹,從不吭一聲痛。

直到三天後,指導員才發現他的傷口已經紅腫化膿,強行將他送進茂縣人民醫院臨時住院部。這是住院部住進來的唯一一名救災受傷的解放軍戰士,也是傷情最重的病員之一。第二軍醫大學的骨科專家沈洪興教授含著熱淚,親自為這個從不喊痛的小戰士做完了擴大清創、膝關節灌洗引流術和石膏托固定術。沈教授說,他的關節腔受傷深達15厘米,如果再延遲手術,輕則出現關節功能障礙,重則導致殘廢和截肢。

這個勇敢的小戰士,叫孫華斌。

5月12日 武警某部一位幹事隨執行駕駛員複訓任務的車隊,由成都經都江堰、汶川、理縣向馬爾康方向開進。14時28分,他所在的車隊第一梯隊抵達汶川縣綿虒鎮準備休息就餐時,地麵突然傳來一聲沉悶的巨響,隻見右側山坡上冒出一片黃煙,緊接著大麵積的山體倒塌下來——地震發生了。這位畢業於昆明陸軍學院的政工幹部麵對突如其來的地震,表現出少有的沉著與冷靜。他不斷提醒戰友和群眾遠離房屋和高壓線杆,盡量蹲在公路上不要亂跑;同時招呼人們伏低身子進入公路西側一片櫻桃林中,躲避漫天的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