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就是命令!十多分鍾恐懼而又漫長的等待過後,塵埃漸落,當確定車輛和人員無恙後,他立即帶領部分官兵奔赴附近村莊,展開緊急救援。僅僅2小時,就與戰友們成功將綿虒鎮及附近3個村子內的所有人員全部安全轉移,包括傷員和死者在內,沒有一個人被困或被廢墟掩埋。第二天,他又率官兵們將被洪水圍困的綿豐村沙壩組的幾十戶人家順利轉移出來。成為第一個投入抗震救災的軍人。
他的名字叫張念峰
5月15日下午3點,一直在綿竹抗震救災的雅安某預備役團接到指揮部命令,前往被地震圍困的天池鄉救災。團政委二話沒說,率領特遣分隊救進入天池鄉展開救災。第二天下午,天池鄉地震時兩邊山體崩塌,阻斷河道形成堰塞湖,水位不斷上漲,給部隊和受災群眾帶來極大的威脅。指揮部命令突擊隊率群眾緊急撤離天池鄉。
這位政委立即組織災民和特遣分隊向峽穀外撤離。撤離途中,大地突然開始顫抖,餘震襲來。雨點般的飛石從山上滾落下來。政委突然看見一位牽著小女孩的老人被飛石打倒在地,便奮不顧身的撲上去將小女孩護在身下,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飛石。自己卻被飛石砸傷,鮮血直流。
“我受傷了,這裏危險,你們不要過來!大家扔掉背包,快速通過!”這是政委受傷倒地後的第一句話。戰士哽咽著,找來一扇門板做成簡易擔架,將他們的政委抬著繼續回撤,到下午17時,特遣分隊和老百姓全部撤出危險區域。
經醫生診斷,政委的右腿脛骨開放性骨折、頭部背部亦同時受傷。
讓我告訴你他的大名吧,他叫範後雄。
5月12日夜,大雨傾盆而下,大地仍在不停的戰栗,某炮團副參謀長接到命令,立即組織一支20人的突擊隊,想盡一切辦法進入地震中心汶川縣!自地震後,災區的一切通訊聯絡都中斷了,決策層急需知道震中汶川的情況。而通往汶川縣城的路,已被塌方和泥石流徹底中斷,隻能嚐試先進入汶川映秀鎮。
突擊隊在最短的時間裏出發,僅僅帶著5把手電筒,背著最簡單的行裝,他們從12日晚上10點半始,冒著夜雨冒著隨時跨塌的危險,整整徒步8個小時,終於在13日淩晨6點抵達映秀,成為第一支到達汶川映秀的部隊。為了解災情、安撫災民、為大部隊的開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勇敢的突擊隊隊長,叫楊衛東。
5月12日地震發生後,某裝甲團迅速開往北川。一位年輕參謀在開進途中看著窗外遍地倒塌的房屋咬緊了牙關。淩晨零點30分,部隊抵達北川城外,由於道路塌方,遍地亂石,汽車已無法通行。這位參謀立即領領400名戰友翻山越嶺,徒步進入北川。
當戰友們得知他的老家就在北川時,都急著讓他先回去看看父母時,他大聲吼了句:別耽誤時間了,救誰都是生命!快給我一個一個的搜救!”
他像一頭急紅了眼的獅子,發瘋似的地奮戰在廢墟上,救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鄉親。直到兩天後,大批救援部隊進入災區了,白楊民才抽空回家去看,可是倒塌的家中一片淒涼,任由他大聲呼喊也無人答應。他擦幹淚水又投入到搜救中。直到第五天,他才在醫療隊找到了被壓斷雙腿的父親,和率學生一起跑出教室的當老師的母親……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不急著去救親人時他說,這廢墟下有那麼多人,隨便一處也許都有我的同學和兒時的夥伴。我在這裏救誰已經不重要了,救出來的都是親人!
這位深明大義的年輕參謀,叫白楊民。
在映秀鎮采訪分那個晚上,夜裏11點,有人突然在我們住的棚子外喊,解放軍同誌,我是阿壩州的副州長,請幫個忙,我們又救出了一個!我們幾個創作員連忙衝出去幫忙。
後來我得知,這個副州長,是在地震後第一個趕到映秀鎮的州領導,當得知前往汶川的路斷了後,他立即想到了水路,可是從紫坪鋪水庫往映秀的路,整座山體滑坡,已沒有路了。這位副州長堅定地說:“我死也要到映秀去……”他帶著幾個人跳進峽穀中,用雙手在泥石流中爬行,一陣餘震使山上石頭像雨點般飛了下來,他的右腿被碗大的石頭砸中。三小時後,他們終於進入了映秀鎮。
他到達映秀鎮後,發現絕大多數房屋已成為平地。映秀鎮鎮政府15名鎮幹部,幸存者隻有5人。他立即帶人趕往受災最嚴重的映秀小學和映電賓館,調來建築工地的吊車進行搜救。 從13日下午到14日淩晨5點,在他的指揮下,搜救人員在廢墟下救出了200多名幸存者!
這位爭分奪秒救人的副州長,叫白裏成。
兩山合圍,寬闊的河壩變成了一座又一座湖泊。“5·12”大地震後,綿竹清平、金花、天池3座鄉鎮變成“孤島”,5000多居民剛從地震中逃出來,又陷入洪水、饑餓的困境中。唯一能夠下山的道路,已經變成一條“死亡之路”。“烏蒙鐵軍”臨危受命,帶領“孤島”災民突圍。在危機四伏、關隘重重中,他們幾乎集體“消逝”在深山密林裏。經過34個小時的艱苦突圍,他們終於奇跡般的靠著肩背手攙,帶著226位受災群眾成功突圍。
這次冒死突圍的領頭人,是團長周洪許,裝備處長趙崗,後勤處副處長張開順。
他們的名字,不應忘記。
2008年3月,北川縣人武部的老政委轉業離開了北川。“5.12”地震發生後,正在綿陽休假的老政委徹夜未眠,他惦記著人武部的戰友們。第二天一早,就背上背包趕回了北川。沒想到他曾戰鬥過的北川人武部,營房幾乎被山體全部掩埋,連唯一一幢最堅實的武器庫也被地震的氣流推出6米多遠。幾名幸存的戰友在廢墟上艱難地尋找著遇難者。家屬、小孩的哭喊聲令人揪心。麵對陷入絕望和悲傷的昔日同事們,老政委緊緊地握住戰友們的手說,我還和大家在一起!麵對災難,我們都得挺住啊!他用心安撫家屬,安撫每一名受難者。在現任政委受重傷的情況下,再次主動充當了“政委”角色,配合部長組織人員一邊繼續搜救,一邊配合縣裏疏散受困群眾。看到老政委返回崗位,人武部所有的人都受到很大鼓舞,不但開展自救,還積極投入到對群眾的救助中。從5月13日上午6時開始,老政委和他的戰友們通過三天三夜的連續奮戰,先後從廢墟裏救出包括人武部幹部職工在內的遇難群眾300多人,疏散受困群眾3600多人,搬運遇難者屍體400多具。同時,他還組織幹部、職工,對被泥石流掩埋的民兵武器彈藥庫進行了搶救,共搶出槍支300多支,彈藥500多發,並安全押送回軍分區武器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