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這股子拚勁兒,使得她在眾多同學中脫穎而出,成為舞台上耀眼的佼佼者。在當年土耳其舉辦的“中國文化年”演出中,舞技精湛的她大獲好評。
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學校,她都能夠憑借清麗的容貌贏得身邊人的讚賞,但這個90後女孩總會輕描淡寫地說:外貌是會變的,內心的強大才最重要。注重內外兼修的她不僅刻意培養自己的口才,以便將來成為舞蹈老師後能更好地授業解惑,平時還喜歡看周國平、於丹、星雲大師的書,寫作能力也很強。
2
2013年3月初,一個劇組的副導演到北京舞蹈學院來招演員,當時他並沒有說導演是誰,要演什麼電影。相貌出眾的她和幾十名同校師姐妹一起進入了初選名單,她們應要求錄了一段視頻資料,在裏麵介紹了各自的姓名、身高、專業等基本情況。由於之前連廣告都沒拍過,她根本沒有把競選演員太當一回事,她覺得這一行離自己很遙遠。
不料,幾天後她就接到了麵試通知。這次的麵試官仍是那位副導演,他讓女孩試了幾小段不同的戲:跳民族舞,哭喊著奔跑,獲得愛情的愉悅……一番生澀的表演結束後,副導演麵無表情地說:“你舞跳得不錯,但表演太不專業,等通知吧。”
又過了一段時間,她第二次接到了劇組的麵試電話,當穿過北京某酒店走廊鬆軟華貴的地毯,按約定敲開一個工作室的房門時,映入眼簾的情景令她吃了一驚:麵前赫然出現的是隻在電視上見過的大導演張藝謀,此時張導正一臉嚴肅地坐在沙發上翻雜誌,房間的牆壁上貼滿了《活著》、《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著名影片的海報——原來這是張藝謀的工作室啊!由於並不追星,她坦言她之前對成為演員始終缺著那根弦兒,對明星大腕也不太感冒。但首次看到張藝謀本人的那一刻,她還是蒙了,出了一手的汗,像做夢一樣。“導演大概看出我有點恍惚和遲鈍,主動過來和我握手。”
初次見麵,她就讓張藝謀眼前豁然一亮:雪白的皮膚,齊肩的長發,一件淡粉色的襯衣透出溫婉的書香氣。聊了幾句之後,她變得輕鬆起來,一笑兩隻彎彎眉眼甜美好看。接下來,她用一串很簡短的話,就把自己的成長經曆交代得清清楚楚,絕不拖泥帶水。張藝謀露出了笑容,開心地說:“行啊,小丫頭,口才了得。”此時,他已經從她清澈的眼神和言語間流露出的那股小小的倔強勁兒中,找到了他苦尋半年的“丹丹”的影子,這是張藝謀正籌拍的一部新片的女主角。
3
在這部“神秘電影”正式開拍前,劇組對她做了長達幾個月的特訓,學民間舞出身的她要從頭學習芭蕾,“導演的要求是,必須讓專業的芭蕾舞演員都覺得你專業,還要看起來有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感覺。”為了找到這種感覺,她找了很多樣板戲來看,練習那種“有點愣又可以殺人”的眼神,每晚聽著《紅色娘子軍》入睡,到後來她一聽到裏麵的音樂就會條件反射似的亢奮,忍不住想舞動起來!
即便是專業的芭蕾舞演員,要想用腳尖跳芭蕾舞,也至少要幾年的底子,但令中央芭蕾舞團的老師吃驚的是,她隻在自己的指導下練習了兩個多月,就能有模有樣地跳《天鵝湖》了!老師不禁向她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是一個舞蹈奇才,這水平完全可以進‘中芭’了!”
2013年9月,她被確定出演張藝謀電影《歸來》中的丹丹一角。直到這時,她的老師和同學們才驚呼,原來繼劉詩詩之後,北京舞蹈學院又將誕生一位女明星,並且是新晉“謀女郎”!這意味著什麼?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其中的含義。鞏俐、章子怡、董潔、周冬雨、倪妮……張藝謀電影的曆任女主角,都有一個美好的星途!但因為培訓期間導演要求她保密,除了專程趕到北京照顧她的父親,此前誰都不知道她已經被《歸來》劇組看上了。
《歸來》是張藝謀拍攝的一部愛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講述的是60年代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情感變遷故事。當得知該片由陳道明、鞏俐領銜主演時,她驚得合不攏嘴,繼而忐忑不安起來:從未演過戲的自己,能在片中扮演好這兩位影視大腕的女兒嗎?
“因為我沒有表演經驗,所以我演戲都是全身心投入,把自己都丟進去了。覺得自己就是丹丹,一哭就收不住。我在戲中一直哭,一直哭,那種情緒太傷我了,我太難受了。”但不管如何,她最終熬過來了,並在拍戲過程中,得到了陳道明和鞏俐等人的熱心指點,演技突飛猛進。
4
2014年1月,《歸來》殺青。4月份試映時,這部片子感動了多位名家,作家莫言看得淚眼蒙朧,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看片時更是哭了一個小時,並連連讚歎拍得很棒,演員們的表現也特別真實感人!隨後,《歸來》預告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引發了全球關注。
電影中的她很固執,而生活中的她卻很乖。曾有消息說她家境不俗,更有網絡傳言說她是“富二代”。女孩說,其實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家庭,家境並不優越,而且父母自幼對她管教甚嚴。直到看了女兒出演的《歸來》,一向吝於誇讚孩子的媽媽才含著眼淚對她說:“慧雯你很棒!”
是的,她叫張慧雯。不可否認她的先天靚麗,但很明顯,正是由於她一次次要強的拚勁兒,才讓她能夠抓住機會,進而走向人生的輝煌。
原載於《年輕人魅力校園》
年輕就需要一股拚勁兒,認真對人、認真對事,不知不覺中機會也會降臨到你的身上。
淩寒盛開的“霸王花”
文|江上飛鴻
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
——雨果
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於2013年登陸江蘇衛視黃金時段全國獨家首播。該劇講述的是經過選拔來自不同部隊不同職位的8名女兵,組建成一支代號為“火鳳凰”的女子特戰隊的故事,她們懷揣著各自的理想,通過近乎殘忍的訓練和實戰逐漸蛻變,最終以一個真正的軍人姿態重新綻放生命,完成鳳凰涅槃。
而現實版的《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也在同一時間上演,主角隻有兩名。她們被人稱為特戰“霸王花”,來自號稱軍中“霸王花集結地”的陸軍女子特戰連。同在2013年9月獲得優秀士兵提幹資格,考入解放軍理工大學,在軍校開始繼續綻放自己的精彩。她們就是蔣淑珍和任亞敏。
自小崇拜橄欖綠的蔣淑珍當年高考就報考軍校,結果落榜了,不甘心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軍營。參軍之初她豪情萬丈,一心要在部隊鍛煉好自己。在延慶海軍通信新訓營訓練一個月後,就調到了海軍陸戰隊,三個月後又被選中參加“爆破手”特戰集訓。能被選中參加特戰集訓,對於剛參軍不到一年的蔣淑珍來說真的是一種極大的榮耀,同時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她曾經是一個異常膽小的女孩。
6歲那年的一個夏日,晴朗的天空突然電閃雷鳴,豆大的雨珠砸得地麵塵氣飛揚,和媽媽一起外出走在路上的她嚇得直打哆嗦,媽媽一把把她攬在懷裏。以後每遇到雷雨天氣,她就會想到媽媽那溫暖的懷抱。
在部隊投彈還可以,但是炸彈一響還是忍不住害怕,渾身都發軟。看到她這種情況,班長對她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隻有正視自己的弱項,使自己強大起來,才有可能戰勝它。”為了讓自己適應聲響,蔣淑珍申請搬到連隊儲藏室“獨居”,並請求班長深夜不定時在她的枕邊放喇叭。
白天訓練那麼苦,晚上還要多次弄出“炸彈”聲響驚醒她,班長實在有些不忍。可是耐不住她的執意要求,老班長被這個新兵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經曆無數次夢中驚醒之後,她成功克服了心理障礙,在集訓完畢後的結業考核中,蔣淑珍憑借優異的表現獲得“最佳全能爆破手”的稱號。當兵五年來,從陸戰到海訓,從潛水到跳傘,她出色地完成了上百項特戰集訓,並贏得“女子三棲尖兵”的光榮讚譽。
而和蔣淑珍一起邁進軍校的任亞敏也同樣有著一個橄欖綠的夢,同樣有著一股拚勁。“集中精力於一點,專注就是勝利。”她把教官在新兵集訓第一天說的這句話深深刻在心裏。憑著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她五發子彈打了五十環,成為唯一一個滿環的新兵。從第一次打靶開始,她就愛上了槍,與槍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幾乎參與了所有與槍有關的特戰集訓,槍支分解結合,蒙上眼睛步槍28秒、手槍17秒、重機槍51秒,各項武藝樣樣拿手,射擊打靶更是以幾乎全滿環的成績讓人無可挑剔。精湛的技藝使她成為連隊獨一無二的“神槍手”,榮立個人三等功。任亞敏一下子成了連隊的先進典型。
戰友們的羨慕,領導的垂愛,曾一度讓她沾沾自喜。她漸漸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日常內務讓其他人整理,訓練也開始出現“混”的現象。日子一天天過去,第二年春天,特戰旅下達緊急命令,要求第二天舉行全旅射擊比武,連長直接把任亞敏報上去了。並對她說:“你代表連隊出戰我們放心。”任亞敏心裏很不踏實,畢竟自己近一年都沒好好訓練了,心裏沒底,可是又不能推辭,隻好硬著頭皮上。
機會隻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那次比武,奇跡沒有發生,她第一次出現脫靶,敗得很慘。
從此,她回到訓練場,重新抄起熟悉的八一步槍,瞄著胸環靶,一步步從頭開始,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冬寒夏暑,訓練場上的她總是衝在第一線。戰友們又看到了以前的她。三個月以後,在連隊組織的一次實彈射擊訓練中,她以40發子彈命中四百環的成績向那次失敗交上答卷,維護了作為“神槍手”的尊嚴。
任亞敏和蔣淑珍真的有緣分,這次進入軍校,隨機分班又被分在同一個班,而且還是上下鋪。兩人好似心有靈犀一般,要在這裏來一場暗賽。
報到的那一天,任亞敏暗下決心:“我必須抓住這次學習深造的機會,把自己鍛煉成合格的軍官。”而蔣淑珍則考慮到自己的底子薄,基礎差,鉚足了勁要惡補自己。
在軍校,兩朵“霸王花”競相開放。
課堂上,想法最多,思考最多,問題最多的學員是蔣淑珍。深夜不睡覺,上課不犯困,周末不休息,整天泡在圖書館的那個人還是蔣淑珍。蔣淑珍以她那“拚命三郎”的學習精神贏得了戰友和教員的讚譽。
任亞敏問問題的辦法更新奇,為了讓那些成績好的學員不被她問煩,她曆經周折,把十幾個教員的課表安排、作息時間、聯係方式以及興趣愛好搞得一清二楚,無論什麼時候,隻要有問題,她總有辦法找到教員尋求幫助,加上課後加班加點的學習,任亞敏很快成為教學班中的尖子。
兩朵特戰“霸王花”在軍校再度燦爛盛開。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那麼一種人,為自己的夢想而頑強拚搏。在她們眼裏,挑戰一切困難就是自己的人生信條,在這樣堅定的夢想與執著的信念麵前,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撓自己追夢的步伐。
原載於《做人與處世》
困難就像是彈簧,你弱它就強。為了心中的夢想,壓倒一切“彈簧”,衝吧,做自己生活中的“霸王花”。
七年之“養”
文|孫道榮
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愛因斯坦
七年之養?沒錯,是七年之“養”,營養的“養”,培養的“養”。
有一個理論,一個人如果要熟練地掌握一門知識,或者一項技能,大約需要七年的時間。
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什麼概念呢?假設一個人可以活到80歲的話,那麼,從12歲開始,你有差不多10次的機會,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
這真是太鼓舞人心了。
我認識一個作者,是個農民,也是個家庭主婦。每天閑暇的時候,就在房間裏寫東西。開始是日記,後來是故事,反正每天都寫。也沒投過稿,甚至沒給別人看過,純粹是興趣。若幹年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文章被一個出版商意外發現,得以出版,淳樸的文風,一下子打動了無數讀者。如今,已經發表出版了近百萬字的作品。而我認識的很多比她有才氣的作者,卻一直沒什麼成就,隻是偶爾寫幾篇豆腐塊,發泄發泄,他們的才情,像久未深墾的土地一樣,慢慢荒蕪了。
小區裏有一塊平地,每天傍晚,都會有一個老人,在那兒用巨大的毛筆,蘸著水在地麵上寫字,幾年前我搬到這個小區就看到他了,而聽說在此之前,他已經寫了好多年。把整個地麵都寫滿字,大約需要個把小時。等他寫完的時候,前麵寫的字跡,差不多快幹了。他的字遒勁有力,路過的居民,都忍不住停下來,看幾眼。每年過年的時候,他都會在平時練字的地方擺張桌子,為居民們免費寫對聯,求者雲集。他的書法到底怎麼樣,我不敢妄評,但他的故事確實打動了我,你根本想象不到,他不識什麼字,而且還是個中過風的老人,好多年前,半邊身子就失去了知覺。開始寫字時,是為了恢複訓練,此後,慢慢在一筆一畫中,找到了一份寧靜和快樂。他堅持了十多年,從未間斷,即使下雨天,他也會在地下車庫的地麵上練習,因此才有了這一手的好字。
堅持七年,對許多人來說,似乎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做了十年的公務員,還隻是一個小職員?做了20年的會計,還隻是一個小單位的出納,而沒有成為經濟學家?在家裏天天圍著廚房轉,做了30年的飯菜,也沒有成為特級廚師?
那很可能是因為,你隻是像陀螺一樣旋轉,並沒有自己明確的方向。
並不是說,什麼事你隻要堅持做了七年,就一定能夠有所成就。七年時間,可以讓你熟練地掌握一項技能,但要命的是,七年之後,你也可能就此陷入一種疲憊期。在婚姻裏,有一種說法叫“七年之癢”,婚姻的新鮮感和熱度都消失了,曾經熱烈的感情變得寡淡無味。不僅婚姻存在著七年之癢這道坎,工作是這樣,學業是這樣,事業也是這樣。很多人花了七年的時間,掌握了某項技能,卻又陷入七年之癢的泥淖,如果不能自拔,不能及早掙脫,就會像很多婚姻一樣,了無生氣地延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做某件事,卻永遠隻能是掌握了熟練技能的匠人,而不是大師。
所以這個“養”,是需要悉心培養,需要源源不斷的營養補給的。七年隻是一個平台,平台之上,仍有無數台階。
人生隻有一次,但人生的路,絕不是一條。假設生命是一條河的話,那麼,人這輩子,差不多有十次改變方向的機會。什麼時候,你想轉彎,都還來得及。
因此,如果想改變我們的人生,不需要再給我們一輩子,而隻需要七年,你就能一切從零開始。你還猶豫什麼呢?
原載於《智慧背囊》
人常常感歎自己沒有時間做某些事,或者抱怨生活一成不變,於是時間就在這些抱怨聲中匆匆流逝。七年足夠讓人生改變一次,就看你是否有改變的決心。
不要迷戀山腰的風景
文|朱國勇
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盧梭
2002年3月,美國紐約州立高級中學門口,一輛加長型林肯房車輕盈地停了下來。從車上下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頭發花白,身材健碩,麵容祥和。老人步履矯健地來到校長室。校長約翰遜先生一看就知道這位老人是有身份的,於是,親自衝了一杯咖啡端了過來。
老人說,他叫帕米拉,是微軟公司的常務副總裁。這次來,是想找一個叫馬克·紮克伯格的學生。微軟公司希望聘請這位學生擔任高級工程師。
“年薪是……95萬美元!”
饒是約翰遜校長見多識廣,但是聽到這一句時,仍然吃驚得吐了吐舌頭。年薪95萬美元!這簡直就是神話!在2002年,就是放眼全球,這樣的高薪也不多見!
原來,馬克·紮克伯格從小就被譽為“電腦神童”,10歲開始電腦編程。2001年末,馬克·紮克伯格設計出了一款MP3播放機,無論是設計還是音效,都處於全球領先水平。一時間,各大軟件公司爭相聘請馬克·紮克伯格。微軟公司經過董事會協商後,慎重地做出了這一決定。
帕米拉老人誠懇地對約翰遜校長說:“校長閣下,您能幫我勸一勸馬克同學嗎?我們公司可以為他提供最好的條件。”
冷靜下來的約翰遜校長想了想說:“我可以替您建議一下,但我更加樂於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一會兒工夫,馬克·紮克伯格來了。瘦瘦單薄的樣子,很普通的一個小男生,隻是,那雙眼睛澄澈地閃著清靈的光。聽完帕米拉老人的敘述,馬克·紮克伯格靦腆地笑了:“謝謝您與微軟公司的肯定,隻是我想,我現在最需要的是學習。”
那天,帕米拉老人十分遺憾地走了。臨別時,帕米拉老人給馬克·紮克伯格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如果你改變了主意,可以隨時來找我!”
2003年,馬克·紮克伯格進入了哈佛大學,主修心理學。可是,他依然癡迷於電腦。2004年,馬克·紮克伯格建立了一個供哈佛同學互相聯係的網絡平台,命名為“臉譜網”。網站剛一開通就大為轟動,幾個星期內,哈佛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注冊為會員,主動提供他們最私密的個人數據,如姓名、住址、興趣愛好和照片等。學生們利用這個免費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動態,和朋友聊天,搜尋新朋友。很快,該網站就擴展蔓延到全美各大高校。到2004年底,注冊會員已經突破100萬。於是,馬克·紮克伯格從哈佛大學退學,開始全職經營網站。
到2006年,臉譜網風靡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注冊人數達到了五千萬。
臉譜網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各大網絡公司的注意。雅虎公司首先向馬克·紮克伯格拋出了橄欖枝,出價10億美元要求收購臉譜網。
這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轟動。10億美元!隻要馬克·紮克伯格點點頭,年僅22歲的他,就可以躋身全球頂級大富豪的行列。其鋒芒,可以直逼當年的比爾·蓋茨。
可是,這一次,馬克·紮克伯格又一次讓世界為之側目。他微笑著拒絕了。他說:“我要做全球最好的社交網站,我要做頂級的網絡公司。”
看來,想要收購臉譜網是不可能的了。2007年,微軟公司經過仔細權衡之後,出資2.4億美元收購了臉譜網1.6%的股份。
2010年,臉譜網注冊用戶達到五億,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一億,公司的市值達到150億美元。馬克·紮克伯格本人也被《時代周刊》評為“2010年最佳年度人物”。
如果當初馬克·紮克伯格滿足於年薪95萬的工作,如果當初馬克·紮克伯格10億美元把臉譜網給賣了,那麼,馬克·紮克伯格還能有今天這樣巨大的成就嗎?
經受住誘惑,才能獲得成功;經受住大誘惑,必能得大成功。那些小富即安的人,不要指望他們能有什麼大作為。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登頂,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的匱乏,而是因為迷失於山腰旖旎的風景,忘了自己最初的追求。
原載於《青年文摘》
成長過程中要麵臨許多選擇,有時候放棄反而能更好地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