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簡單是智慧(1 / 3)

第一章 簡單是智慧

懷一顆孔子心,染一身莊子氣,在天做飛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強坦蕩,又似隱士般自在逍遙。如此,日子就能演繹成一門生活化的藝術,前路的風景更是值得期待。

登上人生的高峰

文|劉墉

如果有什麼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從現在就開始。

——富蘭克林

我小學的時候因為演廣播劇,有一天自己也試著寫了個劇本。寫好,很得意地拿給老師看,哪裏知道老師才看一眼就說:你寫坐火車去陽明山?陽明山根本沒有火車,你亂寫嘛!

我當時好傷心,但是繼續寫,由劇本寫到散文,寫到小說,寫到今天。

我剛上高中的時候,學國畫,總是臨摹老師的畫稿。但我有我的想法,就自己創作。我的母親看了說:自己畫得不好看,還是臨摹老師的吧!

當時我聽了也很傷心,但是堅持自己畫自己的,沒多久就得了全台灣美展的大獎,評審還說我畫得不凡。

我30歲的時候,寫了一本寓言故事,寫成,正好有位文壇的朋友來,就拿給他看。他讀了幾篇說:你拔過一種叫麥門冬的植物嗎?會拔的人一次可以從土裏拔起一大串,不會拔的隻能拔出幾顆。你這些文章就像拔麥門冬,拔了,但是不多。

朋友離開之後,我很懊惱,我太太安慰我說:你已經是名作家了,他遠不及你,隻是酸葡萄作用,何必聽他的?但是我說:他講得有理。於是全部重寫。

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常有人向你澆涼水。問題是,別人一澆,你就退縮了嗎?如果你認為自己對,就可以堅持到底,走自己的路。如果自己確實不足,也別怕!別猶豫!立刻改正!

最近總看到新聞裏說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太低,有一天我就問個大老板為什麼不多給些。老板說:那些年輕人一點經驗都沒有,進來,我先得教他,他們來上學,不用繳學費,有錢拿,還嫌少嗎?

我不敢說那老板就該少給,但是必須說,最好的工作不見得薪水最高,而是最有前景,最有發展,最能學到東西的工作。如果有人給我高薪,卻無法讓我進步,我是不去的。因為我的青春更值錢,我不想老死在一潭死水裏。

我曾經在書裏寫過個真實故事:有個學生來跟我抱怨不受老板重用,打算自己出去創業。我說很好啊!但是先得好好準備,把你現在公司的那一套都學會。

學生聽了,每天自願加班學寫英文商業文書,了解外貿的每個流程,跟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連影印機換碳粉時他都跟在維修人員的身邊學。半年之後,我問那學生是不是可以跳槽了,他一笑說:不必了,他已經升官加薪,被老板刮目相看了。

為什麼有這樣大的變化?因為他在工作中學習,展現了更積極的態度,而不是混日子等著加薪。所以當你工作不順的時候,怪別人之前,先問問自己。

女兒小的時候,有一天我教她《論語》,說孔子講自己“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女兒問:那80呢?90呢?這下把我問倒了,可不是嗎?過去人的壽命短,20世紀初男人平均壽命不到50歲。現在人的壽命長多了,以後甚至可能活到100多歲,比古人多了幾十年,加上世界的變化快,我們還能用古人的標準嗎?

過去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現在還能學一技就夠用一輩子嗎?現在連手機都沒幾個月就變個樣子,人人都得與時俱進、與時俱變,稍稍不努力就會被淘汰,所以大家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

談談早戀吧!其實戀愛就是戀愛,隻是隨年齡的增長,對戀愛的感覺可能不一樣了。也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可能改變對戀愛的詮釋。所以16歲,26歲,36歲,46歲,對戀愛的想法可能大不同,不能說誰對誰錯。隻是,愛別人之前,先得愛自己,因為自己也是人。你連自愛都做不到,哪有條件去愛別人呢?

如果你作為一個學生,不能把學業搞好;作為子女,不能孝順父母;甚至早上起不來床,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又哪有能力去愛別人?

相對的,如果你戀愛之後,人生態度更積極、更快樂,功課更好了,身體更健康了,對父母師長更有禮貌了,還懂得保護自己,把握分寸,就算中學談戀愛又如何?

人生好像登山,無論走大路,爬台階,攀懸岩,最重要的是要認清目標,認清方向。而且要知道站在巔峰是很冷很孤獨的,無法忍受那種孤危的人很難長久地站在巔峰。

真正的登山者要超越自己。當你站在這個山頭,羨慕另一個山頭更高更美的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走下這個山頭。沒錯!你可能走下之後,因為山洪暴發,或者體力不濟,再也攀不上另一座山,但是隻要你能不負你的心,就能不負你的生命。

祝大家超越與生俱來的弱點,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肯定自己是天地之間不可或缺的存在!

原載於《語文報》

人生沒有停靠站,現實永遠是一個出發點。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放棄,隻有保持奮鬥的姿態,才能證明生命的存在。

孔子心和莊子氣

文|張雲廣

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立在真實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強、虛偽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歸幻滅。

——李大釗

時近中秋,一場冷雨下過,天色已抵近黃昏。

鄰居家的老榆樹上,數隻麻雀正梳理著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濕的羽毛,神情悠然而專注,還不時愜意地嘰嘰喳喳幾聲,像極了莊子眼中和筆下的風景。

天空,隨風而動的灰色雲層下,幾隻燕子在空中忙著捕食,再過不了多久,它們就要跋山涉水飛往南方了。它們用羽翼追求夢想、丈量天下,一路奔波勞頓如當年周遊列國的孔子。

麻雀與燕子,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生存狀態;莊子與孔子,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

常常憶起老家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大爺,算來他今年已經66歲了吧,都在城市上班的兒女曾無數次勸他離開農村,與他們到城市一同居住,卻被他次次回絕。他吹的小曲隔著老遠就能聽見,他喜歡獨自一個人漫步在鄉間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長勢,摸摸高粱的結節,聽聽蟋蟀的彈奏,望望遠處的羊群,滿心盛開的都是滿足和愉悅。他是一個典型的村莊留守者,正如那群麻雀,隻在村莊和村莊附近鳴唱,任寒暑易節、春秋暗換。

隻是自然界中有界限分明的麻雀和燕子。當今社會,特別是年輕一代中卻很難覓到純粹的莊周和孔丘。孔子的入世進取激勵我們在事業的疆場上馳騁拚搏,莊子的出世無為卻能給欲火過旺的心靈降溫,還心態以平和安寧。

有一位朋友,上班時被同事稱為“工作狂人”,就連中午在單位吃午飯時與飯友談論的話題都常是下一步的計劃,且計劃一旦製定就不折不扣地執行。但一回到家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脫掉工作裝,換上休閑服,下廚做菜無不精通,侍弄花草無不在行。每逢假日他常常開車帶上家人流連於山水之間,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小酌,即使不能遠行,也要起個早走出家門去廣場上打太極或抖空竹,生活被他調劑得有張有弛、有滋有味,人也活得抖擻且高效。

懷一顆孔子心,染一身莊子氣,在天做飛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強坦蕩,又似隱士般自在逍遙。如此,日子就能演繹成一門生活化的藝術,前路的風景更是值得期待。

原載於《讀者》

幸福感來自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和無限激情,來自內心的淡定從容。我們是在曆經汙濁逼仄之後,突然看清許多真實。有詩,必有遠方,那個一直追尋的遠方,便是真正的生活。

鐵籬笆和藤蔓

文|倪西贇

舍,在佛教裏就是布施的意思。布施,就如尼拘陀樹,種一收十,種十收百,種百可收千千萬。

——星雲大師

鐵籬笆曾經的輝煌是和夥伴們合力擒住了幾個翻牆的盜賊,也曾用尖利的牙齒刨開過一條躍起試圖逃跑的狼的胸膛!

而今,鐵籬笆因主人的搬走而寂寞無邊。

一個路過的小女孩走過來,頑皮地想要攀爬鐵籬笆。小女孩的媽媽急忙喝住小女孩:“別動,那是個凶狠的鐵籬笆,小心傷著。”小女孩帶著失望的神情,怯怯地離開了。

鐵籬笆很鬱悶,連個小孩都不敢接近它。

“籬笆大哥,幫幫我吧。”一根藤蔓悄悄爬到鐵籬笆的腳下。

鐵籬笆看到那隻伸過來的細長孱弱的手臂,有點不情願。但是,細藤還是輕輕攀上它的手臂。

“真是討厭!”鐵籬笆在心中默默嘀咕。過了一會兒,火辣辣的太陽爬上鐵籬笆的頭頂。鐵籬笆不但沒覺得渾身燥熱,反而感到陣陣清涼。

有一天,藤蔓在鐵籬笆頭上開出一朵紫色的小花,惹來了蜜蜂和蝴蝶。

“你幫幫我吧,幫我看著花,讓蝴蝶和蜜蜂安心地采蜜,別讓壞人靠近。”藤蔓央求著對鐵籬笆說。

“我來保護你,放心地開花吧。”鐵籬笆不再拒絕。

夏天到了,花兒謝了,藤蔓又長出一個個小瓜。

“你再幫幫我吧,幫我提著瓜,誰需要就讓他拿去。”藤蔓說。

鐵籬笆當然很樂意。

瓜兒熟了,路過的人摘走了它,不停地讚歎:“好籬笆!”

鐵籬笆頓時心花怒放。

冬天,花兒、瓜果都沒有了。

藤蔓又對鐵籬笆說:“幫我保管好衣衫吧,我要冬眠了。”藤蔓把自己纏繞在鐵籬笆上,厚實得像一堵牆。

北風呼嘯的早晨,一個趕路的人凍得發抖。他發現了鐵籬笆,趕忙蹲下搓搓手和耳朵說:“真暖和。”

鐵籬笆突然醒悟:它幫藤蔓,其實是在幫自己!

鐵籬笆再也沒有抱怨過自己沒有用武之地。因為它明白了:一根藤,一朵花,一顆果,都有一個柔軟的世界。

原載於《意林注音版》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舍,看起來是給別人,其實是給自己。舍去什麼就得到什麼,如果妄想是虛偽,那你舍去妄想不就得到真實了嗎?

鮮花不怕雨

文|程剛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隻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都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紮奮鬥過來的。

——鬆下幸之助

有個強盜溜進寺院盜香火錢,被小沙彌看見了,小沙彌上前與其搏鬥,結果受了重傷,心裏有了陰影,膽子變得非常小。

經過幾個月調理後,他身體的傷好了,但心傷依舊。那段日子,他精心將一株小花栽在花盆裏,小花長勢很好,不久便開花了。小沙彌把它放在院子裏,小花每日接受陽光照射,嬌豔欲滴,美麗動人。

這一天,大師帶著他下山去化緣,天空突然烏雲密布,狂風驟起。小沙彌突然想起自己的花還在院子裏,急忙對大師說:“師父,徒兒要趕回去,有盆花已養好久了,還在院子裏,一會兒狂風暴雨來臨,恐怕花就謝了。”小沙彌說完,便要往回跑。可大師叫住了他,對他說:“不用回去,鮮花不怕雨。”這可怎麼說?小沙彌一臉疑惑,可又不敢反駁師父,隻好跟著師父走,可他卻心亂如麻,一直惦記著那盆花。

終於跟著師父回來了,小沙彌第一時間跑去看花,可令他難過的是,那朵盛開的花早已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小沙彌難過極了,轉而看向師父,對師父說:“師父,您不是說鮮花不怕雨嗎?可它現在怎麼被雨水打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