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幽默挺過艱難的日子(2 / 3)

原載於《演講與口才》

不是善於交際的人就有很多朋友,也不是沉默寡言的人就缺少朋友。這顯然是錯誤的。其中的關鍵在於你的性格是否成為你的閃光點,並以此聚集一批願跟隨你的朋友。

你注意到“門後”的人了嗎

文|高然

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裏結實。

——冰心

我上大學期間,寢室有個室友,他有個習慣,每次從外麵回來,就招呼都不打直接重重推開房門。有時門後有人,被突然推開的房門撞得可是不輕,往往不是受傷就是受到不小的驚嚇。他卻不以為意,還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門後沒人的時候,房門就“咚”的一聲撞到牆上,不但造出很大的聲響,時間久了,牆上也被撞出一個坑來。私下,我們對他意見很大,潛意識裏開始排斥他,這樣愈發顯得他不合群。

有他這麵鏡子,我時常提醒自己,在公共場合、集體環境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可能讓自己禮貌優雅些。如若不然,不但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可能會傷害到別人。所以在整個大學期間,我一直表現得溫文爾雅、禮讓謙和,也因此結交了不少朋友。

然而,參加工作後,我又經曆了一件事,對自己以前的認識再次提升了一個層次。那次是在午休時間,我和同事們在看電視,電視上播放著一則審判貪官的新聞畫麵。大家正看得聚精會神,突然有位同事憤憤地說:“我看應該把這些貪官都拉出去斃了,留著也是禍害人!”他這話剛說完,坐在沙發上的張姐就起身低著頭走了出去。我們這才想起,張姐的老公去年因貪汙事發,身陷囹圄,大家一時麵麵相覷,原本歡快的氣氛也變得尷尬起來。剛才說話的那位同事,臉上一片通紅。張姐平時工作積極,待人和藹可親,人緣極好,她老公出事,與她半點關係也沒有。可人家是夫妻,家裏出事,她心裏一直擔心別人說三道四。同事說這樣的話無異於給她傷口上撒鹽,不管是無心還是有意,都是對她的一種傷害和不尊重。事後,那位同事自責不已。

門板撞到人的身上,頂多會造成一些皮外傷和疼痛,過段時間,傷痛愈消,也許便會就此遺忘,但人的心靈受到傷害,就好比瓷器上裂開的口子,無論用怎樣高明的修補手法,都會留下一道抹不去的印記。行為的粗魯傷到的是人的身體,語言的不合時宜刺痛的卻是人的心靈。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人,把不拘小節當豪爽,把口無遮攔當直率,得意忘形、誇誇其談時不分場合,不顧及他人感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輕易就對別人造成了不經意的傷害,也讓他們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鄙夷和冷落。

原載於《演講與口才(學生版)》

群處守口,獨處守心。無論在任何場合,我們都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以別人舒服的姿態存在於其中。給別人方便,也給自己贏得尊重。

在失意的人麵前不得意

文|高楚歌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父親生病住進了醫院,和他一個病房住的是個60多歲的老頭兒,因為我們是當地人,前來探望的親戚朋友絡繹不絕。臨床的老頭兒來自外地,隻有老伴每天陪護照顧,與我們這邊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

一天,老頭兒和老伴出去散步,父親讓我給他編發這樣一條短信:“各位親朋好友,我已病愈出院,請勿再來看望。感謝大家對我這段時間來的關心和問候。”看著躺在病床上的父親,我十分不解。父親笑著解釋道:“這幾天來看我的人很多,因為他們都在當地,看我一趟很容易,可臨床的這位病友,親戚朋友來一趟不方便,人相對就少些。對於病人來說,這或多或少是一種失落,咱們的熱鬧對對方也許是一種無形的刺激。再有就是病房裏需要安靜,咱們每天人來人往鬧哄哄的,既影響別人休息、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聽了父親的話我恍然大悟,更為父親的細膩和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所打動。人生病了,能有人來看望,是對病人最好的心靈安慰,可父親為了照顧別人的感受,寧願用說謊的方式來阻止探病對他人的刺激和影響,讓聽到這番話的人怎能不心生感動、溫暖和敬意。

這就讓我想到,生活中,常見那些春風得意、功成名就的人在人前炫耀,他們無比威風,不注意禮節和場合,隨心所欲,妄自尊大。他們以為這樣能凸顯自己的能力和優越,贏得別人的尊敬和稱讚,豈不知這樣的高調和張揚,反而讓人反感和鄙夷。而隻有那些成功後仍然謙虛低調,巔峰時平和如常,對遭遇失敗的人不冷嘲熱諷,在失落的人麵前不得意張狂,說話行事在意別人的心境和感受的人,才能讓人打心裏佩服、愛戴和敬重。

原載於《演講與口才》

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的人,這個人就是慈悲的。要學會想別人所想,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別人感受到溫暖,這樣他會感激你!

雜草鋤不淨

文|程駿馳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莊子

古時一位官員無故被罷官,回到家鄉他怎麼也想不通,心亂如麻。他每天控製自己不去想這些事,可這件事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

一天,他遇見了大師,便向大師訴說心中的苦悶,問大師怎樣才能解脫出來,不去想那些煩心的事。

大師看向遠處,一位老農正在雜草叢生的荒地裏開荒,大師便問官員如何種這塊地。官員看了看這塊地,地裏滿是雜草,他便對大師說:“大師,種地先鋤草,我肯定先要把這裏的草鋤幹淨,然後再種植。”大師不語,上前和老農耳語了一陣,老農便把這塊地交給官員種。

過了一段時間,大師又來這裏,看見官員還在拔草,便問他說:“施主,地已交給你幾天了,可你怎麼還沒有種菜呢?”官員立即對大師說:“大師不知,我本想早早種菜,可這裏的草鋤了又長,就是拔不幹淨,怎麼種菜呢?”大師不語,找來老農,讓老農種菜。

幾天後,大師帶著官員又重新回到這裏,菜已經發出芽來,官員很吃驚,問老農是怎麼鋤草的,才讓菜長得這麼快。老農一笑,對他說:“先種上菜再說。”“草不淨,何以種菜呢?”官員立即問。老農一笑,對他說:“你先種上菜,菜長起來了,就沒有草長的地方了,草沒那麼多了,就好鋤了,每天下地裏找一找,草就會被鋤得很幹淨了。”官員聽後不禁感慨萬千。大師笑著補充說:“雜草永遠鋤不淨,不如先種上菜,把雜草的地方占了再說。”

官員頓悟。回到家後,他不再去想官場上的那些事,每天把時間排得滿滿的,潛心苦讀,為鄉親鄰裏辦實事,日子過得非常充實。不久後,他的才華再次引起朝廷的關注,重新得到重用。

原載於《特別關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隻要不斷充實自己、壯大自己,那些閑言碎語,那些困難將不攻自破!

用幽默挺過艱難的日子

文|龐啟帆

幽默可以說是能給人以微妙感的調劑生活的作料。由於某種輕巧的幽默,就可以使當時的氣氛為之改觀,使陷於僵局的懸案豁然解決。

——大平正芳

1985年5月的一天,美國牧師大衛·雅各布在從家去往醫院的路上被恐怖分子綁架。恐怖分子把他與另一名被綁架的牧師勞倫斯·馬丁·簡斯一同秘密地運送出美國,關押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一個秘密地點。大衛·雅各布原以為自己很快就會被釋放,但是,美國方麵沒有滿足恐怖分子的要求,恐怖分子拒絕放人。在一次次談判失敗後,雅各布意識到自己可能還要等待一段漫長的時間,他把他的想法告訴了簡斯。“我的妻子、兒子和女兒都在等著我回家,你的家人也在等著你平安出去與他們團聚,我們自己可不能先垮掉啊!”他對簡斯說道。

兩人決定通過幽默來保持自己的神誌正常,並挖空心思尋覓積極的東西。今天沒人被打落牙齒,他們互相稱讚對方的牙齒夠堅固;明天他們的飯裏麵有幾塊無肉的雞骨頭,他們笑道:“喲,小雞光臨我們的飯碗了。”甚至恐怖分子隨口的許諾,他們也假裝高興不已。

他們還戲耍恐怖分子。有一天晚上,看守他們的恐怖分子問他們需要什麼。他們知道恐怖分子的詢問純屬假仁假義,因為連一些最簡單的要求他們也很少能得到滿足。於是,雅各布大聲回答:“請給我們準備一架直飛美國的飛機。”說完,他和簡斯哈哈大笑起來。恐怖分子聳聳肩,無趣地走開了。

1986年11月,在被關押了17個月後,大衛·雅各布終於被恐怖分子釋放;勞倫斯·馬丁·簡斯則在一個月後才被釋放。到機場迎接他的人們原以為,雅各布被關押了這麼久,整個人肯定會很頹廢。但是,當雅各布走下飛機,人們看到他依然精神飽滿。麵對大家的驚訝,雅各布微笑著說道:“是幽默使我挺過了這段艱難的日子。”

相信我們很多人麵對的問題比大衛·雅各布那17個月的處境要輕鬆得多,但事實往往是:人們碰到一點小問題就煩惱不已。為什麼要這樣呢?當你工作不順暢或是產生了家庭矛盾時,試著往積極的方麵想想。某件事成功了或者是問題得到解決了,也用幽默的方式來慶祝。

原載於《知識窗》

每一個艱難的日子,都是一個盛大的節日,生命從而走向無限可能。樂觀的人欣然接受,堅強麵對。悲觀的人不知所措,自取滅亡。在艱難的日子裏笑出聲來,你能做到嗎?

不要排斥不同性格的人

文|李瑞

性格是一個人看不見的本質。

——柏格森

演員黃渤和導演管虎合作了《殺生》《鬥牛》等多部經典電影,擁有十幾年的友誼。可是,他倆第一次合作《上車,走吧》時,卻差點錯過了彼此。

當初,黃渤是經朋友介紹來到劇組的。但他第一次出現在管虎的麵前時,管虎嚇了一大跳。因為黃渤“穿得西裝革履的,跟傻子似的。還弄一個海報,80年代賣磁帶的那種海報,油光水滑的,像個香港二流子”。而這些還不是樸素的管虎最受不了的,最讓管虎受不了的是黃渤還沒把電影放在眼裏。話裏話外,都透露出拍電影就是為了玩。

當時,管虎的助手直接就想讓黃渤回家了,但礙於朋友的麵子,管虎還是讓黃渤試了一段戲。令管虎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個讓自己很是不喜歡的小夥子,演起戲來竟然有模有樣,大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於是,管虎便決定留下黃渤。

管虎的助手驚訝地問道:“這麼不靠譜的人,我們還讓他跟我們一起拍?”

管虎說:“他給我的印象確實不咋樣,我也不喜歡他的性格。但是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我不喜歡他的性格,就否定了他的才能。性格可以磨合,才華卻是強求不得的。我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好惡,就排斥接受和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做事。”

就這樣,管虎留下了黃渤,一起拍攝了電影《上車,走吧》。經過相處,管虎才發現黃渤並非表麵上那樣沒有正經,他做起事來異常認真刻苦。之後,兩人的關係也就越來越好了。

現實當中,我們遇到性格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往往就會排斥他們,不想與他們交往;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隻會讓自己錯過結交朋友的機會。如果我們像管虎一樣,學會接納跟我們性格不一樣的人,然後慢慢磨合,多點包容和理解,相信你會慢慢發現對方也有很多閃光點。

原載於《演講與口才》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是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放下姿態,去感受出現在你身邊的每個人。他們都有可能成為你生命中重要的人。

“瘦鵝”啟示

文|納蘭澤芸

這不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而是我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著,這一團永不服輸的火在身體內作怪的緣故。

——原一平

一位“80後”的年輕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知道了台塑大王王永慶與一群瘦鵝的故事,知道了王永慶的“瘦鵝精神”。他沒想到瘦鵝精神竟對他產生了極大影響,讓他此後的人生冰火兩重天。

抗日戰爭期間,糧食缺乏,因此鵝飼料也極度匱乏。許多養鵝戶隻得讓鵝到野外吃野草,鵝都餓得骨瘦如柴,養鵝戶都想把這些鵝轉手賣掉,以減少損失。可是這種情況下,怎麼會有人買鵝呢?

沒想到王永慶卻買下了許多鵝。人們都說他瘋了,沒有飼料,這些鵝買回來還不是餓肚子?可王永慶畢竟是王永慶,他用一種人們想不到的東西來喂鵝,那就是卷心菜的老莖老葉。這些都是人們不要的東西,而且這東西纖維粗,鵝吃了不好消化,所以就沒有人想到用它喂鵝。但王永慶卻認為瘦鵝在備受饑餓折磨之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但胃口奇佳,且消化能力極強,隻要有食物吃,它們會很快肥壯起來。他將大量的老莖老葉配上極少量飼料喂鵝,果然,經過幾個月的用心喂養,那些兩斤來重的瘦鵝竟長到了六七斤。

事後王永慶說:“任何人在失意之時,要像瘦鵝一樣忍饑耐餓,鍛煉自己的忍耐力,隻要沒餓死,一旦機會來臨,就要像瘦鵝一樣迅速地強壯起來。”

王永慶這句話,那位80後年輕人牢記了10多年,他說,在我最艱難最失意的時候,“瘦鵝精神”像一盞指路明燈鼓舞了我,讓我衝破黑暗,迎來人生的萬頃朝暉。

10年前,他茫然無措;10年後,他在萬眾矚目的演講台上揮斥方遒。10年前,他50多天找不到活兒,衣食無著落;10年後,他成為中國培訓業頗具影響力的企業核心領導人。10年前,他在刺骨寒風裏擺地攤賣書被城管追得麵如土色;到今天他成為多本暢銷書作者。10年前,他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9點,一天隻有5元錢收入;10年後,他資產過億……

他叫成傑,在教育培訓界他具有“演說培訓王子”的稱號。他的10年魔術般的人生經曆,讓許許多多年輕人深受啟迪。

1982年,成傑出生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自古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大山將他的家鄉幾乎與世隔絕。父母都是土裏刨食的憨厚農民。在成傑的記憶裏,父母總是天蒙蒙亮就帶點幹糧下地幹活,一直到晚上八九點才回來。遇到農忙竟要幹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

即使如此辛苦勞作,家裏仍是一貧如洗,老鼠來了都會失望。

童年時期的成傑體質很弱,經常生病,最令父母揪心的是他的頭疼病,一發作起來就直撞牆。村裏醫療條件落後,治不了,父母隻好背著他艱難地走幾十千米崎嶇的山路,到大路上搭車去城鎮上的醫院。小小的他看著黑瘦的父母,心裏就暗暗立誌,有朝一日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辛苦的父母過上好日子。

九歲的城市孩子,可能還依偎在父母懷裏撒嬌,可是九歲的成傑已經開始“做生意”了。每到六七月份,濕潤的山裏就會長出許多蘑菇,九歲的成傑就趁著暑假爬到山上采蘑菇,將蘑菇積起來,再走幾十千米山路將蘑菇拿到城裏賣。

12歲時,他發現村裏許多人家因為農忙,采來蘑菇沒時間去城裏賣,他就想,何不把村裏人采的蘑菇集中收上來,一起拿到城裏賣。當然,他不會白跑腿,他在城裏賣的價錢會比收上來的價錢高個一毛兩毛。

為了把蘑菇賣個好價錢,他甚至從小地攤上買來一本《銷售技巧》來琢磨顧客的心理。那一年暑假結束,他竟然靠倒賣蘑菇掙了整整500元!這在當時是個非常大的數字。12歲的成傑不僅將兄弟姐妹的學費都解決了,還結餘了不少錢給父母。

賣蘑菇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他接觸社會的開端。這件事不僅僅是讓他掙到了錢,提升了他的社會經驗,更重要的是讓他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人的成功與否絕對不會僅僅依賴於他的學識和專業技能,更多的要取決於他是否善於為人處世、善於表達,是否能夠推銷自己、領導他人。